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火了,原因是它“太难读懂”。
作为一篇学生的考场文章,以其用词之深奥、引用之冷门,让不少人都叹为观止。
从“到底是水平高超还是虚张声势”,到“写作应该更注重深度还是可读性”,再到“将其评为满分会不会对学生造成误导”,网友们已经吵了两天。
然而争论了那么多,我们可能都搞错了真正的问题。
把它捧为“神作”,也太过了
正如此前的很多差点变成“沧海遗珠”的满分作文一样,《生活在树上》的遭遇也颇具戏剧性。
据媒体报道,这篇作文在三位阅卷老师那里分别获得了一个39分,两个55分。由于分差过大报给作文审查组,最终被判为满分。
从第一眼看,《生活在树上》的确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高考作文。
一篇短短几百字的文章,不仅遣词造句方面极为艰深晦涩,还几乎每一句都出现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达达主义”等普通人大多不太了解的人名和概念。
平时人们看到难懂的文字时,经常会开玩笑说:“每一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如今大概不适用了——毕竟,不仅连在一起看不懂,像文中的“嚆矢”“振翮”之类的词语,就算是拆开也真的不是每个字都认识。
看这篇作文时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