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培育枣木木耳的菌种由省生物研究所提供。第一批菌种育好了需要从太原往回拉,一千多斤的重量,单独雇辆车拉吧,费用过高!走货运吧,又怕感染菌源!为了节省费用和保障菌源安全,2018年3月14日,合作社理事长张艳兵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到太原将菌种塞了满满一车,平时不到三个小时就能回去的路程,走了四个多小时将菌种拉回村里。第二批菌种有两千多斤,艳兵自己的那辆车是怎么也放不下的,他借了张卫平的一辆面包型货车,自己一个人开车到位于太原的省生物研究所。那天,当我从太原的家里赶到生物研究所准备帮忙时,他已经把一袋就有120斤的两千多斤菌种搬到车里了。
艳兵在整理装好车的菌苗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这句话在罗家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种植培育枣木木耳既要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完成各项工序,而且还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可是村里的劳动力严重短缺,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听说合作社要利用废弃的枣木棒实验培育枣木木耳,村里七十几岁的老年妇女和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员也加入到培育枣木木耳的生产队伍中来了。
老人们在种植菌苗
67岁的张撵旺腿部重度残疾,他拄着双拐到场地操控在枣木棒上打孔的机械,王金华、马巧爱等八九位七十三四岁到七十六七岁的老年妇女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种菌的任务。她们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会,渴了喝点白开水。就3月20日一天,九位老人种菌、封孔共164棒 8500多株;八十岁的张撵二老人负责从开孔场地用独轮车把开好孔的木棒搬到种菌场地,待种好菌苗封好孔后,再用独轮车把那些菌棒推到实验基地按要求摆放。就是这样繁杂工序下,他稍有闲暇,还要拿起其它工具帮别人的忙;枣木属于硬质木种,在枣木棒上钻孔非常费力,然而,就是那么艰巨的任务,张丑国、张清顺、张侯恩、张撵旺等几位六十六七岁的老人与合作社常务理事张秋大、监事张月顺、张乃平等人统揽了;合作社理事兼保管张改照一只胳膊严重残疾,但是遇到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张撵旺虽然是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但是他干活不落后,把控一台开孔台钻,忙活一天下来听不见他说累。这些老人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共种植250000株枣木木耳菌苗。
老人们在枣木棒上打种植菌苗的孔
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参加劳动的社员不但年龄高,而且大部分是空巢老人。他们不但要下地劳作,还要一日三餐自己动手做饭,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为了减轻老人们的生活压力,我想着是否统一办个食堂,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问题。有想法就要行动,4月17日晚,通过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研究讨论,决定了“减压力、立食堂,挤时间、抓生产”的工作思路。“减压力、立大灶”的具体操作理由和方式是:为了减轻社员们的生活压力,合作社开设食堂,安排专人统一为大家做饭,这样大大减轻了社员们的生活压力,使他们不为生火做饭的琐事所累,在劳动之余,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挤时间、抢生产”的优点在于,通过节约社员原来自己单独做饭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生产中。
社员们在吃食堂做的饭
听说合作社要办食堂解决社员们单独做饭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的问题,社员们高兴万分。他们将原来村小学的一间教室堆放的杂物清理,打扫干净,垒砌火灶,自发把家里的锅碗盆瓢和土豆、萝卜、白菜等蔬菜拿到灶房。4月19日傍晚,劳作一天的社员们收工后,在合作社吃上了热腾腾的面条。他们高兴地说:大灶吃饭省的回家自己做饭、洗碗,方便、省事多了,可以多休息了!合作社从研究决定立灶到正式开灶吃饭,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的做法,不但方便了所有社员,还充分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未完待续)
福荣
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