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医生张煜掀起的“癌症治疗黑幕” 风波仍未落幕。
一个月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张煜,公开质疑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对晚期癌症病人马进仓的治疗方案——“蓄意诱骗治疗”、“榨干金钱”,引发了舆论震荡。
虽然国家卫健委在一周前表示,针对马进仓的治疗“基本符合规范”,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事实——晚期胃癌患者马进仓耗费巨资进行的NK细胞疗法,是否经由陆巍推荐,是否和医生本人存在利益输送关系?——仍在调查中。
实际上,张煜医生提及的耗尽马进仓全家积蓄的“NK细胞疗法”,只是“黑幕”一角:
八点健闻的调查发现,在癌症病人群体,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群体中,NK细胞疗法极为流行。晚期癌症病人们付出不菲的金钱,接受这种疗效尚不明确的疗法,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中国癌症治疗的版图中,有为数众多的细胞公司,乐于并善于利用晚期癌症病人的求生欲,将这种尚处于实验阶段的疗法,包装成一种对晚期癌症病人有奇效的新技术,并获取高额利润。
本文将会告诉你,在中国,一种疗效尚不明确的、没有质量标准、无人监管的疗法,是如何被部分细胞公司、多级经销商,甚至还有少数医生,高价销售给处于绝望中的晚期癌症病人的。
人们迅速将这次事件与魏则西之痛联系起来,不止NK细胞疗法,甚至整个细胞免疫疗法都被冠以“骗术”之名推上风口浪尖。
虽然NK细胞治疗乱象丛生,但NK细胞疗法本身并非骗局,而是癌症治疗领域中极有前途的一种疗法。
赛诺菲、默沙东等制药巨头都在这个领域开始布局,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分别和一些新兴的细胞治疗公司达成了数10亿欧元的合作,共同开发NK细胞疗法。
本次风波对于国内的细胞治疗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极有可能重创国内刚刚起步的NK细胞治疗的商业化前景:
虽然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针对癌症诊疗的整改已经开始,细胞治疗是重中之重。
从业者们风声鹤唳,担心魏则西事件后停止所有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情况重现,“一棍子全部打掉,这个产业就死掉了。”
无所不能的NK细胞疗法
和无孔不入的传销式地推
此次处于风暴中心的NK细胞免疫治疗,是从患者或健康人的血液中、干细胞等多种渠道中获得一种免疫细胞——NK细胞,体外培养增殖之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类似的细胞疗法还包括CAR-T、TCR-T等,细胞疗法的目的一致——利用免疫细胞的强大功能,在消除癌细胞同时,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癌细胞的转移。
目前除了少数几种CAR-T细胞疗法获批上市之外,包括NK细胞免疫治疗在内的其他细胞免疫治疗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已有的研究认为,NK细胞疗法,在血液瘤治疗中有潜力,在实体瘤中还没有显示出明显效果。
但NK细胞疗法在中国的癌症治疗实践中,无论是白血病、淋巴癌等血液瘤;还是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脑肿瘤、肝癌、肺癌、胃癌等实体瘤;不管是癌症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终末期,都在“大显神通”。
八点健闻拿到一份某细胞公司宣传材料上写着,这项来自诺贝尔医学奖的伟大科研成果是21世纪唯一有可能攻克癌症的方法。如果回输NK细胞,各类早期癌症患者约有三分之一被治愈,整体有效率达93%,中晚期有效率为75%,术后回输,可以防止肿瘤转移、复发。而且“无”毒副作用。
对接日本细胞诊疗机构的一家中介公司也信誓旦旦地宣称,早期癌症注射10针后治愈率可达89%,中期癌症注射20针后,治愈率达89%,晚末期注射40针后治愈率达70%。
一位从业者向八点健闻透露,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宣传,而不告知患者及家属该疗法的可能风险,为早中期癌症患者提供可能耽误病情的NK细胞单独使用方案,甚至为经济条件不佳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明显超出其承担能力的NK细胞治疗方案,在行业中十分常见。
在中国,NK细胞治疗的“可及性”很高。如果你是一个癌症患者,或是癌症患者的家属,很容易获得所谓的NK细胞治疗。
提供回输NK细胞服务的机构遍布各地。除了熟人网络外,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及论坛贴吧也都充斥着各中介公司、细胞公司及其代理商、渠道商的推广信息。
某细胞公司的销售人员向八点健闻透露,他们可以直接面向患者提供回输异体NK细胞服务,每份NK细胞报价约7万。
若患者交1万元会员费,就可以享受每份细胞5万的会员价。
如果想成为渠道商,就要交三万元加盟费,细胞公司会以每份4万的成本价供应细胞。渠道商的收益来自自主溢价,溢价幅度可以自行设定。
如果想成为某区域的代理商,就需要交十万代理费,之后将以每份细胞三万的成本价拿货。
代理商既可以直接将细胞卖给患者,也可以继续发展下级代理商,加盟价可以自己设定。各代理商之间不能跨级联系。
细胞公司对渠道商和代理商有最低业务要求,如果达不到的话,就会提高成本价。
代理并推广细胞疗法不需要任何的资质和要求,只需要组建销售团队即可。他们除了与医院合作外,还对接高端养老机构、保险团队、私人医生、美容院等可接触高端消费者的渠道。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国内的推销商们还像宣传保健品那样为它增加了各式各样的神奇功能。
除了“有效治愈各种癌症”和防止癌症复发之外,NK细胞还能治疗红斑狼疮、HPV、肝炎、皮炎,不管所患疾病是外部刺激引起的,还是内生的,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总之,回输NK细胞可以“把体内的癌细胞、老化细胞、病变细胞、细菌病毒等统统杀灭一遍”。
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健康人群回输NK细胞不仅能防癌,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增强食欲、改善睡眠、能美容养颜抗衰老。
2020年1月,新京报报道辽宁一女子因美容院介绍,半年间在广州欧利华生物科技公司预付90万,为自己及父母注射“NK细胞”等针剂。注射后,父亲乙肝复发,母女同时患病。
试验探索还是敛财工具?
在中国,还没有一款有明确适应症的、通过审核上市的NK细胞疗法。
合法地将未获批上市的细胞疗法用于病人的途径只有一种:
具备应对细胞免疫不良反应条件的三级医院可开展临床试验,试验时,需告知病人相关风险,且绝对不能收取费用。
一位肿瘤免疫专家回忆,几年前,周围生物公司都在做。但直到现在,他还没在正规杂志上看到超过500个人的研究数据。“没有看到大规模统计数据之前,找病人收费,这一定是不合理的。”
但在广大癌症病人群体中,NK细胞治疗是作为一种价格高昂的收费项目而存在的。
引爆舆论的晚期癌症病人马进仓,和他的姐姐马秀兰,作为胃癌晚期患者,都在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接受了NK细胞治疗,付出了超过6位数人民币的代价。
马进仓在上海新华医院的病友陈步海,一位胰腺癌晚期患者,2017年至今,也在同一家公司,接受了至少十几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
刚开始,一个疗程的费用高达50000元,后来降到了19000元。
一位乳腺癌患者告诉八点健闻,她所在的癌症病人的微信群中,已经做过几轮NK细胞治疗了,多数都是病人付费进行的。
她所认识的一位病友,不久前花费了24万接受NK细胞治疗,最后发现是个骗局, “厂家技术说不清,死活说不出靶点,就是忽悠人”。
当八点健闻提出要求和这位病人聊聊时,她告诉我们,这位癌症病人情况危急,正在医院救治中。
上述乳腺癌患者所在的病友群,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会阅读各类医学文献,他们甚至清楚, NK细胞治疗目前只是一种试验性的疗法,大概率没有效果。但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出钱又出命,博一博”。
哪怕在这次“癌症治疗黑幕”风波之后,群里的病友们仍然在继续NK细胞治疗。
倒是厂家退缩了,病友们原来谈好了NK细胞治疗的团购,但因为近期的风波,厂家担心风险,退出了这次团购。
一位癌症病友群的群主告诉八点健闻,2、3年前,NK细胞疗法刚刚流行,广州、上海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的癌症患者就开始付费尝试。
这位群主有一个1000人的QQ病友群,据他不完全统计有四五十个患者尝试过NK细胞疗法。“对于少部分患者而言,初期肿瘤确实稳定了几个月,但最终都会去世。”
前几天,他试图联系一位曾在去年秋天用过NK细胞疗法的江西企业老板。“刚开始几个月稳定下来了,他还挺高兴的,又过了三个月,说不行了,治疗做不下去。前几天我联系他,微信没回,电话也停机了,可能走掉了。”
回输NK细胞:
一场打开盲盒式的冒险
在NK细胞治疗过程中,陈步海有被抽血的过程而马进仓和马秀兰没有。
这是实际上因为二者的NK细胞来源不同。陈步海输入的NK细胞是自体外周血培植而成,而马进仓姐弟回输的NK细胞来自异体,有可能是细胞公司存储的干细胞、NK细胞系或同源异体NK细胞。
自体和异体的关键差异之一是异体细胞引起排异反应的风险更高。
在临床研究中,除了个别癌种外,异体NK细胞回输后,患者生存期如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都是未知的。
事实上,做回输方案的医生或研究人员并不一定能相对准确地预估可能的排异反应。一位不具名的免疫学专家告诉八点健闻,“做细胞免疫治疗,但团队里连一个免疫学专家都没有,或者有一些免疫的专家,但并非免疫学出身、不是很专业,这其实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花费甚巨的NK细胞,是延长还是缩短了马进仓的生存期,抑或是毫无影响,都无从得知。
除了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之外,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不同细胞机构操作过程的不透明性,也增加了回输NK细胞的风险。
一位因担心癌症复发而选择在某研究院回输NK细胞提高免疫力的患者的家属回忆,患者当时“去了就给输上了,后来才得知是输的别人的NK细胞”。
资深从业者小黎告诉八点健闻,细胞行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套路:声称对接日本的中介,可能是从国内细胞公司拿的货;细胞公司也可能为了简化流程,不培植自体细胞而直接使用干细胞分化培养;即便采了血,患者也无从知晓,回输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NK细胞。
除了技术之外,NK细胞疗法效果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是,制定细胞方案的人。是使用自体还是异体的细胞,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法能降低风险,对于病种病情各不相同的患者应该使用什么样的频次和剂量,这些都与“开处方”的医生或研究人员的经验息息相关。
现实中,这群人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号——博士团队,但是除了从推销人员口得知博士们辉煌的title和履历之外,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是谁为自己制定了细胞方案。
虽然花费数十万,但患者或消费者并不一定知道输入体内的细胞是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培养的,细胞方案由谁制定、是否对症,细胞库或细胞公司本身是否合法、设备及操作是否规范,细胞活性如何、风险有多大,这些都无从知晓。
八点健闻以患者身份,通过网络平台接触了多家提供回输NK细胞服务的机构。他们之中有的自称来自南方某三甲医院,有的来自“国内最好的细胞公司”,有的可以介绍去日本回输,有的来自相关实验室。
在这个不被允许但已相对成熟、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参差不齐的行业中,处于弱势一方的患者回输NK细胞就像打开盲盒一样,并不知晓自己打开的到底是什么。
混乱的细胞免疫治疗生态下
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暴利
中国有大批晚期癌症患者,在尝试了各种疗法之后,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他们愿意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死马当作活马医”,去尝试一种未经批准,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的治疗方法。
NK细胞疗法本身并非骗局,而是癌症治疗领域中极有前途的一种疗法。
2019年9月,田志刚院士及同事发表述评文章指出,NK细胞在血液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单独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效果并不理想,联合疗法应用可能会显著增强疗效。不过这些“潜力”“可能”还停留在理论推测层面上。
对于大部分的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入组免费的、有伦理审查的、合法合规的临床试验,非常困难。
以“NK细胞”为关键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搜索,共有47个结果。注册信息显示,相关临床试验一般在国内三甲医院开展,大多在2018年后注册,2020年注册的项目占据了其中大多数。这些医院的临床项目大多属于干预性研究,试验阶段处于“探索性研究/预试验 ”,尚未进入I期临床。试验样本数量也很小,在20-30个之间。
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一个畸形的市场。一边是规模极小遥遥无期的临床研究;另一边,是排队等着入组试验的大批晚期患者。
这其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真空,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从事细胞治疗的公司和机构,正好趁机进入。
一位免疫学专家对八点健闻直言,“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构所做的NK细胞疗法,都不在合法合规的范畴之内。”
一位卫生监管部门负责人则肯定地说,“并非是哪一家医院、某个医生偷偷在做。全国各大医院肿瘤科,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做。有一些说是搞临床研究,但是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很难申请。而且如果全都免费,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活得下来。”
在国外,NK细胞疗法同样火热,赛诺菲、默沙东等制药巨头也开始布局相关领域,和细胞治疗公司展开合作。
“国外的大公司,都是很有实力的,临床实验可以投入几千万或者几亿美元,他们输得起,所以他们的临床试验中,患者都是免费入组。我们国家的企业没有这个文化,都是非常短期的,短期内没有效益,就没有投资人投钱。”上述免疫学专家说,“国内的公司要靠临床试验项目来挣患者的钱,这也是问题。”
在很多时候,部分医院和医生在这个灰色地带中所扮演的角色,晦暗不清。
虽然陆巍一再否认向马进仓一家推荐过这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疗法,但马进仓的女儿坚持称,是主治医生陆巍向她们一家推荐了这种疗法。
据多家媒体报道,陆巍此前还是为马进仓、马秀兰和陈步海提供NK细胞治疗的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关联公司股东和监事。
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群群主回忆,她所认识的一些病友,先是在医院进行免费治疗,临床三次有效果之后,就被告知要自己花钱去公司打。
可以说,正是晚期癌症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医生在合规途径之外,救治晚期患者的临床和科研需求;以及相关企业开展临床研究需要患者资源和经费支持,这三者共同促成了目前该领域混乱的生态:
没有相关资质的细胞生物技术公司在院外给患者提供缺乏监管、质量也无法保证的治疗,并违规收费。
更严重的是,因为暴利,一些没有相关技术,甚至没有道德底线的企业也进入行业之内,把NK细胞免疫治疗这潭浑水搅地更浑了。
在医生、患者、企业三者当中,癌症患者作为最弱势一方,最为无辜:他们大多抱着和陈步海一样心态,铤而走险,抓住一线生机,无论是通过熟人联系、还是医生介绍,最终找到了一家靠谱程度不一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
大批挤不进临床试验的晚期患者们,又渴望有一线生机。于是,主动也好,被动也好,纷纷走向了收费的质量完全无法控制的“小作坊”。
八点健闻访问了多位付费使用NK细胞疗法的患者或家属。这些病人,有像陈步海一样使用联合疗法延长生存期的幸运儿,也有的只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指标没有任何改善,还有的前期稳定但最终“还是走了”。
不过对于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来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只是人财两空。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魏则西事件,是细胞免疫治疗监管的一个分水岭。
在很多国家,细胞免疫治疗被当成药品监管,药品生产过程,有成熟的流程、质控,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可以申请上市,获得稳定的收益。
但在中国,细胞免疫治疗的分类是“第三类医疗技术”。
2015年,卫计委发文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医疗机构被允许自行管理这些疗法的应用。
一位行业人士回忆,在魏则西事件以前,“监管非常松,公司、医院只要有一个备案,象征性地提交一些材料,都可以去给别人收费。”企业和医院“前店后厂”的模式极为常见。
在这个背景之下,细胞免疫治疗这一极有前途的新技术,变成了部分公司,骗取癌症病人金钱的工具。
魏则西事件给这段宽松的政策画上句号。2016年5月4日,国家卫计委紧急叫停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明确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仅限于临床研究。
野蛮生长的细胞免疫治疗行业,被按下暂停键盘。
而那几年,风险投资在国内的气候逐步形成。
一个企业负责人提到,如果走药品申报渠道,需要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申报、审批,对企业来说挑战大、周期长、花费多,可能需要花费10亿才能把这件事推向临床。如果走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把早期数据做出来,公司和医院可以共享知识产权,几乎就是一个双赢局面——医院可以发表论文,企业可以找风投融资。
这一良性关系是基于,企业遵循免费临床试验这一规则。
风投蜂拥而至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现实——部分拿不到融资的“小作坊”式的公司,不靠收费,很难扛过漫长、又看不到商业前景的临床研究期。一个卫健系统的官员直言,“企业做这种临床实验,十年、二十年,一点回报都没有,这是不现实。”
政策也曾试图松绑过。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医疗机构体细胞研究采取备案管理。在获得安全有效性数据后,细胞治疗项目可申请临床应用并收费。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征求意见稿发出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新规为可以开展体细胞治疗的医疗机构设定了门槛:医疗机构必须是三级甲等,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立项的体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项目。符合要求的医院极少。
争议更大的则是“备案后即可进行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转化应用可收费”等规定。这让一个行业人士担忧,FDA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药品评判标准,但卫健委针对细胞免疫治疗一直没有类似的标准。如果让医院自行备案,很容易夸大效果。
这一征求意见稿最终流产。
而据一家肿瘤免疫治疗企业负责人讲述,政策在此之后有趋严趋势。他极为担心此次张煜揭开肿瘤治疗黑幕事件之后,政府的态度,和魏则西事件之后如出一辙。
据八点健闻了解,已经有地方下发了“全面开展肿瘤诊疗检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而细胞治疗正是通知中提及的整改重点。
一些细胞治疗领域的创业者颇有委屈,“总要允许探索,一棍子全部打掉,这个产业就死掉了,这个技术可能就永远落在人家后面去。”
细胞免疫治疗的公司们和研究者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在2020年9月注册了PD-1联合N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项目,经费和物资来源于上海赛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家从事免疫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细胞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企业。
研究的实施时间原本从2020年10月1日到2023年4月30日。有意思的是,就在几天前的4月26日,最新一次信息更新显示,该研究被研究者中断,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