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满身都是冬天/那么雪地里会不会有闪动的脚步/破冰的木船/还有抖动生机复苏的春天/雪新一年无声的雪/我将进入你滴入的宁静/消失在冬日的远方/轮回出绿色的风景。
鼠年不易牛(扭)转乾坤:2020年的焦虑、抑郁、压抑和紧张被19日的“北京雪”抛到九天云外.....
我到“京漂”已经五年了,在首都最盼望的是那落英缤纷如诗如画的“北京雪”。
古人描写“雪的诗歌”很多: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秦东汉三国两晋五代十国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汗牛充栋的“描写雪的诗词中”,最大气磅礴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百年历史看上海,八百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北京有元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八百年的建城史,这个“内外兼修、古典又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见证了无数的名人骚客、历史变迁:既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凯旋;又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故事;既有咆哮声中冲锋陷阵的仁人志士,又有改革开放的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北京的雪”那飘飘洒洒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片片”都不是英雄的史诗和工人、农民、商人和普通小市民“牢记初心 不忘使命”的见证吗?
舞蝶迷香径,悲情逐晚风,北京的今天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她既有激情万丈豪情满怀,又有如诗如画的故事.....
陈迹煤山三百年,高文我佩鼎堂贤。
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由检师心终覆国,自成失计遂捐燕。
昌言张、李如能拜,破虏恢辽指顾间。
《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作品。1944年3月10日脱稿,全文近16000字,3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后来延安的《解放日报》亦有转载。书中指出,起义军首领入北京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最后在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杀害。目的在以借由李自成的失败,要求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记取历史教训,不能重蹈李自成覆辙。
“北京的雪”使我抒怀: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阳光明媚。西柏坡村前屋后,大大小小的几百辆车从西柏坡村一直延伸到十几里以外的郭苏河滩里……今天,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
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内,一些人已经离开。下午2点30分左右,毛泽东从住了10个月的小院里走出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
周恩来知道主席肯定又是一夜未眠,上午才休息一会儿,所以关切地问:“主席,休息好了没有?”
毛泽东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
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就是西柏坡时期两位伟人的“赶考对”。这个“进京赶考”,“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其中有着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未来深刻的思考,也有着在战争年代、在西柏坡时期对“考试”丰富而扎实的准备。
“北京的雪”诉说着北京的故宫、长城、天坛;又褒奖着北京的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香山红叶、潭柘寺的松柏、延庆的山水“同则总同杜鹃开放满山红,别则总别桃红李白各争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盛夏无姝色,深秋始觉鲜。迎霜涌热血,一夜染红山。
2020年是今年的序章,“北京的雪”是及时雨,她慢慢悠悠、淡泊宁静、飘飘洒洒,但她是生机、凤凰涅槃,“冬天与春天的距离怎会很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停了/世界一片洁白/在焦灼的心田里/又延续了思绪的雪花/往事如烟/往事如梦/往事就在眼前。
忘记她吧/在痛苦的过去也是一去不复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因为北京的雪永远是旧的故事的停顿/新的未来的开篇。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