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好不好,主要看秘书长”。秘书长是商会日常运转的负责人,一个商会整体是否具有活力、运营得是否顺畅、决策执行是否到位、服务是否让会员满意、对外宣传联络是否有力等等,主要取决于秘书长。
“秘书长”这份工作不好干,更难的是找到适合的人。全国各地商会根据自身实际实行了变通,“创造式”实行了几种用人机制,主要有:老领导型、会员企业兼职型、副秘书长集群型等等。
老领导型秘书长,离退休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负责人群体。主要优势是利用“老领导”的社会资源、阅历经验、影响力等来发挥余热,提升商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效益”。但他们的思维、观念、知识、精力以及为80后、90后青年企业会员服务的“心态”,却会面临“挑战”。
会员企业兼职型秘书长,从企业会员中选聘而来,或由常务副会长以及副会长直接兼任。好处是熟悉企业经营,与会员沟通交流无障碍,商会不承担工资薪水。弊端是自己作为秘书长要为全体会员服务的,是执行层面;作为常务副会长或副会长,属于商会领导决策层,是为秘书长和秘书处提出决策的,又属于决策层面。这样就难免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
副秘书长集群型秘书长人选,从商会专业委员会、隶属商会(二级分会)、企业会员中产生,每个副秘书长均为兼职,无工资。好处是人多、覆盖面广,利于组织动员大型活动。弊端是没有约束力,没有绩效考核机制,只能凭借情感和自觉,凝聚力差。
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全国性、省级商会(行业协会)的商协会多数都拥有了“专职秘书长”,而且这个群体正逐渐扩大,正向地市级商会、县区级商会和基层街道商会“扩展”。
一位资深的北京省级商会会长曾经对专职秘书长群体进行过感慨。他说:一边是代表官的政府,一边是代表着钱的企业,作为既没有权,又没有钱的“秘书长”,想在二者之间“有所作为”,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