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还能更积极吗?李克强的回答是肯定的。
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雅各布·卢时说,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会更加有力。而在财税专家看来,积极财政政策一般会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结构性减税,另一个就是提高赤字。
整个2015年,以营改增、降低小微企业税负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贯穿始终。而在新的一年,中央的政策工具箱里又将增添一项——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2016年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那么,赤字率提高的阶段性目标是多少?
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这个数字显然仍在中央的掌控之下。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在财政收入压力大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会通过提高赤字率来实现。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目标来看,增加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社保医疗养老等方面还要补短板,这些支出需求都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不过,赤字的提高也在风险控制范围内,政府有足够的资产来应对这些问题。”杨志勇告诉经济观察报。
收入压力
1月29日,财政部披露的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令人担忧。
2015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但同口径增长仅为5.8%,增速创自1988年以来新低,也明显低于去年预算报告7.3%的预期增速和全年6.9%的经济增速。
但是支出却是创造新高。2015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达17万亿,同口径增长13.17%。在2015年的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农林水、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的支出增幅全部在16%以上。
杨志勇认为,201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目标已经实现,但是也要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财政收入压力很大。总结2015年的经验,中央才提出要阶段性提高赤字率,而阶段性有多久,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来综合考虑。
而综合考虑的首要因素,显然是应对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整个201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只有11.4%,比2015年第一季度回落了2.1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为此相继发下了共计11个重大项目工程包。这一切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财政收入增速的锐减在此刻显得雪上加霜。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在2015年清理甄别完存量地方债务后,财政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当年债务限额为16万亿。为此,财政部下达了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为地方政府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还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000亿元,为地方“稳增长”提供支持。
但置换债券只是延后了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高峰,降低了利息负担,在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大框架下,阶段性提高赤字率仍是不得不为的举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仍会继续存在,强调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提高赤字。
赵全厚说,在减税让企业增加活力的同时,政策要更加积极,赤字率必然会扩大,这样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规模才有更大空间,进而增加地方政府投资的规模。因为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都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
经济观察报采访的财政专家表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都会有所增加。扩大的赤字,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减收,以及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和增加必要财政支出。此外,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也要增加,并将加大动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使支出总水平和重点支出达到一定的强度。
3%不是红线
那么赤字率如果达到3%或者超过3%,是否意味着风险的加剧?
财税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自欧盟“马约”提出了负债率60%和赤字率3%的预警值后,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将其作为衡量政府风险水平的通行标准。实际上,这两项预警值是欧盟“统货币、分财政”条件下加强内部财政政策协调的一种方式,初衷并非是制定国际标准。
60%的负债率是法国和德国上世纪70-80年代自战后破坏中恢复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这一阶段负债率的平均值。根据60%的负债率,假定债务增长与GDP增长(年均5%)保持同步,推算出赤字率应控制在3%以内。其关键意义不在3%和60%本身,而是为了使欧元区各国都要将赤字和债务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之下,以利于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上述财税专家称,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赤字率经常突破3%。因此,各国确定赤字率警戒线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债务余额、财政政策取向等情况综合考虑。
在财税部门看来,虽然2016年中国进一步扩大了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中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首先是从债务余额来看,2015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加上中央国债余额10.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9.4%,2016年适度加大了财政赤字规模,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占GDP的比重也并不高。
其次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看,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根本保障。最后,从政府债务与政府资产的对应关系上看,中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