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陈杨英拿起三柱高香,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古碑前,祭拜祖先。作为柬埔寨华人,陈杨英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祖先竟是从这里繁衍生息。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2016年“华文教育·杰出人士华校校董华夏行”4日来到山西临汾,开启一天的寻根祭祖行。当日上午,来自25个国家的210位海外华校校董来到有着“华人老家”之称的洪洞大槐树,在祖先灵位前虔诚祭拜祈福。
陈杨英祖籍广东揭阳,是柬埔寨第二代移民,目前任柬埔寨马德望省柬华理事会副会长。陈杨英说,在他的家里供奉有佛像和祖先的灵位,但从不知自己的根在洪洞。在祭祖堂里,和陈杨英年纪相仿的华校校董们,寻找着其祖先的姓氏牌位,敬香祭祖。
“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体验,回到柬埔寨后,我会告诉孩子们来这里祭拜祖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这里。”陈杨英说。
史载,元末明初,战乱、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中原一带十室九空,而山西晋南则相对富庶。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当朝政府在洪洞古槐旁广济寺设局驻员,强制万民迁徙,完成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此次移民历时50年,迁民百万之众,遍布京、冀、鲁、豫、皖等18个省。而今,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各地,辗转迁徙海内外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在临汾陶寺遗址,来自荷兰华文精英教育中心的校董张红京第一次明白“中国”的含义。“在荷兰教学过程中,很多外籍学生问起中国的含义,一时间让我很难形容。但来到陶寺遗址后,才知道这里竟是最早的‘中国’,意为‘地中之都,中土之国’。”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1978年至1985年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遗址发掘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6座,是中国早期王权分化的重要佐证,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1988年,陶寺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曲沃晋国博物馆内,一行人分6路,从陈列厅、遗址厅、多媒体厅一路参观,对晋国的历史文化留下深刻印象。张红京说,“之前我曾带着荷兰的华裔青少年去过西安的兵马俑,而晋国博物馆里的车马坑原来比秦始皇兵马俑的车马坑还要早600多年。”
美国希望中文学校华盛顿区校董周怡对当日的寻根之旅颇有感悟,她说,这次华夏行让她对山西的印象发生巨大转变。“以前总把山西和煤炭、黄土联系在一起,并不知道还有如此厚重的历史价值。组织过很多次华裔青少年的寻根夏令营,但实际上最该来的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