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2017年4月17日就开始实施了,这种两孔与三孔通用的插座不符合要求。”
“你是公司安全主管,你不通知,我们怎么知道?”
“《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单位有法律法规辨识的责任,你们自己不去学,还怨我们?再说,我在群里已经把新国标的标准号发给大家了,你们就不能自己上网学习?”
“按你的标准排查,全厂会有成百上千个插座不合规,你给换新的?”
“这我不管,反正要依法合规。”
“那好,我们现在就停止排查,该干啥干啥…… ”
2018年8月14日半夜,某公司事业部发生了一起由于插座使用不规范导致的电脑短路自燃事件,事故调查结束后迅速开展了全厂范围内声势浩大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仅工艺部门一上午就在责任区内排查出不符合插座、线槽脱落和电源线裸露26处;而同一天,办公室突击检查又发现下班后未关闭电器30台。
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包括电气线路私拉乱扯、超负荷用电、烧水壶等大功率电器使用、灯具与存放物资间距不足、配电箱和用电器周边放置易燃物资等。
检查结果反映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漠视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的态度。对此,公司一律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部门、单位及其负责人予以“顶格处罚”。
其实,这件事反映出企业合规管理的问题,其前提是合规识别与评价及合规义务履行。
合规义务指组织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组织的所有活动符合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对自身行为是否合规进行自我辨识,持续完善。
企业要识别和确定具体的违规风险,首先需要辨识“哪些属于企业的合规义务?”
合规性评价是在实施新版ISO14001/OHSAS18001管控活动中,由合规体系主要管控人员(管理层、内审员,必要时可吸纳外部的相关方)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管控是否符合法规、标准、相关方要求所开展的一项评审活动,也是针对特定区域内的特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没有固定的格式,检查法律法规是否为有效版本,圈定重要的法规标准,以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
通常,合规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合规义务的识别与适用情况;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体体系运行控制情况;
事件指标完成、报告和处理情况;
法律法规特有培训和资格要求的落实情况;
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情况;
绩效测量和监视情况等。
在合规性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尤其是相关业务人员的配合度普遍不高。企业必须让合规管理成为一种文化和自觉行动,提高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矛”和“盾”,绝非一日之功。
在大多数企业,“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的一个小程序,本身并不复杂,但实际覆盖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部门,安全环保部门既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
生产经营部门对合规性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依赖思想,毕竟公司还有安全环保主管部门,总是在“等靠要”。此外,部分运行控制程序文件中没有“合规性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要求。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规定“企业应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建立档案,并传达到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GB/T1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也有相关要求。
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获取企业安全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业务人员与相关方,其主要管理内容有:辨识、获取、评审、宣贯、监督检查、更新、合规性评价,以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政府要求行事,更好地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
尽管时下还有专门提供法律法规辨识的公司和网络平台,类似于软件供应商,只需要告知企业所在地区、行业,平台便会自动生成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并定期更新。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讨巧”的做法,但规模以上企业通常先由公司集中辨识和获取,然后由各生产单位再从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细分,并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然而,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实际上都有合规的客观需要,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具体工作中,各级管理者都会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贯彻落实,但是,与企业层面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一是还没有将这种与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要求上升到一定高度;
二是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是由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够全面,难免存在法律风险,主动防范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四是合规性评价不规范等等。
如何正确辨识和收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须注意以下事项:
1. 安全和环保项目分开收集,便于查找和使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生产经营单位在辨识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也一定要收集环保法律法规。
不仅如此,还要收集职业卫生、能源、消防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在收集过程中注意标明版本号及条款、更新记录等信息,形成企业《适用法规标准一览表》。
2. 全文收集不可取
某电工装备制造企业安全质量部辨识并发布了595个企业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求,要求下属11个生产单位和包括销售部等在内的12个职能部门编制二级部门和单位的法律法规辨识清单,然而很多职能部门的执行人员只是望文生义,结果导致连《未成年人保护法》之类的法律法规的都列入了清单。
其实,连《安全生产法》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辨识相关条款。
3.地方性法规不可少
2017年,河南省安监局明确规定企业的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要分人建立档案,而之前仅需要填写“三级”教育卡,倘若不及时辨识相关要求,就不会按此执行,违规是难免的。
4.及时更新,杜绝过期
辨识和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之后,企业要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作业指导书、安全环保指标、管理方案及工艺装备等规章制度,特别是“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纳入“设计开发与评审”业务,提高与政策的吻合度。
例如,2018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已纳入ISO体系并进行更新,但不少企业的辨识清单中仍是旧版,起不到有效指导工作的作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作业指导书是否及时增加了相关的环保法规要求。此外,还有更多的检查表、点检表需要及时增加安全和环保新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