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创新的思路和眼光认识商会存在的问题
商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合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商会服务机构)统称社会组织。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与国家体系中的政府组织和市场体系中的企业组织相区别的,属于社会体系的社会组织。
商会的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五点:社会治理的合作者、民主协商的参政者、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两个健康”历史重任的承载者、实现中国梦的见证者。因此,了解商会担当的角色,认识商会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对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推动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一)商会成立不容易 生存管理更难
说实话,成立一家商会是非常不容易的,把一帮“陌生的人”凑在一起出钱、出力、出资源去做一件不属于个体的事情谈何容易?一个商会组织的诞生,一定是这个群体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整合的结果。为什么很多商会筹备了几年也成立不了?多是因为先期筹备者真正愿意奉献的太少,或者山头林立、或者坐享其成等原因,造成无法统一立场和达成共识。所以,每一家商会的诞生或者成立,都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希望任何一家商会都要充分肯定和铭记先期筹建者们的贡献。
很多商会的成立就像昙花一现,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地成立起来,倾尽全力并满怀期待地召开成立大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些商会开完成立大会后就组织不起来像样的活动;有些商会成立后不久就会面临内部分裂的问题;更有很多商会参与者在商会成立后,急于索取个人诉求,对商会造成不和谐不团结的影响。商会在成立后,首先面对的问题不应该是发展的问题,应该是生存的问题。生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何来发展,如何生存下去才是商会首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商会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一个新生的商会真正地运转起来,活动起来、凝聚起来,这就取决于商会的管理了。在中国现代商会领域里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商会管理人才,都是在商会的工作中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
管理好一家商会非常不容易。因为参与商会的老板层次、文化水平、经营理念、企业发展、入会诉求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懂人情世故、能忍辱负重,办事更要公平公正等等。所以建立一支优秀的商会管理服务团队才是很多新生商会在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没有人啥工作也做不了,啥活动也开展不了,啥服务也提供不了。我们试问,一家商会组织连个“窝”都不稳定,连个守“窝”的人都没有,谈什么活动?谈什么服务?谈什么愿景?
(二)商会“第一难”:会费收取难
商会运作中有很多困难,如果用一个排序的话,对于大多数商会来说,排第一位的就是“会费收取难”。这里面的问题,会长要的是面子(靠自觉,主动缴,不要催),会员要的是里子(要实惠,少付出,最好不缴费),秘书长或商会专职工作人员要的是运转(收支平衡,持续稳定)。
新成立的商会或第一届前两年的商会,也许感受不到“会费难”,大家还在“蜜月”中,有着新鲜感。但两年之后的商会,这个问题凸显出来。除了首次加入的会员和少数会员外,大家习惯了“被催缴”、“被通知”或者“被公示”,有的能拖则拖、能缓则缓,有的习惯性遗忘,有的置若罔闻,有的形如路人,有的借此选择退会。
会费为什么重要?因为会费意味着责任、付出和基本门槛,也是商会“职位等级”、“话语权”的重要依据,商会秘书处服务的根基。有的企业再伟大,有的企业家再知名,他不加入你的商会,不给你一分钱的“会费”,就和商会没有半毛钱关系。
会费不仅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个承诺;还是一种面子、一种姿态、一种认同、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对等、一种制衡、一种共权。
会费收取、会费管理和保持收入持续增加是商会秘书处的基本功课。会费只是表象,其背后核心是会员的发展、服务、维护和巩固。
会费为什么收不上来?一是无人可收,一是有人不缴。无人可收,多是因为发展不了新会员,只有最原始的几个发起人。有人不缴,这是普遍共性的问题。为什么不缴呢?一方面是没有缴费的钱,另一方面是没有缴费的心。
没有缴费的心,要么是犹豫、观望、等待;要么是伤了心、寒了心;要么是铁了心要离开商会;要么是企业发生了变化,商会对企业的作用“递减”或“全无”。缴费更是一种完全听从“内心”的行为。
作为商会专职人员来说,如果多数会员都不缴会费,则意味着你们的工作都毫无意义,荣誉都是过眼云烟,付出的一切都没有价值。对于你们来说,要身在商会,高于商会;服务于会员,超越于会员。
作为专职人员,服务于会员,一定要有超越会员的地方。要么是资源、是人脉、是思想、是能力、是效率、是态度,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隐藏,什么都独享,什么都患得患失,什么都自命清高,什么都置身度外。人家凭什么再缴费,凭什么发个活动邀请就参加,凭什么白白缴费养活着闲人。
(三)当前商会最缺什么?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商会目前最缺什么,估计不外乎就三点,人财物。尤其是“人”这一点,是大多数的选项。
商会最缺的是不是人呢?其实不然,商会缺人是一个常态化问题,主要原因是商会领导思维僵化,办会理念陈旧,商会阶层固化等原因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说,商会最缺的是财,是经费,商会的一切活动受制于经费,如果换一种思维来理解,商会最不应该缺的就是钱,作为多数企业会员是不差钱的。那么当前商会最缺的是什么?最缺少的是商会理论,目前,商会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商会实践,形成了几万商会从业人员,无书可读、无处可学、无人可请教、无场合可研讨、无案例可借鉴、无标准答案可解释、无权威观点可引用等境地。一方面是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涉足此领域者凤毛麟角,研究的成果寥寥无几。现有的成果多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具有一线商会社团经验的会长和秘书长们,虽然有翔实的数据、丰富的素材、生动的案例,但大多数精力却陷入了具体的业务中,疏于总结,提炼和发掘,成果较少,造成目前商会从业群体的集体失声。有时越简单的问题越难以清晰、准确、权威地表达出来,比如:商会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办商会?党委政府为什么要发展商会?商会未来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史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商会可以做什么?什么不可以做?可以做的又该如何做?商会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有什么任务、目标?
商会理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些人的私事、专攻课题,需要全体商会人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加强对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挖掘出理论成果。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个创造理论、学习研究、应用理论、完善理论的强大氛围,唯有如此,商会才未来可期、前途光明。
(四)商会不能自娱自乐成为孤岛
商会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会员自愿组成的一个社会团体。商会不是一人的商会,商会也不只有一家商会,商不分老幼,不分大小,每个商会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异地商会的“污点”,则影响一个商帮的“纯度”;一个行业商会的“瑕疵”,则拉低着一个行业的“高度”。
有的商会会员出现“三年之痒、五年之痛”;有的商会越做越小、越做越差、越做越弱,最终销声匿迹;有的商会成为一个人的秀场、舞台和王国;有的商会演化成了极少数人“自娱自乐”的俱乐部。
有的商会从一成立,其发起人(会长)和执行人(秘书长)的思路、境界、格局、实力、能力,就注定了商会发展的“天花板”,商会“黄了”,受害者是谁?是会员。心凉了,很难很难再暖再热;人散了,基本上就聚不起来了。他们会对所有的商会产生怀疑,认为所谓的商会,不过如此;区区“省级、市级”商会,仅此而已。
商会之间互动、联系、交流、协作,也非常重要。商会间不能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袖手旁观,幸灾乐祸;更不能诋毁忌妒、相互拆台;要守望相助,携手同行;要跨界联合,凝聚合力;要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每个商会都是一艘小船,我们都在船上;所有的商会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艘大船,我们同样在大船上。作为船员,不怕狂风暴雨、水大浪深,不怕外人对商会“说三道四”和偏见,更怕自己人对商会“自毁长城、自暴自弃”。
商会不能自娱自乐成为孤岛,每个商会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