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毅文稿•晋商研究-65》
《乔家大院史料综览》序
孔祥毅
【背景说明】本文是应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范维令与乔家大院博物馆馆长王正前要求,为王正前主编的《乔家大院史料综览》一书所写序言。本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年8月版,全书51万字,16开本,精装,彩页50余页,图文并茂,是一部研究晋商的重要史料。
2009年,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写了一部《晋商巨族祁县何》,出版前让我先睹为快。当时之所以高兴,是因为祁县的晋商研究已经深入至一个家族的专题研究。这本书通过讲述何家的历史谱系、商业活动、文化艺术以及何家参与社会活动等史料,反映了明清到民国时期晋商的历史、经济、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今天,山西经济出版社吉琦震先生转来乔家大院博物馆的朋友们写的《乔家大院史料综览》,请我为之写序,我再一次高兴地看到祁县晋商家族专题研究的又一项新成果。
对于乔家的研究,我还真有一点特殊的感情,山西财经大学今年60年校庆,我在这里工作了48年多。这所大学的前身之一山西省商业干部学校,最初就是在乔家大院办学的,我虽然没有赶上在乔家大院生活和工作,但是乔家的故事很早就知道不少,今天竟看到了乔家大院博物馆研究整理的《乔家大院史料综览》,自然喜出望外。
乔家在晋商中崛起得比较晚,清乾隆时期乔贵发开始创业,其孙子乔致庸把乔家生意推向极致,清末经营环境恶化,生意艰难,是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担当了艰难的管理重任。在清末民初,很多晋商家族由异地贩运贸易向近代工商业转型过程失利的情况下,乔家由于长期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乔映霞一代使乔氏家业继续发展,实现了向近代工商业的成功转型,其企业包括工业、商业、金融业,在山西、内蒙、北京、天津等地仍然生意兴隆。乔家这三代人,都是老晋商中榜上有名的大商人。
早期艰苦创业的乔贵发。乔家的创业者乔贵发,自幼失去父母,在舅舅家长大,虽然说话不很利索,但是为人忠厚老实,干活利落,穷而有志。为了改变生活的窘境,不受人歧视,一赌气走了西口,在绥远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和一位姓秦的徐沟人合作,开草料铺兼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以及零星杂货,同心协力,和气待人,省吃俭用,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后起名为“广盛公”。乾隆后期,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来又将利润转化为投资,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铺,逐渐向外拓展,复盛公繁衍出许多子公司。发展过程中,有的财东逐渐撤走资金,乔家就买下来,以致“复盛公”发展成为包头最大的商业集团,成为乔氏家族的独立企业。
中期振兴家业的乔致庸。乔致庸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皇帝,他继承祖业,分家的时候取号“在中堂”,寓意坚持中庸之道,本人的名字也是力致中庸。他坚持“和气生财”的理念,重视家教,严格要求子女。他常讲,经商第一要重信用,第二要讲义,第三才是利。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在“复盛公”基础上又增设了“复盛全”、“复盛西”、复盛协、复盛信、复盛油场、复盛菜园等等,统称“复字号”,以其活跃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包头市场的繁荣,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建设起了重大作用,故在内蒙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1884光绪十年(1884)乔致庸创办了“大德通”、“大德恒”两个票号,承办对清政府放款,借垫饷银。彼时,乔家财富积累达到了白银1000多万两。
晚期自强不息的乔映霞。晚清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外资入侵,市场缩小,生意艰难。但乔家“在中堂”当家人乔映霞自强不息,事业心极强,并且拥戴孙中山社会革命,剪辫子,放小脚,插禁鸦片,处处带头。同时整顿乔家企业,严格治家。几兄弟成家后,均让其另立门户,独立为生,还自命斋名:“自强不息斋”、“退思补过斋”、“知不足斋”、“昨非今是斋”、“不得不勉斋”、“日新斋”、“习勤斋”、“时新斋”等。在他执掌家务期间,“在中堂”的生意又有了一个大的飞跃。遗憾的是北洋军阀时期,军阀部队向西北撤退,强迫包头商号筹垫,乔家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损失粮食300万担、还有大量银钱,约合150-190多万银元。1937年10月日寇侵占包头,乔家的3个当铺和两个钱庄均被日伪政权征收,损失惨重。但是,乔家仍然还有一批企业,一直坚持到解放以后,在新中国“一化三改”中走向公私合营。
乔家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得益于乔家的家庭教育,子女培养。清军机大臣左宗棠为乔家“百寿图”题联道:“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印证了乔家修齐治平、诚信义利、中和之道、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为商为人的核心价值观成就事业的历史。
我经常好说史料的价值是万岁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而史论文章能够千古流传的是凤毛麟角。所以,我对晋商史料收集整理者的工作一向很尊重,就因为他们做的是“前人未做,后人必需”之事。《乔家大院史料综览》收集了乔家数百年的历史资料,这些晋商珍品,不仅是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晋商学、难得的历史依据,而且也是当代晋商和未来晋商难得的教科书和成功明鉴。因而,我十分高兴为乔家博物馆的《乔家大院史料综览》写了这段话,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