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了紧密的欧洲之行:6月10日在伦敦会晤英国首相约翰逊;11-13日参加G7峰会、会晤伊丽莎白女王;14日于英格兰参加北约峰会;15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美欧峰会;16日赴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美俄峰会。
拜登此次的欧洲之行成果如何?对中国外交环境有何影响?那个令人熟悉的美国要“回来了”吗?针对这些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 采访 观察者网 白紫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观察者网:据您观察,拜登此次欧洲之行给自己的传统盟国们带去了多少实质好处?是否足以支持美国“重回巅峰”?
金灿荣:应该讲它实质的好处不多,主要还是一个姿态,实际利益没带去什么。
拜登执政近5个月,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访,行程安排也很密集,有美英对话、G7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对话、美俄对话,总共五大对话。可以看出这一次拜登出访工作任务很重,应该讲他之前也花了很多功夫,首先是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章,按道理美国总统出访之前先发文章的案例还挺少见的,这也看得出拜登相当重视这次出访。
6月5日拜登在《华盛顿邮报》刊文“我的欧洲之行意在让美国重新团结世界民主” , 新闻截图
欧洲方面总体来讲也很重视拜登的到来,对他也有一定期待。
但目前看来拜登并没有给欧洲带去任何实际性的利益,基本上是在用比较虚的东西来“团结”欧洲。
首先,是“价值观”,比如和英国一起签了一个所谓《新大西洋宪章》(The New Atlantic Charter),然后在G7、北约峰会,也都还是在强调民主价值观那老一套东西。
其次,是增加了一些对未来的“期待”,一些未来可能实施的计划,比如G7版的“一带一路”,要搞全球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也承诺要给一些比较穷的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期望用这种未来的工作计划来集结盟友。
第三,是强调所谓“中俄威胁”。这也是美国的老套路了,用虚拟的敌人来号召大家团结。
所以你仔细看,美国这次其实没有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自己的欧洲盟友,给欧洲了什么实际利益吗?看不出来。
欧洲对拜登的访问当然心里还是高兴的。毕竟特朗普对欧洲不太重视,而且一开会就问欧洲要钱,叫北约盟友分担军费,弄得欧洲挺不爽。这次来的这个总统不骂欧洲,还强调合作,他们当然听了很高兴。但对于美国,当一个国家实力不够的时候,一定会用一些仪式性的东西去填补实惠不至的空缺。
美国总统拜登与国首相约翰逊在G7期间会晤。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这次我们看到了欧洲很多国家对美国的表态,以及加拿大、日本的表态。这些传统的民主国家是否感觉拜登回来了,以前熟悉的政治感觉也回来了,美欧会晤是否存在这样一种“路径依赖”气氛?
金灿荣:事实上现在欧洲和美国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加强了,因为他们整体实力下降了。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G7占世界GDP的78%,现在是占45%左右,比例大幅下降,所以他们必须抱团取暖,才能够维持原有的优越地位。
美国现在也意识到美国跟中国单打独斗不行,必须拉盟友。美国的盟友是遍布全球的,拉美、东亚、中东、欧洲都有,但毫无疑问在美国的盟友体系里面欧洲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美欧的相互需要无疑是上升的。
美国霸权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美国自己超强的国力,另一个就是它强大的盟友体系,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才构成美国的霸权体系。特朗普时代冷淡欧洲的做法,站在建制派角度来讲是完全不可取的。现在美国要重回盟友体系,欧洲肯定很高兴,所以这是这个话题的背景:欧洲需要美国,美国需要欧洲。
不过拜登出访的问题我前面也讲到了:他老人家是带去了一批“奖状”,但没有带去“奖金”。像刚才梳理的三样东西,价值观、未来工作计划和中俄威胁,都是比较虚的。美国作为老大,来串门号召大家一起做事,有什么好处?不清楚。
这也反映了美国现在的困境,美国实际上还真拿不出什么真金白银来“喂饱”盟友。声明是搞了很多,像英美大西洋宪章声明、G7声明、北约声明,但仔细看内容都相当空泛。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这次明确点了中国的名字,以前美欧会面很少提中国,偶尔会提一下俄罗斯的名字。这实际上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高了,也有说法认为中国其实是这次“不在场的主角”。
总结来说,美国总统访欧对美国、欧洲来说都是重大的外交行动,双方都高度重视,也安排了很多活动,可以说取得了一定进展,能在G7和北约峰会里能提到中国,对拜登来讲也是个收获。
但另一个方面,我认为我们也要表现出战略定力。美国此次访欧对欧洲的激励作用很有限,中国也不需要太紧张,发表几个声明就可以了。北约声称跟我们有“系统性挑战”,但也说不清是什么系统性挑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理由就是中国不分享我们的价值观,这太牵强了,就很可笑。我跟你想法不一样,我就是威胁?这个太可笑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拜登这次出访,要重视,但没必要太紧张。总得来说,此次出访虚大于实。
观察者网:之前中国与欧洲确实就一些议题起了争执,中欧投资协议的审议在欧盟方面也暂时叫停,您觉得拜登这次在欧洲逛了这么大一圈,对中国的外交环境有没有影响?
金灿荣: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大家都注意到了,在G7开会的时候中间网络视频讯号中断了一段时间,美国媒体的解释是他们内部发生了争吵,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点名中国,但德国、意大利、法国有不同意见,最后达成妥协。而且是侧面点名中国,不是很直接地批评。
所以我的感觉是,至少参加G7峰会的三个老欧洲国家(德法意)不会因为美国而改变他原来的对华政策,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人权议题与中国有分歧,没有拜登也会有分歧。经济合作有需要,气候变化合作有需要,这些需要也还都在。
我觉得中欧关系,尤其是中国与老欧洲的关系,不会因为拜登的到访而发生变化。
至于中国与“新欧洲”的关系变化,早就已经发生了。拜登出访欧洲之前,立陶宛就退出了中国-中东欧合作“17+1”。这个跟拜登访问没关系,是因为一些东欧国家看到中美博弈,他们本身就特别亲美,一些所谓“新欧洲”国家比老欧洲还亲美,看到美国要组织盟友跟中国打,他说这来劲啊!结果比老欧洲蹦得还高。
所以应该这么说,中国跟欧洲的关系我们要分一下,中国与老欧洲关系基本稳定,中国与新欧洲关系在美国之前的挑唆之下,一些新欧洲国家明显定力不行,对国家利益认识不清,表现不成熟,于是受一些影响,但这个影响已经发生,并不是拜登访欧的结果。
当然很多中国朋友很关心中俄关系。很显然,中俄关系这次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因为普京总统很清楚中俄、美俄关系的不同。
中国对俄国一直保持很礼貌,美国则对俄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普京和拜登的会晤没谈出什么实质成果,最实质的成果就是确定了一点:咱俩千万别打仗。这算是划清红线,毕竟核武器大国之间的战争,没有赢家。
6月14日,普京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它不会像美国那样宣布我们为敌人 视频截图
美俄会晤也是出于双方需要,因为美俄最近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对峙和冲突的风险:黑海、克里米亚、波罗的海、东乌克兰、叙利亚、格鲁吉亚。所以双方老大要赶紧澄清一下,对峙对双方都不好,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别打架,核武器不要动。为了不打架,外交恢复正常,所以双方的大使都回去了。
之前是因为拜登骂人家普京是“Killer”,这确实很不礼貌,你作为总统骂别人家总统是“Killer”,这哪像话?所以俄罗斯一怒之下就把大使召回去了,然后也劝美国大使说你也回去吧,嘿嘿。现在大使基本都可以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外交沟通恢复正常,也算这个成果,不过是很小的成果。其他还有什么成果?好像也看不出来了。
而且俄罗斯对一些问题回答的也很强硬,什么要“让乌克兰回到北约”这种话题,普京说这个问题不容讨论,还跟我谈?谈都不要谈。
整体来看,虽然这次拜登去欧洲很热闹,一大圈下来花了不少钱,但是中欧关系、特别是中国与老欧洲的关系依旧稳定,中俄关系虽然万众瞩目,但是现在看来拜登成果平平,对中俄关系不会有影响。
观察者网:您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过美国如今处理国际事务的同时可能会面临后院失火。这次美国也是双线出动,哈里斯出访中南美,声称要协助中南美反腐、推动人权计划、捐助疫苗,但也直白地要求一些中南美国家的人“不要来”(Do not come)美国,遭到当地民众强烈反对。您如何看待拜登时代美国和其“后院”之间的关系?
金灿荣: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之后,美国一直把拉美地区当后院,不容许任何外力介入,所以对于有其他势力进入拉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美国还是很生气的。
但现在美国要控制拉美地区有一些困难了,小布什时期拉美就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反美主义。
1989年美国推出的华盛顿共识,主要就是在拉美实践,当时拉美受到美国控制,没有抵抗力,最后社会被搞得贫富分化极为明显,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导致的结果就是那段时间拉美社会的左翼化、左倾化,于是就出现了像查韦斯、莫拉莱斯这些左翼领袖。
之后,美国开始想办法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一些左翼国家搞颜色革命、政权颠覆,左翼化略微受到了打压,巴西的卢拉就是遭到迫害的左翼领袖,被美国以一些很奇怪的理由送进了监狱。
现在拉美经济问题还在,必然导致美国后院不稳。而特朗普的老毛病就是:你爱稳不稳,不关我事,反正我的办法很简单,老子修墙,不让你过来就行了。现在的这位老先生还算是有点变化,还是想归到美国传统的应对方法,管一管这个地方。
拜登1月20号开始执政,到现在接近5个月了,执政的这前面100多天主要精力都在整顿国内事务。现在他觉得国内该做的都做了,就开始搞外交,现在看来力度挺大,正副总统同时出访,一边是拉拢盟国,一边是稳定后院,从操作上来讲还不错。
但同样的道理,老拜登这么大阵仗、这么大声势出访欧洲,成果很有限;哈里斯出访拉美,成果也很有限。
哈里斯自己也没有带什么很大礼物过去,没有拿出真金白银,反倒提了不少要求,让人家别来了。这谁会买账呢?没人会买账。当老大需要很雄厚的本钱,这两次出访都可以看出,现在美国很“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