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 政府离不开的好帮手
现代商会组织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商会的治理机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中,政府、企业、商会三者缺一不可。商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由那些有着共同困难、共同诉求、共同地缘、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利益个体组成的商会,在反应诉求、维护权益、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也越来越离不开商会,商会也成为政府管理的好帮手。不仅担负着协调企业间、行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重任,也承接了一些政府转移相关管理职能的事宜。某些商会已经开始承担部分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与管理者的角色。
比如政府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一直不遗余力,耗费巨大的成本,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而商会在这方面证实了在自律与维权方面,商会可以充当一个政府管理之外的另一个市场与企业管理者。
商会能帮助解决当地政府的难题,同时,政府也看重商会的影响力。政府的招商引资以及经济类活动的举办都需要商会在其中处理。
商会领袖可以参政议政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商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逐步到了参政层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商会中当选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按照商会企业会员多少、产值、带动就业等影响力大小,一般的情况下政府给商会都会有一名人大代表、两名政协委员的名额配置。
商会领袖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仅是在全国一级,在省市区县各级更是普遍。各行业商协会商业领袖的代表同样占据了不少的席位,成为“异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这些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协会、商会主要领导、会员等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日益成为商协会展现影响力的一种方式。由商会领袖担任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因投资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当地就业,往往在提出议案时,不仅对自己所在团体和行业利益的争取和维护,同时也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民生等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对一些重要的商会,政府也会有意识的安排商会领袖和重要的负责人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务。之所以如此安排,目的之一是商会等社会组织的领袖能够反映企业的诉求,有一个更好的渠道和政府进行沟通。
谁能当商会领袖?
单个企业的力量通常是薄弱的,而如果加入某一个商协会,融入一个集体,自身层次就会提高,特别是担任一定的职务,比如担任会长、副会长,其社会地位和美誉度都会得到提升。因此,商会领袖的产生,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在民间商会,谁来当老大,不仅取决于企业资产有多少,企业家的影响力范围,更在于所在商会会长的含金量有多高,所能够带来的益处有多大。
一些商会会长的有力竞争者,需要得到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而且竞争激烈。当然,当选商会会长也需要凭资历。论资排辈,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有钱的才能够当会长。但如果遇到几家都是有影响力的企业,就会发生争着抢着当会长的情况。
之所以有人愿意花费巨额资金也要去当商会领袖,原因在于当会长、副会长等职务带来社会地位和形象提升,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有利的地位。商会会长的含金量体现在社会地位。作为会长单位,在行业里就是龙头企业,政府会刮目相看。也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包括市场资源和政治资源,会有更多的商业伙伴合作,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的地位。
异地商会会长的竞争,更为有实力的企业家所重视。
当会长就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两地政府都会重视,在异地是商人的代表,政府要招商引资也会依靠商会会长。这样会长就会和政府接触,如果政府有好的项目,会长当然会首先拿到项目,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会提供一些优惠政府,例如说贷款、土地等。反过来讲,在商会会长的家乡就是一种社会地位。
异地商会担任会长职务的企业家,各地政府都特别重视,会靠近更有实力的资源。而靠近权力、靠近资源,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争着抢着当会长的原因。有些是直接利益,有些是间接利益,有些是无形利益,有些是有形利益。
异地商会想要当会长的人,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一般会提出为商会多作捐款等等方法竞选。花费几百上千万在商会的活动方面来竞选,商会会长要为大家做出贡献,也因此会长基本上都是有实力的企业家才能够当,相比会长的隐性影响力,对于他们而言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并不算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