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基金营销的5个谎言。了解这些谎言,对于你的资产增值一定大有裨益。
谎言一:主动型基金长期战胜市场
96%的主动型基金长期都没能战胜市场。这就意味着,如果长期持有主动型基金,你只有4%的概率跑赢市场。
耶鲁大学的首席投资官戴维·斯文森曾经说过:“看一看扣除费用和税收之后的净收益,就会知道在比较长的期限内,你几乎没有可能战胜指数基金”。
巴菲特曾经说过说,当他去世之后,他的作为信托留给妻子的钱,只能投资于指数基金。
根据大数据统计,1984—1998年,一共15个完整的年度,美国的200个基金经理中只有8个人战胜了标准普尔500指数。
因此,一个好的建议是:对于长期理财来说,购买多只低费率的股票指数基金。
谎言二:评级决定基金好坏
《华尔街日报》曾做了一个10年统计,初期获得五星评级的基金有248只,但是十年之后还保有五星评级的基金只剩下4只。
投资内行都知道,追逐业绩排名很高的基金就像追逐风险一样,最后会落得一场空。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某几年表现很好的基金,后面几年却很可能表现很差。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所以,过往的业绩可以参考,但切不可盲目迷信。
谎言三:基金报告中的收益就是最终收益
约翰·博格曾经说过:“我们比较过这两种基金投资业绩,一个是投资者真正赚到手的业绩,另一个是基金本身赚到的业绩。我们比较之后发现,投资者真正赚到手的业绩要比基金本身的业绩低2个百分点。”噢!有的基金广告上说的业绩是6%,那么基金投资者实际赚到手的业绩只有4%左右。
所以,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基金的管理年费,否则收益就已经偷偷的跑进基金公司的口袋里了。
谎言四:我们推荐的基金是最好的
当一名销售人员或者理财规划师向你推荐基金时,你一定要进行横向对比:同类的基金是否有更优的。你也要反问:请问这只基金你买了多少呢?销售人员大多数都是为了自身的绩效。他们卖力的售卖基金,不过是因为自己有利可图。
2013年,美国理财规划协会做了一项研究,超过2400名理财规划师接受了匿名调查访问,接近一半的人没有真正按照自己跟客户说的那一套去操作。
另一方面,很多基金经理都没有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或者也是装模作样的持有极少份额。试问,一个卖饺子的人,自己的饺子都不吃,那这个饺子会好吗?
谎言五:拥有养老目标基金即可安度晚年
MarketWatch(一财经网站)曾经报道:“最保守的目标日期基金(为产生退休收入而设计,国内称为养老目标基金)在2008年的平均跌幅为17%,最危险的目标日期基金(为2055年的退休者设计)在2008年的平均跌幅为39.8%。
养老目标基金最多只是理财规划的一部分。由于封闭期长,一支好的养老目标基金适合一些习惯于“追涨杀跌”的手残党、或者没有计划的月光族。可是,如果我们能提高自控力和耐心,多学习一些理财知识,又何必够买封闭期如此长的基金呢?
我们总说,理财没风险,不学习才有风险。学习理财知识,做一名理性的投资者,从关注蓉城奇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