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记忆·怀旧】《晋城小报》创始人马国良

   发布时间:2016-03-09 10:10     来源:太行日报    浏览:1158    
核心提示:马国良(1925-1982),泽州县高都镇南街村人。1945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城五区文教助理、《晋城小报》总编辑、中共晋城县委办公室主任、《晋东南报》副总编辑、晋城县政协副主席。他是《晋城小报》的创始人,是晋城新闻战线的老前辈。他虽然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马国良(1925-1982),泽州县高都镇南街村人。1945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城五区文教助理、《晋城小报》总编辑、中共晋城县委办公室主任、《晋东南报》副总编辑、晋城县政协副主席。他是《晋城小报》的创始人,是晋城新闻战线的老前辈。他虽然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革命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无私的奉献

马国良从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刻苦钻研,并有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任晋城县五区文教助理员时,针对当时的形势要求,编写了教科书《翻身三字经》,对当时晋城的土改工作和扫盲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省也颇有影响。随后,他被县委调回,创办《晋城小报》。一个山区小县,办报纸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经验,就靠模仿学习,没有铅印就靠腊印和石印。1951年4月1日,《劳动人民报》(《晋城小报》的前身)创刊。他既是领导又是编辑,依靠出色的文字功底和乐于吃苦的精神,终于把《晋城小报》办成了一份传递晋城党政方针政策和新闻报道以及工农兵学商动态的综合性报刊。1960年冬,全国在井冈山举办县级报刊群英会,《晋城小报》被评为“优秀地方报刊”。

1961年,由于马国良出众的写作才干和实干精神,被县委提拔为县委办公室主任。职务虽然发生改变,但他艰苦朴素、勤政廉洁、苦干实干的精神没变。他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地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写作人才。他没有节假日,只有在过大年时,机关炊事员放假,停灶的情况下才回家,但初五就回机关,有时甚至初三就进城。

1965年,地委书记来晋城调研,发现了马国良,并顺便进行了考察,认为其确实是位难得的德才兼优的好干部,于是将他调往地委办公厅工作。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又将他安排到晋东南报社任职。到长治工作以后,地委领导考虑到他独身一人,生活不便,曾建议将其家属转往长治,但他以不给组织找麻烦为由而拒绝。在1965年到1981年的16年时间里,他只身一人,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呕心沥血,忠诚于党报事业,终因积劳成疾,引发了高血压、冠心病。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从事一线工作,向组织申请回到晋城,被安排为县政协副主席。

他回晋城工作后,县委给他安排了住房,并派车为他搬家。领导曾担心一个工具车拉不完,谁知他的“家当”太寒酸,除了一个箱子,一床被褥以外,就是几叠报纸和几捆书籍,连半车厢都未装满。回到为他准备的家属房里(一招对面公产房)空荡荡的,连一支睡觉的床都没有。他只好托人到木材公司买了几块桦木板用砖头支了单人“床”,安下了家。因为他的身体十分虚弱,急需老伴来照顾,县委、政府以及政协的其他领导多次和他谈话,让他写申请,把老伴户口转过来,可他还是不愿给组织找麻烦。随着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上级领导曾带着责备的口气说:“你这个老马呀,太成问题了,这是程序,我们早就想给你办,可你无动于衷,我们总不能替你写申请,不能眼看你倒下去呀!”无奈之下,他才写了申请,为老伴办了转户手续。

他没有给一个子女解决工作问题。他的大女儿随其哥在武汉生活,二女儿师范毕业后自然分配,三女儿技校毕业后分配到58列电站。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在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被他的老同事借调到了沁电水利工程(仍是个民工),后来到一招当了个协议工,这一切他全然不知。其小女儿在老伴农转非进城后,因户籍问题转不了学,仍一个人留在老家,饥一顿、饱一顿地生活着,可他没找过任何人说情。他是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也是一个出了名的不顾家的人。他是一个好党员、好公仆,但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的老伴既当娘,又当爹,既要拉扯孩子,料理家务,又要干农活,艰辛难以想象。

马国良办事认真、细致、谨慎。1981年春节前夕,县委郭绍文书记亲自登门请他编撰县委、县政府的新春对联。他接受任务后,翻阅了县委一系列文件、会议报告,并查阅辞海,又到机关大门量了高度,反复琢磨,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撰写出了对联。大年初一早晨,他生怕有失误的地方,由其儿子扶着亲自到机关大门前看了一遍,万无一失后才回了家。

俭朴的人生

马国良一生勤俭朴素。当年的老同事回忆说:他节约得不能再节约了,廉洁得不能再廉洁了。

老伴给他做的棉袄一穿就是十几年,直至从晋城调到长治。他的衣服总是打着补丁,到实在不能再补了才要换掉。一次和他下乡搞调研的几位同事见他还是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便劝道:“您是一个县委机关干部,居然还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他笑了笑说:“我穿着旧衣服,更方便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公家的财务管理很谨慎。在他任小报领导时曾约法三章:个人写信或非为报社撰稿,不准用公用稿纸及信封;严格按照机关规定,出差或下乡不准绕道,更不准观光旅游,并严格计算所用时间或天数,否则不予报销。他是这样规定的,自己更是这样执行的。他和大女儿(跟随他大哥在武汉生活)经常保持着书信来往,没有用过一张公用稿纸和一个信封。1960年冬,他赴井冈山参加全国地方报刊群英会返程途中,本有机会途经武汉看望大哥和自己的大女儿,并观光江城,但他严于律己,放弃了机会。马国良同志真正做到了工作上高标准要求,生活上低标准看齐。

坚定的信念

说起马国良同志入党的经过,更是令人敬佩。马国良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那个年代“出身”很重要,成分高的人入党很困难。但他坚信党的“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不唯成份论、重在表现”政策,积极地靠近党组织,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生活中,他虚心地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学习,严格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由于他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得到了当时的县委领导和大多数机关党员干部的认可,党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并决心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现在仍健在的几位老同志谈起马国良时,大家都感慨万端:“老马真是个好人,那时要有评选好人的活动,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晋城第一好人。”

永远的缅怀

在改革开放初期,家人团聚仅一年时间后,他的身体状况却不断恶化。1982年9月13日,终因心脏病复发而陷入昏迷之中。当时在晋城调研的地区专员亲临医院指挥抢救,并派自己的专车到长治和平医院接来心血管专家,但马国良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逝世,年仅57岁。

马国良逝世以后,远在太原的常三毛同志发来唁电,表示沉痛的哀悼。晋东南地委敬献了花圈,晋东南报社的全体同志参加了追悼会,晋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及全体机关干部隆重地追悼他。县政协以挽联“满腹经纶辞世早,可悲!一腔热血沸腾迟,可叹!”来表达对他早逝的悲痛和惋惜。殡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自发地为他沿街送行。

原《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韩仲昆在《晋城百科全书》和《泽州百科全书》中查阅马国良的有关史料时,发现竟没有他的资料记载,便撰写了《一个绝不该被遗忘的晋城历史人物》来纪念他。韩仲昆说:“马国良是晋城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是《晋城小报》的创始人,晋城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他和段国庭作为县委办正副主任,是晋城县委的笔杆子和智囊人物。”韩老呼吁:在史志记载中,晋城不能没有马国良,甚至晋东南也不能没有马国良。

马国良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私奉献以及他那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