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第八项任务明确了深圳市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的改革重点和主要工作。深圳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城市,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潜力最大的城市,也是同类城市环境质量的排头兵,在产业、人口集聚、城市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优化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以深圳为代表的我国大型城市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化解深层矛盾,本次方案画出了三项重点。
1、空间治理重在分区分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最先、也是最难处理好的就是空间使用问题,既要满足产业落地、人口生活用地需求,又要为生态“留白”。为此本次方案以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试点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和健全涵盖“海、陆、空”资源产权体系为突破,优化自然资源审批制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考核制度为支撑,形成顶层设计先行、使用用途和主体责权明晰、过程全面管理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2、污染治理主抓源头减量。深圳市通过近10年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包括污水、工业固废、废气、生活垃圾等全方位的污染末端处理能力构建。基于此,“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将以推动源头减量化为重点,让污染止步于生产环节,通过制定环保产品强制性标准、建立绿色产业认定规则,从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以低耗、低污染为导向倒逼生产工艺改造,彻底转变生产方式。同时,重点关注海洋污染防治,以海陆统筹为抓手,杜绝陆域污染向海上转移,提升污染全域防治水平。
3、低碳导向加快城市更新。为实现我国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的国际承诺,“低碳”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从方案中明确的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本地清洁能源供应机制、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等可以看出,深圳市将以能源结构优化和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系统等内在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再简单停留于建筑改造,而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转变物流、人流方式为目标,深化城市更新,推动城市运行系统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方案放开了土地审批权限、下放了林地占用审核权,释放出鼓励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强化集聚效应的信号,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由空间指标控制向生态质量绩效转变的体制改革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