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州大学城科普路的广东科学中心,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作为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经过近13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广东省科普教育重要的阵地和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建成开放国内首个大型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和低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连续研发推出3个抗击病毒疫情相关主题科普展,成功举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东省科普嘉年华、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科学普及能力和科技创新支撑水平,这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普“名片”越擦越亮。
科普助力抗疫 共筑疫情防线
想要认识新冠病毒、学会科学防疫?来广东科学中心就够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科学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创新科普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应急科普宣传,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利用中心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矩阵,开设“科普抗疫”“云上观展”“科学新知”等栏目,持续发布疫情科普信息,开展网络知识问答、主题影像作品和科普征文大赛、科学防疫线上讲座等,累计参与网民达500多万人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科学中心重磅推出的三大抗疫主题展览。去年3月,在省科技厅指导下,中心制作展出“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科普我省科技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科学知识。此后,中心还自主研制推出“病毒,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科普展,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在东莞、佛山、阳江、韶关、汕头等近10个科技馆展出;联合广州疾控中心研制“战‘疫’——抗击新冠病毒专题展”,创新互动方式,展出3个月吸引超过20万人次体验,获得中国科协支持,到澳门、江西等多地巡展。为消除群众对疫苗接种的各种疑虑,中心目前正联合省药监局研发“疫苗”科普展,预计今年10月展出。
创新科普服务 活动精彩纷呈
在广州,每逢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到广东科学中心展开一场科学之旅,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科普服务。
一方面,广东科学中心建立展览常态化更新机制,陆续完成“儿童天地”“实验与发现”“交通世界”“数码世界”“绿色家园”“人与健康”等常设展馆和科技影院的更新改造,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网购票和扫码导览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提供参观便利;另一方面,探索合作建馆模式,促进跨界融合发展。例如,中心联合原省食药监局建成国内首个大型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综合运用AR、VR等新颖的展示技术,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全互动、超感官体验的沉浸式大型科普展馆;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广汽集团建成的国内首个大规模以互动体验方式呈现的“低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已于2019年11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为更好地展示建党10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6月底,广东科学中心推出以“温故知心,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中心今年还将启动“飞天之梦”展馆全面更新改造,以全新互动方式展示我国航天航空的辉煌成就。
除了展览,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科普活动品牌在广东科学中心落地开花。去年,创意机器人大赛惠及全省21个地市和港澳地区约750所(次)中小学校共2.5万余名师生;珠江科学大讲堂、小谷围科学讲坛等讲座去年举办20多场次,邀请了钟世镇院士、苏国辉院士等各领域专家普及科学知识。此外,中心还成功举办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东科普嘉年华等大型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过8000万。
立足湾区发展 加强开放合作
科学无国界,科普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共享。据了解,广东科学中心每年都会引进2—3个优秀科普展览。去年,中心与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合作开发的“超级细菌”巡展成功在重庆、浙江和武汉科技馆展出,展览还入围2020年世界“博物馆+遗产”奖,位列全球参评项目前五名;先后从美国引进的“星球奇境”和“神秘的海洋”科普巡展,用崭新的视角和展示手法带领公众探索太空和海洋的奥秘,吸引超过45万人次参观。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科学中心也主动承担起科技馆作为科技人文交流重要渠道的职责使命。
广东科学中心与香港科学馆、澳门科学馆等单位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依托联盟及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广州科普联盟,广东科学中心强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科技文化教育集群和支撑大湾区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形成开源、开放、协调、共享的科普工作大格局。
从成功打造“科趣·创梦”科普品牌,到举办粤港澳科普表演秀展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科普“四进”、粤港澳科普青年论坛、科普创新研修班等活动,一系列举措务实、扎实,广东科学中心以实际行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话初心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更亲民更智慧更包容更特色更美丽
问: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广东科学中心有怎样的发展目标与规划?
卢金贵:“十三五”期间,科学中心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开启了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科学中心站的建设,解决制约中心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科普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展馆展项更新改造,丰富科普展教活动,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享,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十四五”是科学中心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学技术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把广东科学中心建设得更为亲民、更富智慧、更具包容、更有特色和更加美丽,实现场馆服务、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科普研究、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努力打造一个立足广东,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型科学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促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
广东科学中心党委书记林萍:践行科普惠民 提升服务质量
问:践行为民初心,广东科学中心如何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林萍:根据工作实际,广东科学中心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清单、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间表。
一方面,我们致力于提升场馆公共服务质量。中心于2020年制定了“能力提升年”实施计划,聚焦群众期盼,推动系列“民心”科普工程,包括智慧场馆建设、科技影院改造等。4月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科学中心修缮改造项目,此项目将修缮改造科学中心部分建筑设施、更新科普展示内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科普需求。另一方面,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科普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例如,开展支部联学共建活动,整合各科研院所和科普机构资源,走进粤东粤西粤北和广州从化、白云、番禺等区域乡镇农村,开展科普“四进”和“三下乡”活动,带去食品安全等丰富的展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