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备受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在首尔上演,世界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阿尔法狗”(AlphaGo)电脑程序将在未来几天展开五局对决。在五番棋第一战中,李世石执黑终盘失利,结果稍显意外。
比赛结果刚一出来,朋友圈就沸腾了。对人工智能的进步,人们是感到欣喜,还是担忧?恰逢两会召开,诸多科技界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之余也纷纷关注此次人机大战。对于今天的比赛结果以及人工智能的未来,作为中国顶级科学家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委员:
这次机器人战胜李世石,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至于以此认为人工智能将会战胜人类,我并不认同。这方面我十分认同工人智能专家王飞跃的观点:这次人机大战这与时下热议的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智能无半毛钱的关系。任何规则明确的问题或任务都应该是计算机战胜人类,早晚只是时间而已。我还坚信既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智力也一定有限,机器更是如此,因此不存在什么“奇点”问题。实际上,如果你相信科学,就一定有限,因为整个宇宙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奇点”之奇,怕是在有限生命和空间之外,问题是那里什么点都可以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委员:
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高兴,说明人工智能变得更强了。
围棋软件属于人工智能里传统的一个小领域博弈。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种类的博弈,计算机都会胜过人类。国际象棋早就被人工智能攻克了,深蓝就是例子。围棋之所以挺到现在,是因为它是十九乘十九的大棋盘,变化特别多,过去的计算机没法穷尽它的一切可能。因此现在科研究人员就想出一些新的算法,限制计算的深度和广度。
人工智能的概念远比下棋要广得多。过去人们试图让计算机模拟人,比如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还有百科全书式的智能。现在我们有了大数据和网络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未来许多产业都会人工智能化,中国工程院也正在推出一个人工智能2.0的计划,为的就是抢占这个时代的制高点。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惠民委员:
我担心大家会夸大这次人工智能胜利的意义。人工智能是个复杂概念,有些人工智能处理的是“可测度”的问题,比如各种棋类游戏,不论多复杂,规则是确定的,变化是有限的。计算资源和算法强到一定程度,电脑在计算上总是会胜过人类。但很多领域是不可测度的,包括人的创造力。比如google下棋赢了人,但是设计下棋程序的还是人。所以媒体从一盘棋输赢就判说“电脑战胜人类”,我认为不妥。
中科院院士、吴一戎委员:
这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用觉得人工智能的胜利具有多么突破性的意义。只是这次人机大战,提升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最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发展很快,新的算法层出不穷。这个人工智能与多年前的深蓝电脑不一样。当时人们觉得,如果让深蓝来下围棋,它还太小儿科。而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战胜人类了。至于说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我觉得这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等我们发展到了这个程度,自然会有相应的科学伦理出台。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它将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何力委员:
赛前我预测比赛结果是五五开,机器和人的胜算一半一半,现在机器人获胜还是让我很兴奋。
我在上世界80年代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那时中国的研究只是做些简单的机器图像识别。而这次人机大战与上世界90年代深蓝电脑战胜卡斯帕罗夫相比,人工智能技术与运算逻辑有了更多的进步。
这次的十三五规划草案中设立的2030四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其中一项就包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这说明中国也更加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研究。
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委员: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未来军事作战影响很大。比如未来无人作战平台就需要网络信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支撑。比如无人作战平台上的无人机、察打一体机,他们对人工智能的要求更高,要求对威胁情况、打击手段、打击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在一般的程序性决策中,无人机可以发挥作用,在复杂局面下人工智能的应变和决策能力还是不够。“比如,在一个军事威胁出现之后,突然出现了一个民用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决策判断威胁和打击?这个时候就需要人运用道德、情感和纪律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这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是无法做到的。”
谈到未来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尹卓认为,未来最佳的作战方式就是人工智能与人的大脑相结合,但需要人有最终的决策权,而不是完全交由工人智能技术决定。对于未来人工智是否会取代人类,尹卓认为未来工人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大脑,因为机器人都是在模仿人的思维,况且当前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人类大脑的潜能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但要警惕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比如一些战争狂人和科技狂人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造成危害。”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王涌天委员:
我是一位围棋爱好者,这次关注人机大战,也看好李世石。下午3点钟左右,我手里拿着手机看比赛,看到最后李世石输给机器人,我挺意外的。
围棋是需要大局观的,而机器很难有。实际上,机器下棋没有美感,它就是贴身肉搏,如果是两位人类高手下,一般不会下成这样。第一局人工智能胜出,但我觉得之后几局,人还能赢回来;但我又有忧虑——这太吓人了,“就像霍金说的,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威胁。”
当然,人工智能已经给我所研究的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今后我将专注于虚拟现实的研究,而人工智能可以让虚拟现实的体验变得更为真实。“戴上头盔,步入虚拟游戏世界,你可以跟具有高度智能的虚拟人进行交流,你就真的能获得第二人生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委员:
围棋里每一步的可能性远远超过象棋,此次机器人战胜李世石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它如同一个起爆器,将推动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吸引更多人投入对人工智能的研究。
说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有些夸张,但能说明它的算法设计比较合理,可以对当前的形势进行挖掘推理。下一场比赛,我希望李世石把局面给扭转回来,用人类的思维能力打败机器。
我还有一个愿望。这次比赛就是李世石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比赛,如果真的有个人形机器人坐在选手对面的话,那就更完美了。当然,这就需要机器人不仅有计算思维能力,还需具有视觉能力、操作能力,和人类真正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