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太原海关工作人员对入境分流国际航班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延大海摄
山西日报记者孟婷报道:4月13日7时20分,由俄罗斯莫斯科飞往太原的CA910航班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落地。这是4月份以来山西第3架入境分流航班。
打开飞机舱门后,由太原海关1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登机检疫组携手持测温仪、执法记录仪、健康申明卡等记录单证上飞机,在询问机组人员基本情况后,广播告知旅客要如实填写健康申明卡。随后,对飞机上的175名旅客进行测温,通过医学排查,在最短时间内锁定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并进行分类。
其实,参加这架航班分流保障的海关工作人员早在飞机落地2小时之前的5时20分,就到达机场海关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现场分组分工后,登机检疫组、审卡流调组、现场采样送样组、120转运组、行李物品监管组、洗消组等工作人员领用防护装备,全部穿戴好出发去机场。
登机检疫后,7时34分,旅客按照分类分批有序下机。无异常的旅客经廊桥、专用通道进入航站楼,在用水银温度计进行二次检测体温之后,海关工作人员一对一对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旅客身体状况、旅居史、最近有无症状及回国原因等。在该区域,记者看到7张桌子整齐摆放,每张桌子上都放了《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消毒水。旅客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依次填表、审验健康申明卡。
“您好,请出示您的护照。”来自运城海关的90后小姑娘李林珊正在进行旅客流调。她告诉记者:“穿过防护服的人都知道,穿上之后密闭性比较好,说话声音和听力都受阻碍。流调时不仅要与旅客近距离接触,说话也基本靠吼。一趟航班流调结束后,嗓子有时都疼得说不出话来。”说到这里,她由衷地佩服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比起他们来,我们真的不算什么!”
在流调结束后,无异常的旅客经过红外测温仪进行第3次体温检测,之后进入出入境边防检查。入境后,提取已经消杀过的行李,前往在航站楼外等候的转运大巴车至酒店进行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在旅客入住酒店后,海关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再去酒店对所有集中医学观察的旅客进行鼻咽拭子采样。
而有症状的旅客则是从飞机的后门下机,经海关工作人员引导至停机坪采样区进行鼻咽拭子样本采集。“我们一共分4组,一组2名工作人员,一名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一名海关工作人员。我们主要对旅客进行登记,核实信息,用执法记录仪拍下采样的整个过程,还要将采好的样本装入一次性密封袋中,存放在样本箱里。而采样整个过程都是医生在做。”太原海关科技处关员黄泽宇说。
被分至现场采样组年龄最小的马榕是太原海关综合业务二处的关员,在被记者问到为什么报名来海关一线时,她笑着说:“当时没多想,只是觉得祖国需要我,我就来了!”
同在采样组采样的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王敏已经有1个月没有回家了。“由于我们与有症状旅客有密切接触,所以不能回家,在酒店进行集中管理。”当被问到家人是否会担心时,她说:“他们都习惯了。因为自疫情开始,我就在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接触的人都有潜在的风险。以前是在医院,现在是在机场。和我在一起工作的这些海关人员目前也都在酒店集中管理。”
采样后,有症状的旅客同样也要接受流行病学调查和审验健康申明卡。之后被120车辆转运至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和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医学诊断。
10时04分,经过2小时44分钟的紧张忙碌,这一架航班上的旅客已经全部转运离开机场。
之后,海关卫生处理工作人员将对采样区、停机坪、机场通道等工作过的所有场所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太原机场海关查验科科长高临峰是这次卫生监督组的工作人员,今年已经51岁了。“是哪一趟入境航班我不记得了,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站了将近14个小时。”他说。
截至4月13日,太原海关已累计检疫埃塞俄比亚、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家入境分流国际航班12架次,检疫入境旅客3068人,机组1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