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读
一个池塘里,每一天都会开出前一天2倍数量的荷花,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
第1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2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2倍的速度开放。第 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即第30天才会开满另一半。荷花满塘时,最后一天花开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归纳出荷花原理:经过前期的深厚积累,对最终目标“一步之遥”的跨越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理论应用
阿里巴巴正是经历了荷花原理所揭示的积淀,而“裂变”成功的。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以后,当了大学老师,由于工作努力,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工作之余,马云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English Corner(英语角),当时很多人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发现了创业机会,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
第一个月,翻译社有700元收入,但远抵不上2000元的房租。于是他利用小商品转手交易的方式,背着大麻袋到广州、义乌等地进货,以此养活翻译社。为生存下去,海博翻译社还卖过鲜花、礼品,做过医药销售,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
1995年初,马云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并开始认识互联网。1995年3月到4月,马云凑了两万块钱,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网络公司,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后不到三年时间,马云利用该网站赚到了500万元。
1997年,中国“电商元年”,马云带领他的小伙伴“北漂”创业,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尽管如此,他们似乎还是没有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这从他们游览长城的一张照片可以得到印证,当时他们满脸迷茫,仍觉前路一片荆棘。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职,决定继续在互联网领域深耕。一天,在杭州某小区,18个人聚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开会,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忽悠”大家一起来创业。在会中,马云将自己的钱掏出来,说:“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不许向家人和朋友借,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马云接着说:“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10年后市值会到50亿美元”,当时马云说得“张牙舞爪的”,在场的人有的听得“偷偷翻白眼”,当然有的人信了,有的人不信。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掏腰包,一共凑了50万元,这18个人拼凑起来的钱成了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最初本金,这18人也就是马云的“十八罗汉”。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这些人每个月拿 500块钱的工资,在湖畔花园附近举步可达的地方租房子住,有的两三人一起合租,有人索性住进了农民房,吃饭基本就是3块钱的盒饭。吃着盒饭时,有喜欢吃霉干菜者,不无调侃地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买一屋子的霉干菜!”
摸爬滚打中,他们意识到了互联网产业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于是他们转向了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1999年,阿里巴巴从高盛获得了资金注入,2000年又从软银获得了投资,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投资2500万美元。
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培育和开拓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和国际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打造了一个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阿里巴巴网站持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帮助企业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并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
后来马云又发现了C2C这个大机遇,公司走上迅速扩张的道路。为完善整个电子商务体系,自2003年开始,马云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阿里云等国内电子商务知名品牌,马云也历任多家公司的重要职务,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海博翻译社社长和全球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理事等。
如此步步为营,到2014年9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9年11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这一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铸就了辉煌。
管理启示
有一种竹子用 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 3厘米。从第 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由此有人称这种现象为竹子原理。荷花原理和竹子原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没有谁能够随便成功,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成功需要积累沉淀。
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但渐渐的,人们开始感到枯燥甚至厌烦,可能在第 9天、第 19天甚至第 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础,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其实,这个时候的放弃真是太可惜了,因为它离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无论是荷花原理,还是竹子原理,向我们揭示的都是,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认定有一天要开出“别样红”的映日荷花,认定有一天要“琼节高吹宿风枝”,让人“风流交我立忘归”,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就横下一条心,扎根泥土,自我修行!
还记得张维迎院长在2010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他以小时候吃杏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诫同学们即使毕业了也不要太过着急。
“只要多等十天半月,一旦熟透了,那种清香美味胜过别人家早熟果实的好多倍”“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如万物,长在阳地的开花早,长在背地的结果迟;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
张院长反复叮嘱道:“很担心你们急于求成!到了新的岗位,你们会期待早早得到提拔,早早涨工资,早早成名成家,甚至早早进入福布斯排行榜。但你们应该记住老子《道德经》中的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生活是需要耐心的,成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伟大是由耐心堆砌而成的!耐心意味着要经得起眼前的诱惑,意味着要道法自然,耐心不是压抑,而是修行,成熟是自觉自悟。只要你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你吃到的杏一定是甜的!幸福将伴随你一生!”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3厘米,没能熬过第29天?
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大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毅力。由此,马云感慨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这种毅力,表现的不仅是一种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和品质。任正非就提出,华为提拔与培养人才的对象重点,是那些苦出身、有饥渴感、有野心、能吃苦耐劳的奋斗者。任正非心中奋斗者的特征就是:敢想、专注、吃苦、好学、缠斗、积累、坚持!在华为,谁做到这些,谁就能够厚积薄发,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