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量和用电量,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指标。
01
全社会用电量排行:
上海苏州最高,山东滨州超过广深
谁是用电量最高的城市?
全社会用电量,衡量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用电规模,包括三次产业用电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产业用电整体占比超过8成,而工业用电又占产业用电的8成左右。
这是2020年主要城市用电量排行:
可以看出,全社会用电量最高的15个城市:
上海、苏州、滨州、重庆、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东莞、唐山、鄂尔多斯、宁波、杭州、无锡、成都。
这其中,除了滨州、唐山、鄂尔多斯,都是万亿或准万亿GDP城市,且多为超大特大城市,基本都是工业大市。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工业强劲,无论是产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都位居前列。
滨州、唐山、鄂尔多斯,为何能名列前茅?
三地都是工业城市,工业用电占比突出。滨州位于山东,铝业、化工产业发达;唐山位于河北,以钢铁、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以煤炭、化工为主业,这些都是传统的耗电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省会城市全社会用电量并不高,如南昌、太原、济南、哈尔滨、长春等,除了与经济实力相关之外,也与产业结构有关。
工业用电量不高,加上个别城市人口规模不多,由此导致用电量排名居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榜单上,山东多个城市上榜。
除了位居第三的滨州之外,还有潍坊、临沂等均位居前列,这与重工业发达的产业结构有关。
相反,作为全省两大强市的青岛、济南用电量并不居前,背后正是产业结构的因素所致。
02
发电量排行:
广东山东江苏需求最高,
内蒙古云南新疆四川贡献最大,
谁是供电的主力省市?
这是2020年主要省市发电量和供电量排行:
其中,发电量最高的10个省份:
内蒙古、山东、广东、江苏、四川、新疆、云南、浙江、山西、河北。
山东、内蒙古以火力发电为主,四川、云南、湖北以水力发电为主,广东的核电、内蒙古的风电、青海的光伏位居各大清洁能源前列。
其中,广东、山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既是发电大省,也是用电大省,但由于经济实力突出、工业发展迅猛,自身的发电难以覆盖用电需求。
相比而言,内蒙古、云南、新疆、四川、山西等西部省份,发电量远远超过用电量,成为向周边省市供电的主力。
这从各省市净供电量也可见一斑。
西部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饶,不仅传统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厚,而且风力、水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同样发达,因此成了我国供电的主力地区。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我国正建设九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包括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
这中,除了东部沿海的海上风电和河北、东北之外,其他均位于西部,云南的水电,新疆的风电、光伏等均极为突出。
这里不得不提到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如果说南水北调,借助南方水源缓解了北方用水问题;那么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则解决了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问题。
西部地区的贡献,不容忽视。
我们不能只看到西部地区享受了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养老金补贴,更要看到西部地区在能源上对东部地区的“扶持”。
03
从用电量看经济实力
用电量,是衡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比较各城市GDP、工业总产值、人口规模与全社会用电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几个发现。
其一,一般而言,用电量越高,城市经济就越发达。
用电量排名居前的省份和城市,基本上都东部经济大省或发达城市。这是因为经济大省工业相对发达,人口众多,无论是工业用电、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都处于较高水平。
其二,工业大市,用电量普遍居前。
工业用电,远比居民用电比重更大。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业用电占比约2/3左右,但在一些工业大市,尤其是北方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用电占比甚至高达90%以上。
可以看出,中国十大工业城市,用电量都位居榜单前列,上海、深圳、苏州作为三大工业重镇,用电量全部跻身前10。
其三,用电量居前的城市,未必都是GDP发达的地方。
用电量最高的10个城市里,山东滨州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位列前茅,滨州全社会用电量甚至超过北京、上海和广州,一城的用电量占了山东1/6强,且超过省内两大强市济南、青岛的总和。
滨州、鄂尔多斯,虽然GDP总量并不突出,但重工业相对发达,一些能源产业,如电解铝企业,用电需求井喷,带动用电量的扩张。
滨州GDP虽然在山东处于中下游,却有6家企业上榜2021年中国500强,魏桥集团、宏桥集团、京博控股、创新金属、渤海实业、西王集团,基本都是能源企业。
其中,魏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同时也是著名耗电大户。
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解铝产量3712万吨,一吨耗电量1.35万度,约占全年社会发电量的7%,由此可见一斑。
其四,双碳时代,一些能耗较大的产业可能会面临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战略横空出世。在这一目标之下,水电风光一体化的清洁能源得到鼓励,与此相关的产业获得政策扶持,而耗能巨大、排放量庞大的能源企业则首当其冲。
未来,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看的不只是GDP等总量指标,还包括人均能耗、单位GDP能耗等人均指标。
以最少的能耗创造最大的GDP,正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