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月十八又来临,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攻城夺路杀敌人,游击战争真英勇;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
这是抗战时期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的《“九一八”小调》。
山河变色的一夜,当权者浑浑噩噩,东北的老百姓已经觉醒。面对日本鬼子的暴行,东北各地人民纷纷起来杀敌。
日本战时画报登载的中国东北政府主要官员名单
最早打响东北正规军抗战第一枪的是马占山。1931年10月,马占山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遂即发表宣言,决心抗战。11月,他率部在嫩江大桥与日军交战,毙敌千余人,虽然最终在日军的优势兵力下失败,但这次胜利在当时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激起了全国的“抗日援马”运动。
日军铁道守备部队“讨伐破坏铁路、袭击列车”的马占山部队
此后,以东北军爱国官兵为主体,工人、农民、学生乃至绿林武装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相继在东北各地建立起义勇军、救国军和自卫军等民间自发的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此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号召发动各级党组织,领导和组织抗日游击战争。到1932年夏天,东北抗日武装发展到全盛时期,人数达30万以上。他们采取游击战术,到处袭击敌人,破坏交通,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35年,由左翼电影人士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在东北、华北各地人民纷纷起来抗击日寇时诞生的。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建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的部分战士
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令日寇头痛不已。为平定各地人民的反抗,他们实行了各式各样的报复,手段极其残忍,“平顶山惨案”就是日寇惧怕中国人的反抗而制造的一起血案。
1932年9月15日中秋节当晚,为纪念“九一八”一周年,民间抗日武装——辽宁民众自卫军(俗称“大刀会”)策划进攻抚顺日军。他们途经位于抚顺市南4公里处的平顶山村,放火烧了日本人开的商店,与日军守备队和宪兵队发生了激战,打死日寇10余人,后因火力不支撤退。
日军对此十分恐慌和恼怒,为“惩戒”没给“皇军”报信的村民,第二天,屠杀了3000多名无辜百姓,只有三四十人侥幸活了下来,平顶山村从此不复存在。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制造的第一起大规模集体屠杀中国人的惨案。
密林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
由于东北抗日武装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日军的武力讨伐成效不明显。为切断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的联系,日军想尽方法,“集团部落”即是其一大发明。
“集团部落”实行惨无人道的“无人区”政策:把老百姓从村庄里赶出来,集中到居住和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的大村庄里统一管理,四周修筑炮楼,警备荷枪实弹地严格监控里面民众的日常活动。生活在“集团部落”的人缺衣少食,饥饿病痛,尤其是瘟疫的肆意横行,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集团部落”外,大面积的土地无人耕种,颗粒无收,变得荒芜。在此基础上,日军又对各地抗日武装进行不间断的武力“大讨伐”,最终将抗日武装逼入了生存绝境。断衣断粮、军需短缺、内部成分复杂、缺乏统一领导和指挥等诸多原因,导致轰轰烈烈的抗日义勇军在1933年大部分溃散失败。
从1932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登上了东北的抗日舞台,成为中坚力量。1934年,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东北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为团结东北各阶层一同抗战,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 鼎盛时期,部队发展到11个军,直接领导的武装有2万人,还有以统战关系指挥的武装3万人,东北面积的一半成为游击区,在活动最频繁的1935年至1936年,抗联同日军进行的战斗达1891次,毙伤日寇万余人。
东北抗联前身之一,抗日同盟第4军方正自卫队成立时队员合影。
有人说,东北抗联是中国革命的“三大艰苦”之一,另两大艰苦是指红军长征和南方的游击战争。这三大艰苦中,最艰苦的是东北抗联,因为它生长最早,条件最艰苦,面对的敌人最强大。“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由李兆麟将军写就的气壮山河的诗篇《露营之歌》,就是东北抗联艰苦生活和坚定信念的真实写照。
在弹药奇缺、叛徒告密、指挥信息不畅和内部纷争频仍的情况下,1940年春,东北抗联减员到不足2000人。为保存力量,他们撤至苏联境内休整。这年4月,日苏签订《日苏中立条约》。为不刺激日本,苏方不允许抗联再返回东北境内,并秘密将这些抗联战士整编为教导旅,编入远东方面军,对外称“国际红军第八十八旅”,下设3个中国营(共500人左右)和1个朝鲜营(100人左右)。后来在苏联各地征召的苏联籍华人和朝鲜族人也以营为单位被编入该旅。其间,八十八旅不断派遣由几人或十几人组成的小分队返回中国境内,搜集关东军情报,进行抗日宣传。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苏联境内的数百名抗联战士先乘飞机伞降于内地作先导,八十八旅主力随后接收东北各城市,人员迅速发展到4万人,成为迎接八路军出关的重要力量。
被日寇一律称之为“匪贼”的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崛起的抗日武装。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环境中,尤其是与关内彻底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明知以他们的力量,不可能赶走强大的日寇,但他们没有沉沦,以“坚持”表现了常人无法想像的悲壮。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时腹内没有一粒粮食;赵尚志在怒骂伪警汉奸后闭口不语,直至牺牲;赵一曼、抗联第五军妇女团“八女投江”……他们是日寇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显示了温和善良的中华民族性格里的刚烈和韧性,连日寇都对他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中华民族的基石,永远镌刻在了民族英雄的史册之上。
1938年11月4日,东北抗联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日记记载“八女投江”。
在东北义勇军和抗联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抗日斗争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由此开启了我们最悲壮的抵御外敌的民族解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