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海外属地新喀里多尼亚曾举行了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从法国独立出去。结果56.4%的人反对脱离法国,43.6%的人要求独立。这意味着新喀里多尼亚将继续留在法国的体系内。
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次公投表示,他对新喀里多尼亚人民选择了法国而感到自豪,“这是新喀里多尼亚人民对法国的未来与价值观具有信心的表现。”
虽然新喀里多尼亚将继续留在法国,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一件事,1987年喀里多尼亚独立公投时,赞成独立的人只有2%。30年后赞成独立的人却达到了43.6%,独立人数大幅度提升。
站在独派的角度来看,这30年时间可谓是成绩斐然。后面再来一次独立公投,他们将很有信心能够取得优势票数,从而获得独立。
而对反对独立派来说,也丝毫不能松懈,这次是胜利了,也只能是短暂“保命”而已。他们很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独立的优势将越来越小,到那时投票结果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事实上,这个时间正在逼近,2020年、2022年还将进行独立公投,新喀里多尼亚独立建国的机会仍然存在。
新喀里多尼亚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方。你先得找到澳大利亚,然后往右边看,并放大地图,你就会发现一个长条的小岛,新喀里多尼亚就位于这里。该地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只有28万左右。
新喀里多尼没什么丰富的矿产资源,唯独盛产镍矿。据统计,为全世界提供了约25%的镍矿,这是铸币、电池等的重要原料。
1774年库克船长发现了这里,并以苏格兰的古拉丁名,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库克船长走后,新喀里多尼亚就被欧洲人遗忘了,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法国传教士跑到这里来传教,才又回到人类的视线。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将这里当成专门关押罪犯的地方,在法国犯了重罪的人就被运到这里来坐牢。似乎欧洲人喜欢将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当成他们的“海外监狱”,连澳大利亚也曾经是英国人关押罪犯的地方。
1957年,新喀里多尼亚正式成为了法国的海外领地。
新喀里多尼亚的人口分布中,第一大族群是美拉尼西亚原住民,他们自称为卡纳克人。第二大族群是以法国为主的欧洲人后裔。这两大族群长期为争夺土地资源、经济资源,而闹得不可开交。
比如位在首都努美阿附近,有一座镍矿采矿公司,相当于是一座金钱制造机器。1984年时卡纳克激进分子认为资源分配不合理,要求从法国独立出去,于是500名卡纳克人进攻镍矿采矿公司和附近城镇,造成了80多人死亡。
这次事件,实际上是法国对新喀里多尼亚100多年来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一次矛盾总爆发。100多年间,不断有独立的声音,以前都是原住民的小打小闹,而这次死了这么多人。法国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压力,终于同意在1987年让新喀里多尼亚进行独立公投。
前面也说了,1987年那次公投,赞成独立的只有2%。这个结果自然不能让独派满意,他们认为投票不透明,法国做了手脚。于是,独派的“卡纳克社会主义国家自由阵线”,挟持了多名法国军人,要求与政府展开独立对话谈判,结果造成约20多人死亡。
为了缓解矛盾,法国又同独立派和反对独立派进行三方会谈,最终签订了《努美阿协议》。根据《努美阿协议》规定,在今后的15—20年内,新喀里多尼亚将再进行独立公投。2018年就是协议规定年限的最后时间。
2018年这次的公投结果,新喀里多尼独派依然是不能满意的。因为据英国《卫报》报道,很多独派支持者都表示“法国夺走太多,然后我们的经济烂成了一团!”
这些年法国经济也不能算太好,对新喀里多尼的支持有限,这里的经济的确非常糟糕,失业率高达30%,教育也一再下滑,只有不到3%的新喀里多尼人有高中文凭。
当地人与法国人的矛盾也很大,他们认为法国人在这里工资太高,并且哄抬房价,让他们住不起房。殖民时代遗留下来权力资源不对等依然存在。面对这些情况,独立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而反对独立的人中,有很多人的“信念”也不坚定,他们只是考虑到如果一旦独立,将失去来自法国每年13亿欧元的补贴。这笔钱,对一个大国来说并不算多。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大国愿意给予新喀里多尼亚投资,他们将愉快的赞成脱离法国。
新喀里多尼亚的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隶属于美国的波多黎各自由邦,也是这种情况,以前是闹独立公投,现在是希望通过公投成为美国的正式联邦州。波多黎各去年遭遇了飓风袭击,特朗普不但要亲自到场,而且相关救灾援助就给了10多亿美元。
当地人依然不买账,川普也不敢回怼,而是反过来骂民主党和媒体给自己造谣。可见即便是川普领导的联邦政府拿波多黎各真是没有办法,安抚的目的显然不是鼓动波多黎各民众继续公投加入美国,而是希望其能够维护稳定和现状。
这一个个殖民地和海外领土已经着实这些昔日殖民国经济和政治的负资产,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样的存在。唯一的价值只能体现在历史课本上,那就是作为一种帝国情怀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