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思想,对每一位管理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他一生著作等身,涉及的领域广泛,一览其思想全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若想快速推开德鲁克思想智慧的大门,可从那些基石一般的基本观点和概念入手。
本文作者王欣,曾任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十余年来,潜心于德鲁克思想的实践、研究和教学工作。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对管理者贡献,王欣都算得上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领悟得比较透彻,并身体力行的人之一。
受泰普洛领导力兄弟公司老椅子教练邀请,王欣从以下五大维度,分享他的感悟:
1. 德鲁克对管理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 哪些人适合学习德鲁克管理学?
3. 德鲁克为企业的经营者带来哪些启发和帮助?
4. 管理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
5. 读德鲁克,需要注意什么?
| 全文共计5994字,预计6-8分钟 |
01
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学习德鲁克思想的前提
德鲁克的“热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相信还会持续下去。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不是为了赶时髦、追大师,而是大家开始真正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经营管理是非常专业的工作。
1. 经营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我们打个比方,医生的工作是很专业的、无可替代的,不管你我的学历多高,觉得自己多牛,但我们绝对不敢拿着手术刀为病人动手术,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再聪明的人也无法胜任,对吧?人命关天嘛。
然而,我们很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管理,仅凭着自己在某些专业领域取得的成绩,比如销售做得不错、研发做得不错、行政做得不错,就当上了经理或主管。
就好比医院里,一位杰出的外科大夫,被提拔做了科室主任。专业能力杰出,未必管理能力就好。
我就目睹过一名很优秀的销售,没有经过恰当的管理培训和培养,被提拔到了经理的岗位。结果团队少了一名优秀的销售,公司多了一名平庸的经理。
一名平庸的管理者,给个人和组织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管理工作同样“关乎生命”,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是25岁,跟着自己的经理干了3年;如果他不懂管理,不知如何培养人,这三年就被浪费掉了,以后再也没有25岁到28岁这段时光了。
我很幸运,职业生涯的早期,有机会在IBM、摩托罗拉、微软这些杰出的企业中工作。特别是那个时期IBM,非常重视对管理者的培养。
我通过经理和导师,很早就认识到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会做销售,还要会做管理;要会做工程师,还要会做管理;要会做客户服务,还要会做管理……
我有幸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管理培训,一直到今天还在学习。
所以,我们大家学习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是为了追星或者装点门面,而是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管理,学了是要用的,要实践的,做出来了才算学到了。
2. 管理是一切组织必不可少的“器官”
管理是一切组织(organization)必不可少的“器官”(organ)。
大家都知道,德鲁克本人帮助过很多企业家,包括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宝洁前CEO拉夫雷,巴菲特、比尔·盖茨,包括谷歌、Netflix等硅谷明星公司的创始人,都曾公开表示深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国内很多企业家大佬,如张瑞敏、宋志平、张磊等,也都常常提到德鲁克。大家比较少注意到的是,德鲁克也为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提供咨询顾问服务,他还专门写过一本书:《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其实,社会的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都是需要管理;而且管理的原则是相通的。
我接触到的企业家或创业者,还有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基本都是业务方面的“专家”。
首先考虑的,往往是怎么赚到钱,怎么活下去。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会遇到战略、创新、组织、人才等这些典型的“管理问题”。
3. 管理的问题,不分国界,不分文化
根据伟事达过去60多年私董会讨论内容的统计,绝大部分解决的都是上述管理方面的问题;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企业,遇到的各类管理问题大同小异。从根本上说,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且基本上都是管理者自己的问题。
另一方面,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者,在经营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大部分人没有系统地梳理过这些经验,没有上升到理性与理解的层面。
就像我们常说的:“运气不错,蒙对了”。我的好几位企业家朋友都跟我说,他们阅读德鲁克管理书籍时,常常发现是德鲁克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忍不住拍案叫绝,觉得这些话就是自己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
有一次,我坐飞机时,想到企业经营管理者,就像一个做梦都想飞起来的人,却不懂得空气动力学原理。于是开始想各种办法,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有一天他飞起来了,但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能够飞得起来。
当他遇到一个能给他讲明白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人,当这个人解释给他气流的速度如何产生升力,最终让数百吨重的飞机飞起来,他多开心啊。这正是过去十多年,我与众多企业经营管理者,一起享受的收获与成长的快乐。
《中庸》里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规律是一分钟都逃不开的,我们要能离得开,它就不是规律了。不按照规律做事情,注定会走进死胡同。
然而,问题来了!我们的企业家,一开始并不了解管理的规律,大家其实都是在不断地试错。
现在流行说:“创业就是不断试错”。仔细想想,真的是细思极恐!为何我们要把前人犯过的错,再试一遍?我们有多少时间和资金,可以用来试错?我们又要为此付出多少青春和生命,作为代价?
02
德鲁克对我最重要的3个启发
总结下来,三句话:
1. 管理是学会的;
2. 管理是学得会的;
3. 管理必须要学会。
第一:管理是学会的
我没见过天生会做管理的人,包括那些世界一流的“明星”企业家。他们往往被神话了,好像他们都是天才,其实不然。
读过《史蒂夫·乔布斯传》的朋友都知道,尽管苹果电脑创造了台式计算机的产业风口,也的确过了一把“飞翔”的瘾。而且最终,还是输给了IBM、微软和英特尔,共同搭建起来的、开放的产业生态。
因为当年的乔布斯,是一名杰出的创业者,却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多年后,他再次回到苹果公司,凭借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构建起移动互联时代的、开放的应用软件开发生态,击败了智能手机的先驱微软。
显然,苹果的成功不仅是技术领域的成功,更是经营管理的成功,是战略、创新、组织、人才和企业文化的成功。
乔布斯学会了管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说,“管理是学会的。”
就像,在《吉姆·柯林斯:你愿意发展五级领导力吗?》一文中,吉姆.柯林斯讲到:史蒂夫·乔布斯于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最终他告别了过去。此时,他已经是史蒂夫·乔布斯2.0版了。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二:管理是学得会的
我们得承认不是所有学问,每个人都能学会,比如高等数学对一些人来说非常困难,而唱歌很大程度上需要嗓音的天赋。
然而,学习管理,既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天赋。无论种族、国籍、性别,还是年龄,都有很优秀的管理者。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正直的品格、谦逊的态度和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责任感。这些素养,也都可以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培养起来。
所以说,“管理是学得会的。”
第三:管理必须要学会
现代社会,是由“组织”构成的。不同于农耕社会或更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工业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专业化分工。现代管理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而如今,我们生活在基于数字化的知识社会之中,稍稍留心一下,不难发现我们每天的生活有赖于不计其数的组织有效地运行。
从发电厂到学校,从线上商城到小区保安,从道路建设到公共交通,以及各类运营商搭建起各种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川流不息。
因此,与他人合作、与各类组织协作,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哪怕是一位最基层的员工,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管理自己的同事和上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他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正反两个方面的这类事例。所以说,“管理必须要学会。”
那究竟什么是“管理”呢?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管理”,比如说路口堵了或者小区里有人乱丢垃圾,我们说要“加强管理”,其实指的是“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人“理”事。
行政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企业的管理工作:
界定企业的使命(mission),并组织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履行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战略(strategy)的任务,而组织并协调人才和资源是领导力(leadership)的范畴,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管理”(Management)。
说到“使命”,或许大家会觉得很高大上,我倒觉得这是个很接地气的词儿。
“使命”,就是一个人如何“使”自己这条“命”。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为他人创造价值,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尽管我遇到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别无选择”,自己不得不继续从事现在做的工作,从餐厅服务员到上市公司总裁,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然而,当我认真地询问他们:“真的是这样吗?”绝大多数人会承认,今天所从事的工作其实是自己的“选择”;甚至有人因为认清了这一点,在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后,经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
使命感,是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把工作做好的必要条件,越是简单而基础性的工作越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使命感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而这样的人或者组织往往表现出很强的领导力。
领导力并非“领导”(或老板)独有的特征,而是一个运行良好的组织中绝大部分人的共同特征。这种特征,通常表现为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事业愿景和目标;在日常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通过沟通与协调,将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CEO,还是一线经理,无论是工程师,还是保洁员,只要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并承担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就是组织中一名卓越的“领导者”。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懂得“管理”吗?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呢?有没有形成持续成长的“管理文化”呢?面对高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如何实现基业长青?究竟什么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智慧之源?
03
要读懂德鲁克,我的4个建议
每个人过往的经历不同,所处的成长阶段不同,面临的管理挑战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阅读德鲁克作品的收获和体会也不同。我自己在不同的年龄和事业发展阶段所学、所感、所悟,也很不一样。
以下分享几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 德鲁克要求管理者:首先管理好自己
而我们大部分人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别人。
这是我在学习德鲁克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也是很多企业一把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大部分的经营者,认为需要做出改变的是团队或者上级,而不是自己。如果管理者自己不成长,而他的团队提升了,往往不但不能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甚至团队成员会离开他。这正是有的企业老板培养了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真正原因。
德鲁克曾多次提醒企业家们:“瓶颈”在瓶子的上边,而非下边。
每次坐飞机时,安全须知都会提醒我们,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当氧气面罩自动落下,如果想帮助别人,请首先自己戴好氧气面罩。
过去十年,我就看到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或管理者,忙着帮身边的人解决问题,却忽略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第二、德鲁克强调: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而今天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的思维,还停留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客户的层面,其目标则是做强、做大自己。
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自己也是消费者。我们在消费时,会选择怎样的企业和产品呢?我们会选择梦想着自己做成行业第一的企业,还是选择真正在乎我们需求和感受的企业?我们希望这家企业的使命,是把我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将自身的效益放在第一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今天还是有很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中,完全没有提到他们的顾客或者客户。
不是说营业额和利润、市场占有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不重要,德鲁克提醒我们的是,要关注这些指标背后的目标,更要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目的和战略。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一位天天想着如何挣钱的餐馆老板能挣到钱吗?如果天天想着:如何做出更美味的菜肴,如何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自己精心制作的菜品,这样的餐馆生意会怎样?
虽然我们很多人不会做菜,但是,一家餐馆的老板是爱挣钱,还是爱做菜,我们都能尝得出来。那么,我们的顾客呢?难道他们“尝”不出来吗?
德鲁克说:企业是社会的器官,每一个部门或者团队,又是一个企业的器官;任何一个器官,都是为了整体的健康而存在的。
如果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部门,不是以创造价值和做出贡献为目的,相反地,为了做大做强自己,而消耗资源、破坏环境,这样的企业或部门无异于人体内的癌症,它最终会成为企业或社会的一个毒瘤。
第三,德鲁克认为:管理是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考虑到组织是一个整体
管理工作不是一项项孤立的任务,而大部分的经营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因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MBA教育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将管理学分解成不同的领域进行学习,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战略、创新、人力资源、财务、投资等等,通常开设二十几门课程。
好处是我们可以将各个领域研究得比较深入,但也带来一个问题:MBA教育把管理学“肢解”了。
所以,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才提醒大家:“是管理者,而非MBA。”(Manager, not MBA)
一家企业,就像人体一样,是一个整体。例如,一家企业的战略决定了它吸引什么样的人才,反过来,加入这家企业的人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和战略必然会影响到这家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和顾客,进而决定了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价格;而其产品或服务的口碑会逐渐形成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因而又会影响到这家企业将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 …如此等等,这里我仅能粗浅地说个大概。
实际上,企业中每一项看似平常的日常工作,都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例如,一家制造型企业,无论经营者如何强调一线员工的重要性,我们只要去车间上一下厕所,在食堂和员工一起吃顿午饭,就能感受到真实的情况。
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的时候,管理学还没有今天的学科划分。
随后,菲利普·科特勒开创了市场营销学;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吉姆·科林斯探索通往卓越之路;特劳特兄弟研究战略定位;克里斯坦森揭示创新者的窘境;加里·哈默阐述管理的未来….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管理大师,都曾公开表达德鲁克对他们个人和事业的启发与贡献。
在我看来:如果将MBA课程,比喻为“十八般武艺”;那么,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则引导我们去探究和领悟“功夫”的本质。
第四,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之学”(a truly liberal art)
管理,是帮助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发自内心地做出承诺,心甘情愿地担起责任,竭尽全力地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是一门学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包括董事长、创始人在内),与医生、教师、律师和科研人员一样,都是“专业人士”。
从事管理工作,与从事其他专业工作一样,需要经过长期的、严格的专业训练。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遵循管理学的理论原则和实践规律,而这些原则和规律往往与人性息息相关,是从人类历史和现代企业发展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德鲁克建立的“现代管理学”,不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对他人的操纵与控制。恰恰相反,德鲁克希望教会我们先将自己从各种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后再帮助我们身边的同事、事业伙伴(包括我们的客户),将他们自己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是我理解德鲁克所说的“liberal”真正的含义。这个词有“自由”(freedom)、“人文”(humanity)、“激发”(inspiring)、“释放”(unleash)等词汇的意思,实在很难在日常用语中找到一个词汇与之对应,因此,遵循“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译法翻译。
最后,我想用德鲁克的两段名言作为结尾:
管理,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管理所获得的每项成就,都是管理者的成就;每项失败,都是管理者的失败。因为是“人”在管理,而不是某些“力量”,或某项“事实”在管理。管理者远大的愿景、奉献的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决定了所经营事业的是非成败。
领导者的责任,是帮一个人的视野愿景,提升得更加高远,是对一个人的绩效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将一个人的人格品质铸造得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