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由于2000年代初开始城镇化的飞速推进,导致农村一片凋零,没有年轻人、缺少生气、失去活力。可以操作农务的,只有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且老人们逐渐老去,愿意返乡的外出人员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下,三年后、五年后农村该怎么办?谁来支撑中国的农业!乡村振兴迫在眉睫,那么,究竟怎么振兴呢?首先,从大的层面上,具体实践者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和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次,要在农业方面,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抱团取暖,让农民朋友成为利益共同体;其三,政府扶持方面,切忌撒“胡椒面”,应该有规划、有计划的按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壮大当地龙头企业和种植实体;其四,想办法提升群众素质,回归农村和农民的质朴、勤俭、包容。
当然,罗家山的振兴之路,也离不开这四个方面的“深耕细作”,而且,我们从2018年1月筹备成立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时,就努力为罗家山的振兴奠基铺路。我们的实践探索,凝聚了力量,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同富裕的新梦想!
2019年8月21日,长达4分40秒、标题为《弘扬吕梁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临县罗家山:“老把式”有了新梦想》的新闻报道在吕梁电视台播出。
这个新闻的采集,吕梁电视台的采访团队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宅院,用镜头记录了罗家山人的精神面貌和团结合力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这个新闻报道开篇导语这样描述:“罗家山是临县大山深处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近年来村里面依托红枣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实践“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小山村大变样,让老年人有了新梦想。”
报道画面中,村民张金大一首“罗家山人民紧跟形势致富脱贫,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力更生,合作经营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秧歌,表达了罗家山人紧跟党走、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生产和人文素质全面提升的精神面貌。而合作社理事张俊杰回答记者:“国家是开个头,帮个忙,主要还是你自己创造了,自己不创造怎么能富起来了,你老等靠要,不是个办法。”更是诠释了罗家山人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创造财富的决心和信心。
报道末尾用记者手记的方式评论: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罗家山村正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找到了致贫的“病根”,开对了脱贫的“药方”。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贫困群众有了脱贫的“智”和“志”,大家的心热了,劲头足了,遇到再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无坚不摧,“老把式”在决胜脱贫的战场上正在书写新的辉煌。
罗家山从困难重重中走来。但是,虽然困难重重,我们非常清楚,碰到困难解决它就进步了!遇到阻力排除它就顺畅了。因为,碰到困难绕着走,困难会越来越多,遇到阻力不排除,阻力会越来越大!同时,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有博爱之心,然而,博爱不能是无原则的怜悯,不能给那些胡搅蛮缠耍无赖者留有任何余地。你让他一寸,他会胡搅一尺;你狠狠敲打他,他见了你的影子都会惧怕。尤其是做事时:遇到君子,就要用君子的大度相交;遇到小人,就要用小人的奸滑相对;遇到无赖,就要用比无赖还无赖的手段还击。
是这种泾渭分明的处事原则与有党的好政策作有力后盾,撑起了罗家山人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的温暖蓝天!
(未完待续)
福荣
2021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