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伴着喜讯传,小村铺开新画卷。4 月9 日,原平市王家庄乡弓家庄村聚满园蔬菜种植合作社满怀豪情地把两道“绿棚”风景亮给络绎不绝的客户和路人。
一道是村北公路旁的215 座大棚,鳞次栉比,阵容壮观。只见一箱箱、一袋袋黄瓜、西红柿、豆角、香瓜等瓜菜,不时从一个个大棚里流入市场的怀抱,年可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 多元,堪称全市设施农业“代表作”,高效大棚“标杆园”。
一道是去年冬天就打响的村东南项目攻坚二期大棚工程冬季行动战役,正紧锣密鼓战犹酣。挖土机隆隆堆筑坝基,工队忙着运石拌灰,将5 米高的大坝齐刷刷向北推进;新建的“百棚”工程在阳光下银辉闪闪,50 座首批落实到户的大棚里,人们已开始运肥和整畦,将在4 月15 日栽苗运营。
“咱们的冬季行动‘战区’是跟清徐县四季旺公司的合作项目,由对方安装大棚、提供种苗和包销产品。工程总投资320 万元,农民集资每棚9000 元,国补每棚5000 元,其余由合作社筹集。我们还注重供给侧改革,要建育苗基地大棚、冷藏保鲜库和加工车间,特别从周边及繁峙县养鸡场购运有机肥,力求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扩大增值空间。目前全村建成蔬菜大棚315 个,占地700 多亩,全村三分之一耕地实现‘大棚化’,做到户均1 座大棚,年总产值可达1300万元,人均1.5 万元。成为原平乃至忻州户均大棚第一村,普惠民生乐融融。”弓家庄村委主任赵二龙不无自豪地侃侃道来。
走进大棚,一位50 多岁的农妇走上前来,高兴而感激地说:俺村这大棚富民工程,全凭赵二龙和村支书马三万他们,可费大辛苦了……循声“刨根”,得知弓家庄的“棚路”艰难呵。先说棚地调整,要牵涉到200 多户,调地多少,地好地差,矛盾和阻力很多。他俩带领“两委”干部硬是走东家,跑西户,挨门门三番五次地做思想动员工作,苦口讲好处,热心化心结,征求群众意见,拟订调地方案,前后用了三、四个月才算通了顺了。再说填沟垫地,村东原来是一片四、五米深的纵横沟谷,他们发扬愚公精神,动用装载、挖土、运输等8 台大型机车,热火朝天地大战30 多天,先从3 里外的关子村那边拉上沙土垫到底层,再把好土覆盖上,使150 亩大棚用地得到平整,共动土石6 万多立方米,投资达20 万元。接着,清徐公司工队13 名技术工驻入,从冬到春昼夜兼程,才“绘”就眼下的百棚崛起图。为此,二龙他们扑倒身子,又筹集资金,又检点施工,风风雨雨,劳心费神,鞍前马后当好后勤。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二龙病了,不得不上北京大医院看病,医嘱不可劳累,一定注意休息养身,每天还需服100 多元的四、五种药品。即使这样,他还一直坚持每天早晨转上一圈大棚园区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听听有什么反映,这样才心里踏实。难怪乡亲们心疼地说,这真是甜了大伙大棚致富的心,苦了二龙他们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