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日从山西省扶贫办获悉,山西省近年来把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作为促农增收、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措施,截至目前,2014年全省识别的7993个贫困村,村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上坞头村。在宽敞的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正忙着晒莜麦、碾莜麦、扬莜麦。“以前磨面得到镇上,现在村里集体购买了脱粒机,连磨米磨面给家畜磨饲料的磨面机也都是村集体购置安装的,村里人全部免费使用。”年近六旬的脱贫户田世海说。
上坞头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过去几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上坞头村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土地流转户+种养殖工人”的模式,引进山西康棠中药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建起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还自筹资金建起了窑洞猪场。仅此两项,便解决了全村55岁以上劳力的再就业问题,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上坞头村的变化是山西省近年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山西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38.8亿元,做实特色产业扶贫,多数贫困村实现了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有了产业新支撑。
此外,山西省还强化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战斗力,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3.28万支9.6万人次,驻村第一书记1.96万人次。抓党建促脱贫,集中轮训5600多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整顿302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6万多名,让贫困村的发展动力和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重点省份,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省共识别贫困村7993个,农村贫困人口329万,贫困发生率13.6%。截至2019年底,山西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