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一个如此庞大的国企走到这一步,其原因值得细细探究。
华晨集团近年经营状况分析
1
业绩“滑坡”
根据相关资料,华晨汽车集团(简称华晨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截至2019年末,华晨集团拥有一、二级子公司34家,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中国)、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华控股)、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杯汽车)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晨动力)。华晨集团拥有控股和参股公司100家,资产总额300亿元人民币,员工4万人。2018年10月,在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之际,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联合宣布,股东双方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长期积累的债务问题暴发。据华晨集团2020年半年报,资产负债率超过110%,失去融资能力。华晨集团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到期仅支付了利息,但本金未能兑付,一位债权人依法向法院提起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申请。
华晨集团自主品牌发展的上市公司是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和新晨动力,但是其自主品牌经营状况不佳。而华晨中国主要依靠华晨宝马的利润“输血”,其自身缺乏相应的“造血”能力。华晨集团的自主品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研发投入量不足,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核心汽车技术,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严重下滑。
例如:申华控股2018年自主品牌整车销售 22179 台,但同比下滑 57%。申华控股2019 年自主品牌整车销售 11737 台,同比下滑 47%。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的下降使得自主品牌营业收入减少,集团的利润随之削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以至于无法及时偿还庞大的债务利息和本金。
2
债券规模庞大与债务违约
2020年11月16日晚间,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称: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尚未完成,使其无法及时偿还债务。
此前,华晨集团通过一系列发债,导致债务规模愈发庞大,随之而来的债务违约造成恶性影响,其信用评价不断下降,加之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现金流断裂,以至走到破产重组的地步。
3
企业价值受损
华晨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旗下四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一波三折。这里主要分析华晨中国自2018年至今的股价走势及企业价值关系。
当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稳定且结构合理时,上市公司股价发生异常变动的可能性较低。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成长性较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异常变动的可能性较低。公司股价与企业价值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股价抬升能够推动企业价值提升,企业价值提升又能带动股价抬升。
根据华晨中国2018年报数据显示,其流动负债总额101.32亿元,流动资产总值92.8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3.11亿元,存货、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达23.54亿元),流动资产的总额无法完全偿还流动负债总额,而且存货的变现能力差,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回款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偿还债务。
通过分析2018年报可知,华晨中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危机,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会出现抛售股票的可能性。
2018年华晨中国的股价呈现总体走低趋势,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足,难以偿还巨额债务,导致理性市场投资者对华晨中国失去信心,进而影响股价波动走低,使得企业价值降低。
▲昔日国产汽车巨头“陨落” 华晨集团正式启动破产重整
探究华晨集团破产重组原因
1
研发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加强自主创新与加大研发力度变得愈发重要,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成果和增加企业利润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华晨集团旗下三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长安汽车进行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在研发费用投入上远远超过金杯汽车、申华控股与新晨动力。由于华晨集团三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长安汽车相比不在同一层级,单纯依据研发费用的多少并不能体现公司的研发力度。
故此,本文又采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研发力度。通过相关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华晨集团三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相比于长安汽车存在不足。而作为总资产体量最小的新晨动力在研发力度上却比金杯汽车和申华控股大,可见金杯汽车与申华控股在研发投入上存在短板。
同时,新晨动力的研发投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长安汽车的研发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也是向好发展,而华晨集团其自主品牌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研发投入量不足,没有形成属于自身特有的核心汽车技术,自主品牌销量严重下滑。
2
自主经营品牌市场竞争力低下
由于华晨集团在汽车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汽车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欠佳。而在宝马等中高端品牌方面,得益于 2019 年宝马各大主力车型改款上市和热销车型产量爬升,以及较为积极的商务政策支持,申华控股生产的宝马汽车最终实现整车销售 16114 台,销量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29%(以上数据来自申华控股2019年报)。
根据以上数据,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的汽车销量不佳,通过依靠宝马的销量与政策支持,实现高额营业收入。但这并不能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企业对合资汽车形成依赖而忽略发展自主经营品牌,形成了“弱自主、强合资”的局面。
3
自主 “造血”能力不足
华晨中国的利润几乎都来源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华晨中国2017年度净利润38.65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52.37亿元,扣除华晨宝马贡献之后,华晨中国将会亏损13.71亿元。2018年度净利润52.94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62.44亿元,扣除华晨宝马贡献之后,华晨中国将会亏损9.50亿元;2019年度净利润60.77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76.26亿元,扣除华晨宝马贡献之后,华晨中国将会亏损15.49亿元。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华晨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的经营状况不佳,获得利润逐年呈下降趋势,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也会相应减少。对比明显的是华晨中国旗下的中外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贡献巨额利润,主要是由于华晨宝马拥有核心汽车技术,在汽车行业有着强劲的竞争力,逐步呈现出自主品牌弱,中外合资品牌强的局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国家政策会逐步做出调整,华晨集团不能总依靠国家政策红利保护从华晨宝马获取利润。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放宽中国汽车行业外国股权限制,华晨中国依靠华晨宝马巨额利润输出的时代也将结束。
建议与启示
1
加强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缺乏创新型自主品牌将会严重阻碍发展与进步。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进行合资成立华晨宝马,但是华晨集团过分依赖合资企业的技术以及利润,并没有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
这方面一个正面的例子是: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逐步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性,通过自主创新模式(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逐步成长为具有强大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型公司。合资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消化吸收高精尖技术,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科技资源,实现独立自主再创新。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研究实验室、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加强国内外汽车技术交流与沟通,派遣内部人员出国学习交流,从而实现技术研发的独立自主。
2
加强自主品牌经营,构建多元化利润来源
根据华晨中国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华晨中国净利润为40.45亿元,剔除华晨宝马的利润,华晨中国亏损3.4亿元。自主品牌盈利状况不佳,其利润来源过于依靠合资公司——华晨中国依靠国家政策红利保护,却没有实现独立自主创新与拥有核心竞争力。国家政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一味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年国家为了保护本土合资企业的利益,特地对外商占股比例做出了限制,华晨中国是受益者之一。
但是,当华晨中国既没有国家政策红利保护又缺乏核心汽车技术时,其经营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通过合资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树立创新型企业形象以赢得消费者喜爱,以此来提升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实现独立发展的目标,逐步构建多元化的利润来源格局。
3
立足实际需求,合理发行债券
如今,市场逐步走向开放竞争,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企业发行债券计划,确保企业制定的债务筹资计划与经营效益、自有资产之间相匹配,避免过度举债行为。同时,要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企业现金流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时刻保持风险意识,避免陷入债券违约困境。
要强化内部控制治理,管理层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与监管,相关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要由不同人员任职,进一步降低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使得债务筹资计划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为谋取私利而侵害公司利益行为。
4
深化国企改革, 加强公司治理
2021年1月12日,上交所发出纪律处分决定书,对华晨集团及其董事长、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予以公开谴责。文件显示,共有四方面违规事实情况:
一是未及时披露可能影响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
二是未履行募集说明书的有关承诺;
三是未配合受托管理人进行风险排查;
四是未制定风险化解与处置预案及披露相关措施。
国企要做到责任明确、权利清晰,避免出现上述权责不落实,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的行为;要落实国有资产部门与企业法人之间的权责,落实国有企业法人与法定代表之间的权责,要发挥国有资产部门的监管职能。要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管,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落实权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