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出入受限的美国人,找到了新归宿——通过零佣金的罗宾汉交易平台加入华尔街的资本狂欢。至5月,该平台大约有300万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新开了账户。
7月底,这些寻找猎物的散户们眼睛亮了。世界最大影像产品与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胶卷大王柯达(NYSE:KODK)成为围猎的目标。
根据Robintrack的数据,在24小时的时间内,超过6万名用户将柯达股票添加到其投资组合中,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在这个最受千禧一代喜欢的交易平台上最烫手受欢迎的股票。
美国东部时间7月28日,柯达宣布将建立柯达制药公司,根据美国《国防生产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公司获得7.65亿美元的美国联邦政府贷款,以帮助加快美国国内药物的生产,降低美国对他国药物来源的依赖。当天,受此利好消息刺激,柯达股票涨幅达到203%,创下两年半的新高。
柯达股价7月24日收盘时仅2.1美元,贷款消息公布前一天,7月27日,柯达股票已开始上扬。但柯达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吉姆·科伦扎后来否认内部消息提前外泄,他说,“企业员工早在一周之前便已知晓贷款,且他们明显到最后一刻都守口如瓶”。
数据分析公司Ahan Analytics,LLC创始人杜鲁·阿哈诺图(Duru Ahanotu)对《财经》记者指出,“柯达股票表现的独特之处在于,新闻发布后的第一天同第二天相比,股票的收益很小。我可以理解第一天消息带动的价格上涨,但第二天的柯达股票价格涨幅更大,并且没有什么新消息出来。通常,股票价格会在第一天重要新闻公布后的收益中定价,之后获得的收益会更有局限性。”
柯达股价一路飙升。7月29日盘中触发20次熔断,股价一度飙升至每股60美元,市值达14.5亿美元,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佳单日涨幅。
科伦扎的个人净资产截至7月29日增加7900万美元,而他2019年上任之初所获股票期权在2020年7月前尚一文不值。科伦扎一个月前曾增持近5万股柯达股票,截至6月23日,共持有65万股柯达股票,贷款消息发布后升值2000万美元。这也被质疑涉嫌内幕交易,当被问及公告前的大量交易是否表明交易被泄露时,科伦扎表示他不知道。
回想柯达上一次,即5月12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们甚至都没有问过问题。阿哈诺图推测,分析师甚至可能都没去参加柯达的财报电话会。过去一年,柯达的股价都徘徊在1-2美元区间,市值仅在1亿美元左右。疫情期间,在投资者的股票分类中,柯达几乎是属于注定要再次失败的一类。
然而,多次频临破产的柯达终于作为本土企业借美国原料药生产危机之时,拿到了一张政府支持的转型船票,继而引发一场资本的狂欢,唯独没有人问,全球制药业需要一个柯达吗?或者可问,柯达能引领原料药产业链回流、取代中国药制造吗?
第一大单贷款
是什么促使特朗普政府选中柯达生产原料药?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说:“柯达能够以既有成本竞争力又环保的方式制造原材料。” 而华尔街分析师阿米·法迪娅则告诉投资人,美国非专利药物行业“强手如云”、竞争激烈,政府选投柯达而非更有经验、“家底更厚”的制药商,“让人费解”。
高光灯下的柯达不但吸引来了投资者,也引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
知情人士表示,SEC的调查仍处于早期阶段,该调查的重点是柯达如何向政府披露该交易。
此前报道称,柯达于7月27日向罗切斯特本地记者发布了有关这笔贷款的消息,一些新闻媒体发布了相关消息,但随后应柯达的要求将其删除。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当地时间8月4日呼吁SEC调查特朗普政府公开宣布与柯达达成交易之前发生的交易。
除了利益关联的猜测,人们倾向于相信,像柯达这样的老牌影像公司,转型制药行业有天然的契合,利用疫情扶持没落的美国制造业巨头,既有制造业重振的考量,也有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的考量。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他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药品生产的关键材料上对外国的依赖,美国目前正在考虑为大约30家公司提供资金,以抗击新冠病毒。
科伦扎在一份声明中乐观的表示:“通过利用我们充裕的基础设施、在化学品制造方面的深厚专业功底,以及创新传统,柯达将在恢复美国制药供应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科伦扎还预测,“制药最终可能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更多的指向则藏于柯达之外。
这笔7.65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贷款,来自美国的“发展银行”——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具体到柯达的贷款,业内人士指出是为支持柯达制药的上市。
柯达方面则在官网表示,新的业务部门将生产关键的药物成分,这些成分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已经陷入长期的全国短缺。一旦全面运营,可支持36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1200个间接就业岗位。
多位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DFC与美国国防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第一步,来实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美国国家战略重点。
阿哈诺图注意到,柯达管理层曾在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明,该公司正在寻求政府资助。两天之后,5月14日,特朗普通过总统行政命令赋予DFC权力,令其可与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合作,以战略投资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柯达生产的药物原料将用于仿制药,包括特朗普此前吹捧的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疟药羟氯喹。尽管5月22日,有研究指出,羟氯喹会加速患者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即暂停羟氯喹试验,到了6月15日,美国FDA取消了羟氯喹的紧急使用权。
曾凭借柯达胶卷等产品成为全球影像行业霸主的柯达,尝试进入医药领域可以追溯到1988年,但是似乎一直不那么理想。
柯达是通过收购制药业者Sterling Drug进入医药产业,生产阿斯匹林等非处方药。六年后,柯达将业务卖给了葛兰素史克前身SmithKline Beecham。1998年,柯达收购Imation的医疗成像业务,在2007年又出售给一家加拿大公司。
柯达方面日前透露,公司早在四年前便已负责供应医药原料,只不过目前的规模不足以量产原料药。
在大众共识中,柯达都是一个“科技公司”。然而,一直以来为了转型都表现得有些绝望。
在向医疗领域转型尝试外,它还曾涉足区块链。2018年1月,柯达发布公告称,将与Wenn Digital公司共同发布数字货币“柯达币”(Kodakcoin)。柯达计划在2018年1月31日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注册投资者举行首次投币发行。受此消息影响,彼时公司股价连续两天涨幅超过200%,随后“柯达币”就被人们抛在脑后了。
在阿哈诺图看来,在柯达开始开发其新药的生产能力之前,就股票本身而言,还有投机的空间。
吉姆·科伦扎在一份声明中预测,通过此次扩产,柯达将在恢复美国制药供应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制药业务最终可能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替代中国制造?
自3月起,纽约州成为美国疫情震中,纽约州州长科莫后来颁布“口罩令”。科莫提及,“我们需要的口罩,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防护服,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防护面罩,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呼吸机,它们在中国制造。实验室进行检测所需的化学试剂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国,在过去的40天里,所有的物资都来自中国。”
一个可能的巧合是,柯达总部的地址,就在纽约州的罗彻斯特。
美国富力药业CEO王杨对《财经》记者分析,医药行业囊括的范围广泛,包括原料药,后者是美国极为匮乏的产业。疫情放大了对中国的依赖。比如富力药业打算生产口罩,生产设备肯定要从中国进口,即便有了设备,也难以在美国买到原材料。
王杨在美国找了几家熔喷布生产厂家,可都根本无暇理会他。从中国进口,中国的东西便宜,质量也不错,可是他听说有的公司生产假熔喷布,同时也担心中国的来源会因各种原因断供。
贝瑞研究分析师杨璐铭对《财经》记者指出,此次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国外厂商“自供不暇”,再加上美国此次处理重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失误,于是特朗普更倾向于建立美国自己的制药业产业链,来捍卫美国独立的医疗行业。
其实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关于原料药的生产控制权不在美国已经是公众讨论的一个话题。
2018年美国流通药品中,有88%的原料药来自国外,印度和中国分别占31%和14%。同时,美国市场上还有24%的成品药来自印度,而印度的制药原料又有70%来自中国。
美国一方面仿制药短缺,另一方面对中国和印度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存在质疑,加之大选年的政治考虑都成为促成美国政府行动的一部分。具体到柯达,美国政府与柯达的合作,意图明显为降低对国外的依赖。
早在2月27日,美国FDA就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医药供应链的影响发表声明。彼时,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暴发,而中国的疫情正处于攀升期,武汉“封城”已一月有余。
总部位于武汉的人福药业相关负责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来自美国的订单早在1月份就远远高于2019年同期,可疫情导致的无法及时复工、封城、远洋物流的停滞,中国的原料药与制剂都无法及时输出到美国。
美国FDA在上述声明中称,“一家药品生产商通知FDA,其存在成品制剂供应短缺问题,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来自中国原料药存在供应问题。与此同时,FDA确定了20种仅从中国采购原料药或者成品的药品,并与相关药企合作,以评估是否存在因疫情暴发而出现药品短缺风险。”
在该声明中,FDA提醒药企尽快寻找能够替代存在短缺风险的原料药来源。此后,随着美国新冠疫情的暴发,FDA提醒的原料药供应问题持续了数月。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证实提供给柯达的贷款时称,这是让制药业重返美国的突破性发展。
柯达能使医药供应链回流?
除了污染原因,原料药市场不选择美国有其成本考虑。全球仿制药巨头梯瓦制药(TEVA)首席生物统计师霍曼·贝吉(Hooman Beygi)对《财经》记者指出,美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高昂。生产同样剂量的原料药,以色列的成本就低很多。生产一定剂量的原料药,梯瓦制药的成本是18美元,而在印度则只有11美元。
从长远来看,美国如何在原料药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贝吉的回答是,除非美国政府补贴。
虽然新药研发实力美国在全球居首,贝瑞研究CEO吉俊礼对《财经》记者分析,美国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原料药制造商,并非没有原料药的生产能力。特朗普政府把原料药供应链与国家战略安全相关联,虽然有专家认为美国药品价格可能由此上涨35%,但这个思路总体是合理的。
实际上,为了让医药生产从海外回流,5月,总部位于弗吉尼亚的仿制药生产商Phlow Corp就与美国政府签了价值3.54亿美元的合同。该公司主要在印度和中国生产药品,今后它将在美国生产治疗冠状病毒所需的仿制药和制药原料。此举被称作美国让医药生产和供应链回流国内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
疫情催动下,医药供应链回流的考虑不仅美国。Sandoz是瑞士制药公司诺华(Novartis NVS)旗下的仿制药业务部门,近日就提出其产品中只有不到2%的原料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事实,以此突显其供应链的实力。
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医药供应链,王杨指出,无数的货源,想要绕开中国,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从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同样,柯达生产原料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上,柯达此前进军医疗领域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
杨璐铭指出,从可行性看,生产仿制药所需的基础原料药其实并不难,远远低于最初柯达挣扎的新药研发业务。
但柯达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公司现在败落到了这种地步,很多人怀疑柯达成功的可能性。吉俊礼指出,柯达在化学和先进材料方面历史悠久,但制药行业在工艺、质量控制和法规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原料药是相对高风险的产品,柯达可能需要获得GMP认证,仅这一项通常需要2年或更长的时间。
因此,杨璐铭相信,对拿到了一张政府支持的转型船票的柯达,这的确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柯达将如何利用这7.65亿美元贷款转型?大规模药物生产什么时候可行?原料药生产后供应链上下游如何管理?如何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低价竞争?这些都是资本市场等待柯达交出的答卷。
虽然柯达余威犹在,还有想象空间,但吉俊礼说,美国原料药回流真正成功,是把钱投给已经做得比较出色的美国医药企业。
中国原料药企业莫慌
随着柯达得到美国政府支持,有舆论担心这会影响中国拥有原料药出口业务的公司,甚至会影响国内药企走向国际市场的进度。
中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承担着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给。有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翻番,从2010年的460.36万吨,增至2019年的1011.85万吨。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科睿唯安联合出版的《2020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蓝皮书》显示:十年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翻番,从2010年的460.36万吨,增至2019年的1011.85万吨。
国内一家上市药企副总裁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该公司虽然在美国设立了若干研发中心,也在美国申请了创新药批件,但出口产品销售收入中,90%以上是原料药带来的。
想要短时间内大幅调整供应链,谈何容易。“中国不少原料药厂商,是跨国药企的长期稳定供货商,使中国原料药在全球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增强。”一位业内专家对《财经》记者分析。
印度进口的原料药,70%来自于中国。尽管印度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持“印度制造”,印度各地陆续开始兴建原料药园区,印度药企也纷纷向上游发展,但短期内仍难以减轻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
科睿唯安Newport数据库显示,全球有3200家以上从事原料药生产的公司,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隶属于具有制剂生产能力的集团企业。这也表明,无论大型跨国药企,还是数量众多的仿制药企业,原料药厂商是他们难以割舍的互补。
“柯达一家公司转型做药,在疫情中有点临危受命的意思,政府需要改变形象,企业需要资金,一拍即合,想要短期内改变大势、大局,是不可能的。”上述业内专家说。
中国原料药企业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中高端产品转变。上述《蓝皮书》显示:近十年,中国医药企业改变了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氨基酸等大宗原料药产品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心血管、内分泌、中枢神经和肿瘤类原料药显著增长。
硫酸羟氯喹是柯达获将生产的原料药之一,在中国共有6个原料药生产批号。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硫酸羟氯喹的出口量,就超过了2019年的全年水平。
拥有硫酸羟氯喹批件的福安药业集团(300194.SZ),从7月28日到8月4日,股价涨了19.8%,市值达到75.9亿元。
尽管中国原料药企短期内不必担忧会被替代,然而,上述业内人士提醒到,“美国化工产业的技术、生产能力、产品控制能力摆在那,如果不考虑成本问题,想要一夜之间大幅转型、摆脱制药业对中国、印度的依赖,是存在这个可能的。”
中国的原料药企业历史上有过黑历史,比如此前有化工企业无GMP,凭挂靠药企来生产、销售原料药等乱象。“既然是全球产业的重要一环,就应从技术、品控上做的更加不可替代、无懈可击。”上述业内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