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价值,投资创造收益(当然也可能是负收益)。几乎所有人都在说:靠体力赚钱(劳动)慢,靠钱赚钱(投资)快。可是现实却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很难在金融市场中通过投资赚到钱呢?
很多人的投资经历大概都是这样开始的:在市场造富神话故事的鼓舞下,带着钱兴冲冲的闯进市场,期待马上成为下一个巴菲特和索罗斯,认为我来这里就是捡钱的。(第一阶段:盲目自信)
对投资新手来说:金融市场就是ATM机,钱随便取。
的确有不少人在第一笔投资中尝到了甜头,但更多的人直接就被市场上了一课。就算前期顺利的投资者,也会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把凭运气赚钱的钱,用实力亏光,超过90%的投资者会在这个阶段彻底离开市场。(第二阶段:自我否定)
投资亏损的专用名词:关灯吃面
接下来,投资者终于发现了投资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开始不断学习《技术分析》,《价值投资》等大师理念,掌握均线,MACD等等形形色色的应用指标,摩拳擦掌等待随时卷土重来。(第三阶段:自我催眠)
只要你想学,关于投资的知识管够
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升后,本以为这次出山一定大获全胜,结果实际操作下来,却和书本上的理论不能说一模一样,可以说毫无关系。赔的让人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第四阶段:自我怀疑)
在持续被市场打脸和找答案中的反复轮回中,终于有一天,似乎你终于找到一种可以重复的投资方法,让你不再那么痛苦。(第五阶段:自我解脱)
至于有没有下一阶段,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悟到。
毫无疑问,投资就是在从事一项复杂(情绪)劳动,最可怕的是始终无法休息。
劳动分两种:体力(简单)劳动和脑力(复杂)劳动。现在点点手机APP就能完成买卖,实在算不上什么体力活。而关于市场行情的观点满天飞,每一个听起来似乎都有理有据,如果实在不想动脑自己操作,买基金都是专业的金融专家亲自操作,就算这样还是赚不到钱,导致我们亏损的究竟是什么呢?
投资是反人性的,每一秒都要和情绪弱点抗争
何为情绪劳动:市场的波动是客观的,而我们的情绪是主观的。外界的变化会改变我们的情绪,从而影响我们对投资的判断和操作,情绪反应过度往往会造成亏损,我们要想方设法去不被情绪控制,理性投资。
做情绪的主人
举个例子:你现在手里有资金,就要考虑要不要买入?
(1)假如不买,怕踏空行情,是不是很焦虑?
(2)如果买了的话,迎接你的不是空虚,而是更焦虑。
(3)假设行情上涨你赚钱了,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又觉得别人的收益比我还高。那么就要考虑是继续持有还是落袋为安?博取更大收益的贪婪和害怕利润消失的恐惧,脑子里两个小人开始打架。可能一个小小的回调,大部分人就受不了把盈利的持仓平掉了。
(4)假如不幸行情下跌你赔钱了,开始无限后悔想剁手。如果行情持续下跌,负面情绪会不断放大,最后甚至厌恶市场,再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持仓了,任由亏损扩大。
总而言之:投资的每一秒,都要和情绪弱点抗争。市场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每个投资者都存在人性的弱点,市场行情会受到投资者情绪影响而波动。
当然,投资者情绪也是可视化的,比如股票的换手率,成交量,证券新开户数都是市场行情中相对有效的信号。
根据上证综指和成交量的对比:行情的上涨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
(数据来源:WIND)
新开户投资者往往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促进行情持续上涨
(数据来源:WIND)
投资绝对是一项非常复杂且辛苦的劳动,关于投资和人性(情绪)的话题范围非常大,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未来还可以展开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