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三年间 山西现存35个本土剧种已悉数亮相昆山

   发布时间:2020-10-23 15:12     来源:文旅中国    浏览:6489    
核心提示: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目前仍在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共有38个,数量居全国之首。2018年至2019年,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组织安排下,已有22个剧种24出剧目在昆山亮相,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观众朋友们的好评。今年,山西省组织了蒲剧《薛刚反朝》、上党梆子《三关排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目前仍在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共有38个,数量居全国之首。2018年至2019年,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组织安排下,已有22个剧种24出剧目在昆山亮相,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观众朋友们的好评。

今年,山西省组织了蒲剧《薛刚反朝》、上党梆子《三关排宴》这两台大戏,以及汾孝秧歌《秧歌迷》、广灵大秧歌《烈女传》、沁园秧歌《小二姐梦梦》、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太原秧歌《翠屏山》、山西赛戏《调鬼》、浮山乐乐腔《双拜寿》、平陆高调《兄妹争娘》、扬高戏《大舜种麻》、襄武秧歌《小二黑结婚》、河东道情《黄河人》这11个剧种组成两场折子戏专场亮相昆山。至此,山西现存38个戏曲剧种中,除跨省外来剧种不参加展演外,本土35个戏曲剧种已全部在昆山登台集结完毕。

10月22日,由11个剧种组成的折子戏专场极具山西特色,让现场观众喝彩声不断。

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演出现场潘丽霞 蒋建林/摄

高跷竹马戏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当地远古傩舞、爱社、蚩尤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受戏剧影响,丢掉面具,转向了人物戏剧化。它不仅用竹篦制作竹马,表演者还要踩上高跷,以此显现竹马的高大威武,该剧种多以武打戏为主。

演出当晚,来自晋中市寿阳县的民间艺术家们踩着高跷,骑着竹马,用独有的剧种表现方式演出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再现三国时期,刘关张三弟兄于虎牢关大战吕布的故事。演出当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昆山市民李先生说:“演员脚踩高跷本就难度很大,加上还有表现激烈拼杀的许多高难度动作,这个剧种我是第一次看到,特别震撼。演出乡土气息也非常浓郁,很接地气,叫人大开眼界。”

山西赛戏《调鬼》演出现场

山西赛戏是形成于宋金时期,流传于山西北部地区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古老剧种,表演来源于周之“乡傩”、汉之“象人”、唐之“大(dai)面”。是民间迎神赛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赛”或“赛赛”的俗称。曾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汉族宗教祭祀表演仪式,融民间祭祀与地方戏曲于一身。表演较为粗犷、原始。服饰穿戴亦很简陋粗糙,但面具造型生动,色彩鲜艳,风格古朴。

芮城扬高戏《大舜种麻》演出现场

扬高戏是以船工撑篙所唱的号子为基调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剧种,尤其以山西芮城沿黄河一带最为兴盛。据传,盛唐时期,芮城地方官为盛迎李世民亲驾,曾搭台演“扬篙戏”,太宗看后大为赞赏,并命宫中乐伎司将曲调记载下来带回长安,此后,扬篙戏逐渐流传各地。明、清时期,扬高戏发展成型,行当齐全,唱腔完备,班社林立。时至今日,扬高戏仍在乡间流传。扬高戏属多声腔剧种,剧目内容包含了众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神话故事传说等。

广灵大秧歌《烈女传》演出现场

广灵大秧歌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流行于山西省广灵、浑源、灵丘县以及河北省的涞源、蔚县、易县一带的地方剧种。其最初是一种广场活动形式,剧目多为生、旦、丑为主的生活小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后来受梆子戏的影响,角色行当、唱腔均有所发展,并移植了一些梆子戏的剧目,由原来接近生活的质朴表演发展到程式化表演。

沁源秧歌《小二姐梦梦》演出现场

沁源秧歌是流行于沁源县周边的地方小剧种,俗称“沁源小调”。原只是年节时候在广场上演出的“地圐圙秧歌”,初期只编演一些反映日常生活或滑稽幽默的小戏,角色只有小旦、小丑或小生。20世纪初期,经民间艺人发展和创新,角色行当增加了老生、老旦、正旦、老丑等。

平陆高调《兄弟争娘》演出现场

平陆高调,原名“丝弦戏”,俗称“山窝子戏”,形成于清同治年间。平陆高调属坐唱音乐,因其演奏时所用主奏乐器是四胡(四弦),故又称“四弦书”。

襄武秧歌《小二黑结婚》演出现场

襄武秧歌形成于山西上党地区的襄垣、武乡一带,也称“襄垣秧歌”。由民歌小调和劳动夯歌相融合的演唱形式,演唱时配以锣鼓点,是一种广场秧歌的表演。襄武秧歌剧目一般唱词多,念白少,由于其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诙谐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汾孝秧歌《秧歌迷》演出现场

汾孝秧歌流传在汾阳、孝义一带。初期以民间歌舞形式在平地上进行表演,故称“地秧歌”。后来逐步发展成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唱曲为主的“文场地秧歌”两种形式。“文场地秧歌”逐步向戏曲发展,形成地方小剧种。剧目以单曲反复的秧歌小曲为主,一般只有两三个人物,内容简单,以唱为主。一剧一曲,曲剧同名,如《绣荷包》《二姐算卦》等。

汾孝秧歌《秧歌迷》根据汾孝秧歌传统段子《二姐算卦》改编。秧歌艺人二圆圆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偷偷唱起荤段子,受到了同是秧歌艺人的媳妇二莲莲的极力反对。二圆圆不听劝阻,二莲莲愤然离家出走并提出离婚。二圆圆追进城里,装扮成盲人在大街上给二莲莲算起卦来,演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结果狠狠地教育了二圆圆。

太原秧歌《翠屏山》演出现场

太原晋源区秧歌剧团由来已久,前身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聚文汇”戏曲票社。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专业的太原秧歌剧团,代表剧目《狮子楼》《翠屏山》《刘三推车》《捣米》红极一时,后几经波折,2017年崔云冬等人再次组建成立,他们一边恢复传统老戏,又加紧排演政策新戏,并主动寻求市场,服务基层百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焕发生机。此次出征昆山,太原“聚文汇”秧歌剧团是为数不多的“千岁”民间团体,年龄最大的75岁,但他们准备充分,信心满满,并以最佳状态为百戏盛典献上精彩表演。

河东道情《黄河人》演出现场

河东道情流山西于运城、永济一带。起源于道教音乐,是以说唱形式传播教义、弘扬道教的说唱道情。经过长期的发展、流变,清中叶,逐渐形成了以运城长江府和永济韩阳镇为中心的两个道情流派。其音乐和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和板腔变化体的混合体制,唱本语言上讲究口语化和乡土气。早期说唱时无打击乐,说唱班以八人为定额(相传因“八仙”而定),亦属一专多能,唱奏互兼。

河东道情《黄河人》通过具有浓郁的山西晋南风味的道白和以一唱一和的方式,展现了黄河岸畔男耕女织,庆祝丰收的景象;同时通过保护河道,种好河滩庄稼的情节,表现了黄河人护黄河,保护生态,依法种田的精神;也展现了黄河人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众志成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斗志。

今年的百戏盛典,山西代表团集中展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戏曲表演艺术精粹,展示了新时代戏曲艺术在三晋大地传承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