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云冈:绽放历史文物的时代风华(一)

   发布时间:2021-05-19 10:26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1001    
核心提示: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修复西区38窟40窟的因风化裂开的洞窟岩壁。赵文贵摄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冈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牢记嘱托,一年来山西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积极打造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高地。传承文化遗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修复西区38窟—40窟的因风化裂开的洞窟岩壁。赵文贵摄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冈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牢记嘱托,一年来山西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积极打造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高地。

传承文化遗产

从保护与修复开始

云冈石窟,59000尊面带微笑的佛像已在大同武周山南麓伫立了1500多年。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职员俞有文现在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们一起,精心保护好石窟和佛像,把这59000张笑脸留在下一个千年。

5月上旬的一天,俞有文正对第39窟的中心塔柱进行防风化处理,用自制的软泥敷在塔柱的缺口处。俞有文介绍说:“这个泥是我们在云冈后山上周边50米到1000米的范围内采集的黄土,通过蒸馏水清洗8—12遍,去掉那些有害物质,反复过滤后通过沉淀得到纯净土,还要再掺进一些头发,防止它开裂,增强它的耐风化。”

记者注意到,在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的工作日志中显示,一天仅完成3毫升环氧树脂的填充。3毫升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多少的量,但为何需要一天来完成?对此,云冈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向记者解释道:“我们做的保护与修复,应该说做到了毫米级的修复。”他还举了个例子,“我们曾经在2018年修复了第7窟顶板,其原因就是顶板的莲花上有一个长约40厘米的裂隙,而这个裂隙,前前后后我们足足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修复。有的同志比喻说,保护与修复要比牙医还要仔细!”

在记者看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就好像是在为其做治疗,不同的病症,会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材料。那么,对于云冈石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通常都遵循怎样的原则?对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介绍说:“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现在可以说达到了全国文物保护的前列。”他说,文物保护的原则,包括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最小干预的原则、可逆性的原则和可识别的原则,这几点,在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当中,都得到了贯彻。

补短板找问题

打造区域性石窟保护高地

历史追溯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山西大同参观云冈石窟,面对濒临崩塌的洞窟,周总理强调:“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10年规划,时间太长,要3年搞好。”随后的“三年保护工程”,被称为云冈石窟的“抢救工程”,基本解决了洞窟的稳定性问题。

而之后的1998年,为彻底改变煤灰粉尘对云冈石窟所造成的污染,109国道改变路线,绕行26公里,为大佛脱下了“黑袈裟”;2012年云冈石窟启动保护性窟檐修建工程,使石窟因雨水冲蚀而严重风化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可以说,经过持续多年的窟檐建设与窟顶防渗排水工程,近年来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修复,已经从抢救性逐步转为预防性的日常维护。

无疑,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物理、化学、地质、考古等多个学科。眼下,山西省正锚定建设国家区域性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基地的目标,并在石质文物与文物数字化方面持续发力。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尚需正视现状、问题,补齐短板。

对此,记者连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博士生导师王金华,对于这样一个发展目标,他指出,云冈石窟具备打造一个区域性石窟保护高地的条件。他说:“首先,云冈石窟在科学保护方面,具有这种科研的基础和成果的支撑。其次,云冈石窟所存在的病害、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从短板或者是不足来说,云冈石窟要建设高地,还需进一步地加强科研技术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实验室建设。而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是要做好规划,另外要争取政策方面的支撑。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际性合作、交流。”

现代科技助力

石窟保护实现“数字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冈石窟时强调:“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对于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山西省历来都很重视。特别是2020年,山西省委接连召开5次常委会议研究文物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这些举措的实施、落地,对石窟寺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起到了进一步加强的作用。

在云冈景区的东端,距离石窟约1000米处的监测中心,大屏上闪烁着的,正是云冈石窟内各项环境因素的实时数据。这个监测中心拥有250个监测点,像嵌入各个洞窟的神经元细胞,时刻感知、传输着所有窟内的每一个细小变化。

在云冈石窟第3窟,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职员何勇正带着他的数字化团队,进行数字采集工作。何勇对记者说:“针对整个洞窟,我们采用三种方式测绘,前面的这种方式就是我们称之为站式扫描仪,它主要用于获取整个空间内一个大范围的信息;对于局部的这些精细的造像,我们采用的是精度更高的手持激光扫描仪;对于一些扫描仪扫不到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扫描盲区,我们采用的是近景摄影测量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分三路采集的数据,被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解算,最终形成完整的数据成果,应用于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目前,云冈石窟数字化采集已完成1/3,“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全部石窟数字化采集工程。此外,每秒钟运算能力可达234万亿次的云冈石窟超算中心也即将建成,可以有效解决石窟三维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高效计算和广泛应用问题。

实施数字化保护

让云冈石窟“行走”世界

文物是有寿命的,但是数字是永不磨灭的。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云冈石窟研究院这些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引领了整个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潮流。

王晓毅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这项工作一方面使云冈石窟所有的数字资源融入到一个全国的大平台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云冈石窟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永续使用和社会的共享。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云冈石窟的数字化采集是0.03毫米。很难想象,0.03毫米是一个什么概念?据卢继文介绍,这相当于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15倍,可以看到一根毛发这么细。他说,“现在做的这个0.03毫米,是一个采集精度标准。之前因为全国没有这样一个行业的标准,包括后期储存、整理数据、汇集数据,包括画面色彩也没有这样的标准,所以采集很难。从2015年开始,云冈石窟制定这样的标准,成为全省的标准,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的标准。”

据了解,山西首部关于石窟寺文物保护的地方性行业标准现行有两项,分别是《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和《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有了它,山西近500处石窟文物,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就有了统一的规程和方法。“这两项标准的出台,为石窟寺三维扫描,以及近景摄影测量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标。为整个石窟寺文物保护行业、数字化保护都提供了具体的指南和依据。”王晓毅如是说。

而卢继文则告诉记者,通过实施数字化采集,云冈石窟的研究保护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比如,原来洞窟的调查,确定的保存雕像是51000余尊。而通过数字化方式的手段采集,得出了更为准确的数字是59000余尊。

记者采访发现,有了数字化技术,从长远讲,可以让历史文物以另外一种方式更久远地“活”在历史的记忆中;从当下看,它也让文化遗产从保护研究的学术领域,走向了公众视野。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