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代替美国主宰世界中国不会代替美国主宰世界
关于美国实力已死的报道常常夸大其词。20世纪50年代,苏联被认为已经超越美国;如今,苏联早已不复存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被广泛认为即将超越美国;如今,日本经历了二十年的停滞,再也没人把这种论断当真了。而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为货币联盟有望让欧洲赢得更大的全球主宰力;如今,欧洲经济经常见诸世界报端,但不是因为好事。
现在轮到了中国。直到最近,在许多人眼里,中国即使尚未获得全球领导权,也必将如此。如今,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前景的怀疑正在冲击全球股市(包括美国)。
中国很重要,其经济政策——包括如何管理汇率——也必须认真对待。但中国并没有主宰世界,也不可能在近期主宰世界。不管你信不信,全球领导权的未来仍然与美国同在。
真心把中国当成全球力量的最佳例子是2011年出版的阿文德·萨布拉曼尼安(ArvindSubramanian)的畅销书《日蚀:在中国经济主宰的阴影下生活》(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Economic Dominance)。(本书作者现为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我和他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和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共事,有时合作撰写文章。)
人们希望印度政府能效仿萨布拉曼尼安所描述的中国如何通过制造品出口和随之到来的生产率改进实现增长。中国还以此前无法想象的规模融入了全球供应链——为其他地区的公司生产东西——中国管理者也学会了如何制造更好的产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验的其他部分效果在减弱。21世纪最初几年中,中国存在巨额经常项目盈余,累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包括至少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尽管从纸面上看,这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此规模的储备实际上毫无用处。如果中国要出售它的美国资产,美元就会贬值,美国公司也将更容易出口和与进口竞争。
但美国人关于被超越的焦虑并不新鲜。20世纪80年代末,一家 日本公司买下了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引起了巨大的不安。事后看来,这是二十世纪的一桩规模巨大的没事找事。类似地,未来美国极有可能回顾中国囤积美国国债的历史,然后耸耸肩。
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汇率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阻止人民币高估——这是很好的政策,有萨布拉曼尼安的研究为证。但21世纪初,中国过犹不及了。出于至今仍在争论的原因,人民币被大幅低估;出口大大高于进口,经常项目盈余超过了GDP的10%。中国当局没有让人民升值并逐渐减少对出口市场的依赖,而是选择了囤积外汇储备(美国国债)。
如今,中国必须在面临世界其他地区需求停滞的情况下寻找维持增长之道。回归汇率持续低估几乎肯定会激起强烈的国际反弹,包括美国国会。但猛然转向内需拉动的增长绝非易事。中国不会崩溃(它不是苏联),日本式的停滞也不太可能。但中国正在快速老龄化——有可能未富先老。
每一个十年,都有要人预测美国力量的终结。也确实存在担心的理由——特别是当一些美国政客拒绝承认美国全球角色的性质时。比如,70年前,美国构建了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但如今国会中共和党拒绝支持IMF[微博]改革——包括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支持的明智的改革。
但是,当前领衔推动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大幅降低与欧洲贸易壁垒的仍然是美国。如果美国正确地制定规则——使之有利于普通公民而不是逍遥的公司——其贸易方案将为全球增长及其自身繁荣做出重大贡献。
类似地,在货币政策上,明年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联储何时升息、升息多少。随着美国货币官员齐聚杰克森霍尔(Jackson Hall)年会,他们将考虑全球经济的诸多重要方面。但制定货币政策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汇率决定将几乎完全取决于其对美国经济状况的集体解读。再一次,世界其他地区将根据美国做什么而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