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海航集团被海南省政府接管、旗下资产划归三大航空公司进行重组的传言甚嚣尘上,对此,有权威知情人士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知情人士称:“这些都是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想当然。”
知情人士称,海航集团不会被接管,海南航空也不会被拆分,而其中,“最大的‘想当然’就是海航集团被接管。”他称。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17以来,海航集团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自我拯救之路,但过程困难重重。为此,海航集团主动向海南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救助管理的请求。
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有效化解风险,维护各方利益,应本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本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联合工作组组长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清华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双臣、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程功担任。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充实强化后的联合工作组最大的变化是由省政府牵头;第二个变化是“会同相关部门”,而这些“相关部门”,都是对海航集团加大航空安全监管和救助力度的部门,包括民航管理部门、债权银行牵头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主要任务很明确,就是加强航空安全;加大流动资金救助;进行下一步债务和资产处置准备。
就在2月29日当天,海航集团随后发布的另一则公告称,经2020年2月28日集团股东会、2月29日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改选了部分董事。改选后的董事七名,分别为:陈峰、顾刚、李先华、谭向东、任清华、陈晓峰、何家福。选举陈峰担任董事长、顾刚担任执行董事长、李先华担任副董事长。同时,董事会决定分别聘任谭向东担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任清华担任公司联席CEO(首席执行官)。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5位高管仍然来自海航,2位高管来自海南省政府派选。
对于“被接管”传闻,权威知情人士称:“ 不实传闻是妄加猜测,海航集团的控股权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转移和变化,陈峰仍然是董事长,高管人员也都保持稳定。”
不会被接管,新工作组由海南省政府牵头
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采访时,详细阐释了工作组进驻的意义,“工作组进驻之后,首先,有利于保安全、防风险。资金会得到保障,债权人也会得到更大的保障,生产安全得以更大的保证。其次,政府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更加体现了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第三,对稳定各方信心非常有帮助,不仅能够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树立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心,同时更有利于凝聚海航集团员工的力量,稳定就业,稳定大局。”
更为重要的是,海南省政府牵头入驻海航集团,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推动作用。“处置工作平稳顺利,能够直接带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包括银行业、旅游业、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知情人士称。
早在2018年夏天,为了帮助海航集团化解流动性危机,由相关银行债权人和海南省政府牵头的债权人协调机制委员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工作内容包括监管集团获得的新增贷款流向,以及集团不得挪用航空等封闭运营企业的资金,以聚焦主业、隔离风险等。
“原来工作组的主要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是由银行等相关债权人派驻的,现在,主要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则是由海南省政府派驻,同时还有多个部门和机构参与,这是工作组的最大变化。”上述权威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市场的质疑声,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称,政府牵头相关部门、机构入驻海航是于法有据,也是依法合规的。“工作组是应海航集团请求,并经集团所有主要股东一致授权而采取入驻措施。”他介绍称,工作组进驻具有救助和监管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包括融资、资产并购服务等;另一方面,强化政府的监管,包括对资金的监管、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驻后可以将这些服务和监管工作推进到一线。
“瘦身”两年,流动性危机未能缓解
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始于2017年。在此之前,2015年开始,海航集团开始了“买买买”的并购之路,从最初的航空产业链布局,扩张到物流、酒店、租赁等多个领域。很快,海航集团总资产从2016年年中的5428亿元猛增至2017年底的12319亿元,一年半时间,增长近1.3倍,这最终为海航集团后来的流动性危机埋下了隐患。
2018年起,海航集团突然开启“瘦身”模式,并陆续出售旗下资产,缓解流动性压力。当年年底,海航集团接连出售了首都航空、西部航空和乌鲁木齐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股权。
海航集团董事局原主席王健曾在2018年4月表示,海航集团的流动性问题主要因为2017年年中海外投资等相关政策收紧,海外投资的贷款中断,海航集团只能用国内航空公司的运营资金填补窟窿。
2018年7月之后,在陈峰的主导下,海航集团开始回归航空主业,剥离其他板块业务并处置相关非主业资产。第一财经记者获悉,2018年至今,集团已处置资产约3000亿元。
但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依旧未能缓解。根据海航集团的发债报告,截至2019年上半年,集团仍有7067.26亿元债务待偿,2019年全年的数据尚未披露。另外,根据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2019年的盈利情况仍不容乐观。
其中,海航控股(600221.SH)预计2019年实现净利润4.5亿-6.75亿元,但主要来自海航控股转让给集团的天津航空股权实现的22亿元收益,扣除类似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海航控股2019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6亿-22亿元;海航科技(600751.SH)2019年净利润预计在3亿-4.5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亏损4500万-7500万元;供销大集(000564.SZ)2019年预亏10-19.5亿;海航基础(600515.沙)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5亿-15.5亿元;海航创新(600555.SH)2019年预亏2.4亿-3.3亿元;海航投资(000616.SZ)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9.92%-86.90%。
而此次疫情更是令海航集团雪上加霜。进入2020年,疫情导致的航班量锐减,不只海航集团受损,由于停飞数量多,中型航空公司每天亏损在千万级,大型航司每天亏损更是达亿级。
“现在海航集团每天光是利息就有一个多亿。”一位受访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海航集团一直在寻求出路,最后找到了政府。考虑到航空行业的特殊性,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最终连同其他部门和机构一同进驻海航集团。”
多位知情人士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南省政府此次进驻海航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比如,如果海航集团可能出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政府可以出手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这有利于提振社会和市场对海航集团化解危机的信心,但是政府不做任何兜底的承诺。”一位知情人士说,“一切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办。”
海南省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做好监管者。接受采访的知情人士认为,只有好的监管才能更好地实施救助,但监管是有容忍度的,比如,海航集团的贷款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不会被拆分,新工作组将帮助加速资产处置
谈及海航集团过去两年的自救之路,权威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海航集团的很多资产不想折价出售,最后对资产处置造成不利,导致资金回不来。这次新的联合工作组进来,就是要帮助海航集团加速资产处置。”
而针对海南航空板块被拆分的传言,接受采访的知情人士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不存在。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海航集团自身并不愿意三大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来对其航空板块进行拆分重组;而作为海南本土最大也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海南省政府也会尽力帮助推进集团度过危机;对于行业来说,海南航空如果被拆分,将会大大减少国内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
另据媒体报道,2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在回应航空业重组整合时表示,这次疫情对中央企业带来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航空企业是不是重组的好机会,这应尊重企业的意愿,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问题上,国资委也会像平常的结构调整一样去支持企业。目前,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放在抗击疫情,如何执行好包机任务上。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包括海航控股(600221.SH)、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祥鹏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过去一年,除了海航控股外,几乎所有海航系航司,都在与当地政府洽谈增资或重组,包括乌鲁木齐航空、首都航空、北部湾航空、西部航空都陆续与当地政府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正式交割,这意味着,这些航司仍然属于海航集团。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后,一切工作才刚刚开始。“海航集团太庞大了,光是关联的企业就有两三千家,这将给工作组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位接近工作组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工作组经常需要加班。”
不过,两名权威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工作组进驻对海航集团实施救助管理,结果将是多方受益。“包括集团本身、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地方政府等。”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第一财经记者安卓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