10月14日,2021年中国铝业周举行泛太平洋铝业高峰论坛,CEO对话专场、绿色低碳智能专场,以及投资与贸易专场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业内专家纷纷为“双碳”目标下中国铝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山西电解铝
绿色转型大有可为
如何助力电解铝产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围绕预焙阳极助力电解铝产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预焙阳极是什么工艺?郎光辉介绍,预焙阳极俗称炭素,是电解铝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每生产1吨铝锭大概消耗预焙阳极半吨。电解铝是有色金属行业中的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的心脏,在节能减排方面意义重大。
对于山西来说,铝用炭素产业怎样实现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郎光辉表示,山西是最适合发展电解铝的,生产1吨铝消耗差不多2吨氧化铝,山西的铝土矿比较丰富,在电解铝过程中要转型升级,要有综合方案,尽量把碳排放降低。山西做再生铝也非常好,再生铝碳排放比较低,只是原铝的3%到5%。
郎光辉创办的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绿色预焙阳极、节能预焙阳极和技术预焙阳极,是我国首家炭素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预焙阳极的出口量一直全国领先。
山西在“十四五”新材料规划当中提出,要依托现有的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还有铝深加工产业链建设一个“百万吨、千亿级”绿色环保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郎光辉认为,这个提法非常好,山西做铝合金在成本等各方面都很有竞争力,山西的镁合金在全国发展得比较早,而且产量比较大,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果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极具发展潜力。
智能化改造
探寻铝业发展新路径
面对新形势,我国铝行业发展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智能制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正面突破口之一。铝加工企业主动调整用能结构,着力推动装备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与铝工业深度融合,探寻铝业发展的新路径。
中商云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陈卫国,在有色行业电解铝、炭素自动化生产制造行业从业30多年,近几年与团队致力于有色系统数字化的推广普及、有色系统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
目前电解铝智能制造在我国发展状况如何?陈卫国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当前热词。我国电解铝行业相较10年前、20年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数字化和智能化怎么实现,还处在摸索阶段。中商云有色金属研究院近几年成立了技术中心,专门围绕有色金属的电解铝行业和炭素行业智能化这方面,做一些模拟化的平台,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铝行业智能制造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陈卫国认为,铝行业是高耗能行业,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电解铝的电耗比过去有了大幅度下降,炭素方面也一样。在炭素和电解铝方面,有很多文章要去做。智能制造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提供很大助力。陈卫国举例说,比如碳耗每增加2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增加50公斤。以炭素生产为例,中商云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发出来的罐式炉子自动调温,目前已在行业里开始应用,应用两年的结果表示,烧损降低了,碳排放少了,质量有保证,产量也增加了。
强链延链补链
打造山西铝业竞争优势
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拥有“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并配套自备发电机组的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企业,研发并量产涉及交通、电子等领域的20多种新材料,高附加值、合金产品比例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轿车底盘锻造材、5G手机材、轨道材并跑同行,具有良好的发展后劲。作为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该公司董事长郭威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郭威立说,铝金属有它本身的特性,并可以与多种金属相配,形成新的材料合金。整个铝的合金有八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大到航空航天,小到家具、地板、围墙、办公桌椅等,应用领域极广。它的优良特性被广泛认可,一个是轻,一个是柔韧性强,需要硬度时,它也能配出比钢还硬的材料,应用非常广泛。
作为山西铝工业的“老兵”,郭威立在山西铝厂工作38年了。他表示,新一轮铝工业转型和重新洗牌,对山西是个利好。本次中国铝业周活动在山西举办恰逢其时,对山西铝工业转型发展是最大的促进,凸显出山西铝工业发展的优势。
山西是铝土矿的富省、氧化铝的大省、电解铝的小省和铝加工的弱省,产业链上游做得比较强大,下游做得弱小,这是山西铝工业发展的现状。郭威立表示,希望本次活动能对山西今后铝工业的强链、延链、补链和整个产业链的延伸,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021年中国铝业周传递出诸多事关产业未来的重要观点。一方面铝行业作为“碳足迹”较大的重点领域,在“双碳”目标下,尤其要在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上下硬功、谋新路。另一方面,铝作为一种综合性能极佳的金属材料,在助力终端应用领域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期待中国铝业和山西铝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