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军事问题的法国网站《东方钟摆》11月23日发表文章称,随着近期中国“遥感30”号系列卫星最新一颗入轨,这个星座系统,实现了对其覆盖范围内指定地点24小时不间断跟踪的能力,这意味着这个对中国国防安全有重要意义的星座系统正式完成。
遥感30星座轨道图
文章认为,这个星座系统7次发射的卫星只有6条轨道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其中第三和第四次发射中,将卫星送入了同一个轨道平面,由此形成了一列5枚卫星前后以很小间隔连续经过同一特定地点的能力,这意味着对这一地点具备极高的轨道重访率,可以对中国周边海域内的任意移动目标进行连续半个小时的精确跟踪定位,这足以引导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进行攻击。也可以用于连续监控特定目标。
该网站报道称,“遥感30”星座系统中的第六组有一枚卫星可能没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者是出了故障。代号“遥感30T”(国际代号2020-021C)目前没有在它应当的位置上,这枚卫星和其他两枚卫星处于同一轨道平面,理论上它应该和另外两枚卫星保持120度的夹角,已实现星座系统最大的覆盖率。但是遥感30T和遥感30S目前非常接近,也就是说这两枚卫星中有一枚多余。
《东方钟摆》认为,有问题的应该是遥感30T,因为它的轨道数据与第六组其余卫星相比有明显的偏差。
30T卫星入轨后没有进行后续的变轨机动, 因此每天绕地球转动圈数比其他力两颗更多。这意味着它的轨道倾角将逐步发上变化,因此它现在靠近30S卫星只是一个巧合,它最终会偏离轨道。
与之相比,第六组卫星的轨道轨道就很完美。
因此中国之后可能会发射一枚补网卫星取代30T,这样整个星座系统才能进入完美状态,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完善。估计中国可能会用其小型运载火箭长征-11执行发射,因为单独一枚遥感-30系列卫星是一个很轻的载荷。
遥感30星座系统的覆盖情况可以看出其用途,从该星座系统的轨道来看,它主要用来监控中国周边区域,尤其是太平洋沿岸。以台湾省会台北为例,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星座系统的覆盖时间。
根据中国电视台公布的卫星3D模型,遥感30星座系统没有携带雷达或者图像系统,这是一种电子情报搜集卫星,主要用于监听通讯信号。也就是说它需要在目标上方5°以内,根据这一推测,可以绘制出台北被监控的时间区间。
假设遥感30系统是执行通信监听任务,对台北的覆盖时间区间
基本上就是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其中最大的间隔时间约为30分钟,大部分空白约为每隔半小时10分钟。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假设这一系统可能还携带有图像载荷,那么它的拍摄角度范围就会更加苛刻,因此覆盖时间会减有所减少。根据这一假设,我们可以再次绘制覆盖区间。
假设执行图像监控任务,遥感30系统对台北监控覆盖时间区间
尽管看起来覆盖的空白多了一些,但仍然可以看到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次密集的可以拍照的过顶区间。这实际上也可以视为是不间断监控,中国可以通过对比照片来追踪和绘制机动的军事单位的轨迹,例如导弹部队和舰船。
这样的重访率是目前世界上所有星座系统中最高的,但是中国似乎并不打算止步于此,近期,两院院士李德仁再一次采访中表示:
“第一步是建立对南中国海和中国北方地区的局部覆盖。这需要20枚分布的卫星,以及1-3枚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达到15分钟的时间间隔。这些卫星能够做到将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和小于一米的精确导航定位坐标发送到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上。“
“第二步是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区域性覆盖。这需要100枚遥感卫星。其中一半是搭载光学载荷,另一半是雷达卫星,这可以确保昼夜不间断的发送信息,此外还需要150枚通信卫星;”
“第三步时间里全球覆盖。为了面向全球提供服务,估计需要200枚遥感卫星和300枚通信卫星。遥感服务间隔为5分钟,举例而言,就是能够在5分钟内传回指定目标的图像,分辨率和导航精度达到0.5米水平,在将遥感信息传送到用户手机前的在轨处理和通信时间小于一分钟。“遥感-30星座可能是是上述的第一步的一部分,目前已有21枚卫星,其轨道主要优化用于监视中国沿海地区,但目前它还没有完全实现15分钟的重访时间。所以李德仁院士所说的第一步完成可能是下一步将要发射的另一个卫星星座系统,一个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星座,能够连接遥感30卫星,并实现更短的系统延迟。
李德仁院士的发言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将会建立一个具备通信、对地观测和导航定位功能的庞大星座系统,它能够将信息直接发送给最终用户的手机,以最大限度减少延迟,增加效果。
这个计划和美国目前计划发展的多层次的军事星座系统来实现通信、弹道导弹预警和对地观测十分相似。考虑到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毫无疑问,他们将会建立同样的系统,因此,后面关于中国巨型星座系统的信息会不断继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