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刊登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的主要作者、时年43岁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回忆,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发表的一篇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胡福明
胡福明:我是学新闻出身的,我看了以后,这篇社论我觉得不对劲,反复推敲了以后发现两句话不可接受,一句叫“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在胡福明看来,“两个凡是”与“四人帮”的唯心主义观点如出一辙,一旦在社会达成共识,将成为拨乱反正的绊脚石。然而,“要不要批”让胡福明纠结不已。
胡福明:想到要拨乱反正,要搞现代化建设,就觉得要批判“两个凡是”;想到它的危险性,就束手。隔了一个多月,反反复复考虑,睡也睡不好,最后下决心:要批,我觉得有责任。
“两个凡是”要批,但是,“怎么批”又成为困扰胡福明的最大问题,他斟酌再三,决定要绕个弯子。
胡福明:演电影里面可以有替身,我这里也给你搞个替身。我以批判“天才论”,批判“句句是真理”,批判“顶峰论”来代替,因为“两个凡是”就是“天才论”“句句是真理”的翻版,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搞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1978年胡福明到北京改稿与《光明日报》编辑王强华合影
1977年7月底,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在病榻前陪床的几天里,胡福明一气呵成完成了近八千字的初稿,题目就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9月初,胡福明把文章寄给了向他约稿的《光明日报》理论部编辑王强华。此后,文章又经过多人多轮的修改和审定,在发表前,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在标题中加入了“唯一”二字,这篇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文章,就此诞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改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同时,这场讨论也拉开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序幕。您现在听到的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录音。
邓小平: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的这篇主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主导内容,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最终成为一个鲜明的思想印记,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