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精心制作的高端访谈节目《深谈》正式上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做客《深谈》节目,就居民收入、就业、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增加劳动收入比重
针对社会关心的居民收入问题,盛来运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总体上与经济增长同步,但增速在不断回落。今后一个时期,要千方百计提升居民收入增长的能力。
盛来运具体指出,从收入来源来看,首先要发展经济,集中精力把“蛋糕做大”,其次要“分好蛋糕”,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尤其是要增加劳动收入的比重,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收入结构从“哑铃型”变成“纺锤型”。
是否会回到“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上?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6%,如何看待这两项数据的“一冷一热”?会否回到“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
关于是否会重回“房地产拉动经济”老路的担忧,盛来运认为,不能从表面数据来得出这个结论,而要从实际的数据结构变化来分析。
今年一季度18.3%的GDP增速中,有11.6个百分点由消费贡献,贡献率达到63%;投资转化成资本形成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是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占2.2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3%。“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经济增长是消费、投资、进出口共同拉动的,也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尤其是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压舱石’作用明显。”盛来运说,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不会回到投资拉动的老路上去。
我国经济是否已完全恢复常态运行?
从一季度的主要指标看,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完全恢复常态运行?盛来运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有三个参照标准:一是从绝对水平看,是否已恢复至疫情以前的水平;二是从经济增长速度看,是否已恢复至往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三是从潜在增长率看,是否已恢复至应该达到的水平。
盛来运指出,从绝对水平来看,去年前三季度总量基本上恢复到疫前水平,但从平均增速和潜在增长率来讲,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初步测算,我国现阶段潜在增长率在5.8%左右,有的专家更乐观的估计是6%或更高一点。从这个角度看,5%的两年平均增速不仅低于2016-2019年平均增速,而且距离应达到的潜在增长率还有一定缺口,说明当前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不能说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从中观看,我国经济恢复总体状态还是不错的,但行业恢复并不均衡。比如工业恢复相对较好,服务业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较大。一季度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长4.7%,而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都在6%以上。此外,微观主体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去年以来受疫情的冲击更大一些。原材料价格成本在上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改观,实体经济仍处在恢复之中。”盛来运说。
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随着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越来越小,今年的GDP同比增速未来是否会逐季下降?盛来运表示,去年一至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根据去年“前低后高”的事实,今年的同比增速大概率是“前高后低”。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中国经济网 王岩摄
不过,盛来运指出,季度同比经济增速“由高到低”,不能得出中国经济持续走弱的判断,要结合环比、两年平均等视角综合研判。实质上,从环比增速、结构优化、新动能成长、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一些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有条件、有潜力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盛来运表示,过去五年,除去年一季度受特殊因素影响外,2016-2019年一季度GDP的环比增速均在1%以上,均值为1.8%,一季度0.6%的环比增速确实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他分析,其中有一些特殊原因,原因之一是去年四季度经济恢复较快,基数比较大。而今年1-2月局部地区出现散发性的疫情反弹,对服务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带来较大影响,客观上影响了环比增速。此外,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接近潜在增长速度,增量的变化是边际递减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向潜在增长率逼近,边际放缓也是正常表现。
碳中和会否“压低”中国经济增速?
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会否“压低”中国经济增速?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一方面要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盛来运说。
盛来运指出,从短期来讲,碳达峰、碳中和会对经济转型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一些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资源型地区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碳达峰、碳中和也将创造新发展机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并推动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型。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中国经济会攻坚克难,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胀压力?
盛来运认为,目前国际上的通胀水平确实有所抬升,对我国来讲,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
首先,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3%。
第二,我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不支持出现大规模的价格上涨。从基本面看,目前我国生产扩张的幅度快于需求,工业的恢复快于服务业,供大于求的现实使物价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从政策面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通过精准调控支持薄弱环节,通过“六稳”“六保”促进经济稳定恢复。
第三,从结构性因素看,生猪价格的上涨在去年物价上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基本上已恢复至常年状态的90%以上,生猪的生产供应是有保障的,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通胀压力。
第四,从传导机制看,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确实存在,但是逐渐递减。我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相对较长,下游产品竞争比较充分,很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影响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会受到一定抑制。
“从后期走势来看,由于基数、结构性因素及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将呈现温和上涨的状态,但总体可控,全年CPI涨幅将明显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盛来运说。
我国就业压力有多大?
对于我国就业的情况,盛来运表示,虽然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面临很大压力,但有信心保持总体稳定。
盛来运表示,总体上,我国的就业形势是稳定的,调查失业率多个月份在5%-6%区间运行,而且新增就业在增长,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去年是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年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2016-2019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在1300万人以上。
盛来运注意到,当前,中国劳动力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12年出现了一个拐点,我国15-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345万人,此后每年平均净减少300万人以上。此外,老龄化在加速、农民工工资也在持续上涨。
“总量上的矛盾和结构性的压力还是不小的。”盛来运说,调查显示,20-24岁的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调查失业率高达15.7%,比去年还提升了0.4个百分点,今年还将有超过900万的大学生要进入劳动力市场。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一线缺年轻的技工。
他认为,就业结构性矛盾说明劳动力资源存在错配,反映出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错配,这是未来就业政策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和完善的地方。
盛来运指出,中国经济的稳定恢复,为就业总体稳定创造了基础。在“六稳”“六保”中,保就业都是排在首位的,我国打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政策的效应还在继续发挥。
消费恢复“元气”了吗?
去年受疫情冲击,人们“买买买”受到影响。现在我国消费恢复“元气”了吗?盛来运表示,随着疫情好转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消费的恢复性增长有信心。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盛来运分析,同比增速主要受去年低基数影响较大,如果消除基数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只有4.2%,低于过去几年常态化的平均增速,大概有两个点以上的差距。这说明,当前服务业和消费受疫情影响还比较大,恢复至常态仍需要继续努力。
盛来运指出,从3月份数据来看,消费正在边际好转。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变化。此外,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为1.75%,显示出消费正继续改善,也反映出我国消费市场比较广阔,潜力比较大,弹性比较足。随着疫情好转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