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在历史中翱翔、在山河中行走,叫响“游山西·读历史”这个山西文旅新品牌之后,如何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这是山西文旅必须破解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游山西·读历史”活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文物活化利用 增强文化自信
把云冈石窟“搬出来”,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多年的梦想。3D打印等技术的引入,带来了机遇。历时3年多,第12窟复制的石窟分为6层110块“积木块”,每块2米见方,总重量大约2吨,只需8辆集装箱车就能装下,可以实现垒起来搬着走,“行走世界”。
第12窟是云冈的精华洞窟之一,也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价值的洞窟。这是国内首个1:1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可以精确到毫米,也就是说20米高的洞窟,误差控制在2毫米之内。科学性、准确性不可思议。在上海展出后,还将前往深圳、北京、东京等城市巡展。不可移动的文物活化,“变身”山西文旅的使者开始了行走世界之旅。
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娟表示,由于曾经技术的限制,不可移动的大体量文物是无法作为文物展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而3D打印技术让大佛“走出”千年石窟,数字技术使文物活起来。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级干部陈少卿说,从旅游的视角看,传播的手段和方法越多,就越有利于推广。现在,我省已经建立了“云冈学”,全面启动了云冈生态文化的研究,3D技术只是一个开端。
在这次“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当中,山西有20处国宝级文物单位开展文物活化利用试点,包括云冈石窟、佛光寺、应县木塔等。
那么,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意义究竟是什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春平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通过文物活化利用,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物活化利用可以保留城市的符号,增加城市的魅力。对于一个乡村来说,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多方联手 开发优质文创产品
承载着岁月,积淀了荣光,穿越时空而来的文明载体,赋以现代人的创意转化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只萌宠叫鸮卣,本是一件商代青铜酒器,因为外形酷似网络游戏里“愤怒的小鸟”而成了网红。现在,它化身成了现代的新潮模样,领衔的系列文创产品有52项之多。
眉毛如新月,笑容似秋水,她是侍奉圣母邑姜的花旦侍女,也是晋祠的头号“明星”,晋祠的文创作品里怎么少得了她呢!不过她现在已经被设计成“萌萌哒”的样子,以美女伴书香的形式,踩着五彩祥云,出现在了团扇上、便签夹上、书签上和手机支架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头上那朵鲜艳的红花。
刘娟表示,围绕文化主题,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能够实现从门票经济到场景体验经济,再到粉丝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能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也能给景区带来收益。
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其实,这些年来山西做了很多工作。
为了推动文创进景区,省文旅厅去年组织景区文创单位和生产单位共同在运城召开了文创产品对接会,发布了旅游景区文创产品专门店的标准,相关单位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和景区相关的文创产品。
山西在加大文物活化利用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解决旅游核心产品开发的问题。山西的核心优势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那如何盘活现有的资源?山西的办法就是深度挖掘文化元素,参与到景点线路的塑造上来,让“文化+旅游”产生出“1+1大于2”的效应。
“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山西分别从历史脉络和主题类别梳理出十条主题旅游线路。包括黄河黄土文化游、长城抗战文化游、太行抗战文化游、吕梁红色经典游、寻根觅祖文化游、北朝辽金文化游、明清晋商文化游、太行清凉避暑游、上党沁河古村游和长城古堡古村游。十条线路串起了51个景点。
陈少卿表示,这次旅游线路的创新,重点是在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呈现上,实施推广一批、提升一批、开发一批。
推广一批,主要是把以5A级景区为代表的、已经开发得相对成熟的景区加以重点推广。提升一批,就是对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文化的呈现上还有许多不足的景区进行提升。开发一批,主要是对潜在的旅游景点,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特别是没有载体的这些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和呈现。
此外,在旅游基础产品的打造上,我省还专门针对青少年这个群体推出了研学游,目前已经挂牌30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把“研学+”做成各种产品。
陈少卿介绍,拿研学游和非遗传承保护来说,现在重点是两进,一个是非遗进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让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和古建的同时,能够领会非遗文化。另外一个就是进校园。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用不同方式走进校园,让青少年学生受到非遗文化的熏陶。
现在文旅集团正在着手做研学游工作,首先,编制研学课程,组建了专家智库,围绕九游九读编制了“1+N”的整个课程体系和研学的路线。其次,打造研学基地,采取自建、合建、托管、运营等方式,建成红色研学基地、植物科普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第三,组织主题研学游、非遗研学游等活动。
落脚产业 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
吃、住、行、游、购、娱,在旅游的六要素当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那在“游山西·读历史”这个内容体系当中,“山西礼物”的打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落脚到产业,不仅能促进文旅业发展,还能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
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这个品牌提出后,对于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珐华器是一种以蓝、绿、黄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具有独特的山西风格。它兴于元代,承接了唐宋三彩的余韵,在清雍正后断烧,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2017年山西人试烧成功,失传三百年的瑰宝得以重张。
推光漆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使用黄土高原的漆树割掉树皮后流出的天然漆料为原料,可谓原料天然、生态环保。制作工序有30多个步骤,仅漆就刷7至10道,甚至还需头发沾油打磨,用手掌沾上砖灰推光,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也因此而得名。山西推光漆完全是用时间和匠心在打造。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泥砚,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用汾河的澄泥烧制而成,因澄泥富含金属矿物,可“窑变”出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自然色彩。因是泥质,故质若温玉、抚若肌肤、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失传上千年后重现光华。
“山西三宝”进入文旅产品体系,而人才的培养事关产业能走多远。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里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班级,被称为“大师班”。这个班有86名学生,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有37岁。学员都是山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将用3年时间进行“回炉式”锻造,系统学习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
“山西三宝”是有使命的,其实从文物的活化利用到品牌产品的打造和创新,就是为了解决“游山西·读历史”怎么游、怎么读这个问题。
高春平表示,“游山西·读历史”牵引我们山西文旅融合,它对构建山西文旅融合的发展体系、文化符号的识别和文物古迹的传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娟认为,“游山西·读历史”撬动的是文化发展的大转盘,必将带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
陈少卿说,“游山西·读历史”,就是要在挖掘、利用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念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诀,用两到三年时间,把“游山西·读历史”打造成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