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人制度看晋商的伦理哲学与心智素养
孔祥毅
【背景说明】本文是2010年1月17日在山西财经大学EMBA班、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云南师大等高校的演讲稿。文章评价了晋商的“以懂得信义为依据”、“以结利疲账定功过”的用人制度,进而对其诚信义利的商业伦理与中和之道的处世哲学进行了讨论。认为晋商的“义是生财道,和是化滞丸”和“仁义礼智信信中取利,温良恭俭让让内求财”的商业思想仍然是当代值得推崇的。
一、从晋商用人制度说起
晋商认为,经营能否成功,“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人的因素第一。晋商用人,“以懂得信义为依据”。 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以结利疲账定功过”。主要用人制度,可以概括如下:
(一)新员工选拔制
新员工选拔制规定:1.同乡人;2.推荐;3.查三代;4.笔试;5.面试;6.铺保;7.考验;8.请进。
(二)学徒制
第一年杂务训练,洒水、敬茶、奉侍掌柜,俗称“提三壶”。不设坐位;晚则写字,习记账,演珠算,详记银色与平砝,练习仪容言语,道德修养。第二年业务学习,包括文化课(四书五经、外语或少数民族语音)和业务课(珠算、记账、抄录信稿、商业信函,了解商品性能,熟记银两成色等),也可以做些抄写、帮账事务。第三年在柜上跟着师傅(老职工)学生意技巧。三年内不得回家,考核成熟正式录用。
学徒由总行资深者训育。训练科目:技术——算盘、习字、银色、平码、信稿、记账。道德——“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他如恒心、通达、守分、和婉、正直、宽大、刚勇、贤明。皆为一贯之教训”。三年内始终贯穿道德教育。
“学生意,要有耳性,有记才,有血色,有和气,此四件万不可少。有耳性者,则听人吩咐教导;有记才者,学问的事就不能忘却了;有血色者,自己就顾廉耻了;有和颜者,则有活泼之象,又叫着事个生意脸,且而人人见了欢喜你,岂不美哉。”
“学生意先要立品行,但行有行品,立有立品,坐有坐品,食有食品,睡有睡品。以上五品,务要端正,方成体统。行者,务必平身垂手,望前看,足而行,如遇尊长,必须逊让,你若獐头鼠目,东张西望,摇膊乱跪,卖呆望蜜,如犯此样,急宜改之;立者,必须挺身而立,沉重端严,不可依墙靠壁,托腮咬指,禁之戒之;坐者,务必平平正正,只坐半椅,鼻须对心,切勿仰坐、偏斜、摇腿、跣足,如犯此形,规矩何在?食者,必从容缓食,箸碗无声,菜须省俭,大可厌者,贫吞抢咽,箸不停留,满碗乱叉,还嘴鼽鼻,扒于桌子,这样丑态,速速屏去;睡者,贵乎曲膝侧卧,闭目吻口,先睡心后睡目,最忌者瞌睡岔脚,露膊弓膝,多言多语,打呼喷气,一有此坏样,起早除之。”
(三)薪酬激励制
薪酬激励制规定:1.人身股;2.应支;3.津贴;4.伙食;5.衣资;6.婚丧大事随礼、贺吊;7.退休身股分红;8.故股分红;9.关照子弟就业,推荐并承担铺保。
(四)关心员工生活与教育
第一,创业传统教育。不少晋商家族和商号,把祖宗创业时的讨饭碗、货郎担、背褡子供奉在楼上或者祠堂里,教育子孙。大盛魁规定每年除夕喝小米稀粥。
第二,道德修养教育。“大德通”对入号同人并学徒教育以儒学为主,“命阖号同人皆读《中庸》、《大学》,盖取正心、修身,而杜邪教之人。”
第三,办义学,教育子弟。明以前运城盐商商人子弟学校。清道光年间,山西商人行会在归化出资办了所谓“四大义学”。高平赵家办了8所学校。
第四,资助困难同人,建立公开墓地,关心生老病死。
第五,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祭祀、庆典、节日以戏曲酬神和娱人。
第六,练武术。有健身和攻防双重功能。镖局需要镖师傅,大家族需看家护院。中国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发祥地。
(五)宗法与担保约束
职员只用本地人,本乡本土,知根知底,落叶归根。聘用掌柜员工,殷实商铺担保。
(六)严格的号规约束
号内人事由大掌柜安排;财东平时不得在号内食宿、借钱或指使号内人员为自己办事;大掌柜巡视分号,发现人位不宜、同人不端,可立即处置;不准买空卖空、囤积货物,节外生枝;职员不准在外巨数支使;不准私自捎物;不准就外厚道;不准私代亲族;不准不准私行囤积放人名贷款;不准奢侈滥费;不准侵袭号中积蓄;不准花酒赌博至堕品行;不准吸食鸦片;不准亲友浮挪暂借;不准向财东和掌柜送礼;不准到财东和掌柜家闲坐;不准到小号串门;伙友之间不准互相送礼;下班归里不准私先回家后到柜上汇报等。
(七)人才培育与选拔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认为和为贵,主张和气生财,善待“相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提拔使用人才,注重实际考验。提拔使用人才“以懂得信义为根据”。注重实际考验。六必居:临汾西社赵家创办。张夺标光绪二十二年当学徒,在后院磨房踩罗,喂骡马。二十六年护牌。辛亥革命保护财产。事后东家宣布:“张夺标就是咱六必居的大掌柜”。1955年退休。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故用人之法非实验无以知其究竟。远则易欺,远使之而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之而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之而观其能;卒则难辨,卒间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惰,一班二年而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而观其色。期在练或磨而不砾,涅而不淄,方足以任大事也。如测验其人确实可用,分配各分号任事。”义是生财道,和是化滞丸。仁义礼智信信中取利,温良恭俭让让内求财。晋商用人制度,使东家、经理、伙计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形成了劳资协调,和谐相处,合作经营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晋商文化的核心,这就是诚信义利的商业伦理中和之道的处世哲学。
二、晋商伦理与处世哲学
商业伦理是诚信义利;处世哲学为中和之道。晋商认为义是生财道,和是化滞丸。仁义礼智信信中取利,温良恭俭让让内求财。
(一)商业伦理
在处理利和义的关系上,晋商主张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义利相通相济,利在义中,有德才有利。晋商的义利观,从诚信开始。仁、义、礼、智、信五常,必须以诚为起点和终点。信,为笃诚品德,承诺的事一定要兑现。言而有信,是人立足于社会,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义,为“是非之心”,是面临选择时的责任心;利,是商人最终追求的目标。晋商伦理观,诚是基础;信是准绳;义是更高的标准;利是这个金字塔最顶层的奖赏。商人要堂堂正正地获利,必须从诚开始。
公关崇拜,教育员工,在东家与大掌柜间、大掌柜与伙计间、伙计之间、商号与商号间,形成了忠义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从而产生了企业的卓越的创造力、高效的执行力、强大的吸引力,成为晋商企业的软实力。在山西榆次后沟村的村口有一座关帝庙,内供关公夜读春秋塑像,殿门对联:“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釋称佛道称天尊。”横批:“山西夫子”。关公塑像上方有一巨匾,上书“道即财源”。这应当是晋商商业伦理的核心思想。
(二)处世哲学
史料记载,祁县乔家大德通票号,对入号同人教育以儒学为主。乔致庸“命阖号同人皆读《中庸》、《大学》,盖取正心、修身,而杜邪教之人。”中庸之道,一是无过不及;二是和而不同;三是权中时变。中庸之道乃孔子思想,它指向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庸之道乃人的明德之性,是人性的表现。子思在人性上阐发了中庸所表现的心理实质,把中庸之道在更深的层次上归结为一个中和之道。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之道,是“君子”的思想行为,人民的决定、选择、爆发,都必须要有一个最和谐、最符合自然根本规律的结果,这就是中和。庸,就是不改变。中庸就是说要按中和行事不能改变。中和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按宇宙自然间最根本的规律办事,即和谐。
总之,以“和而不流”的自我意识,做到“中立而不倚”,“求同存异”,以“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规则,“与时偕行”,实现“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义以制事,以求其所得。所以说,中和之道是宇宙万物、天下万邦和谐相处的普遍法则。
晋商企业管理制度处处体现这一理念。例如人身股制度,谓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钱者为东家,出力者为伙计,东伙共商之”。例如企业的治理机制,是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度,谓之“用人不疑,用人不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与人打交道,与物打交道,处人、理事、经营,坚持道驭经营,和贯始终。
祁县乔家堡大门前照壁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
三、中国商人的经营原则
晋商为人处事及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无过不及。处人适情,处物适则,处事适理。人和、物义、事中。坚持中庸之道,无过不及,和而不同,权中时变。表现为:
(一)执两用中的为人之道
晋商认为经商能否成功,是与人打交道,与物打交道,处人、理事、经营,要坚持道御经营,和贯始终。“义是生财道,和是化气丹”;“仁义礼智信信中取利,温良恭俭让让内求财”。
(二)和气生财的理财理念
笃信“和气生财”,主张和为贵。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相处。建立“相与”。凡“相与”,善始善终,同舟共济。
(三)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晋商的企业治理机制两权分离。所以员工,都有希望“顶生意”,即以劳动力顶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且退休后股份照常享受,去世后还可以享受股份待遇2-8年。
(四)竞争合作的群体精神
亲缘、地缘形成的亲情、乡情,是晋商群体精神的联结纽带,来源于儒家的孝梯思想。晋商通过会馆,供奉关帝圣君,联乡谊,通信息,增进相互了解,讲帮靠,协调关系,形成商帮群体。
四、中国商人的心智素养
晋商的成功,与其重视个人的心智素养关系密切。晋商称雄,在时间上延绵500年,在空间上覆盖全国东西南北。行行有帮,帮帮有会,处处领头。晋商之所以能够挈领中国商人精神,诚如蒲州商人王文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途,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自安而家肥富。”
商士同性,都需要修身正己。所以,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商号训育,都很重视商人的心智素养。 晋商诚信义利的商业伦理,中和之道的处世哲学,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企业制度、商业技术、金融体系、信用工具等等商业智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和气生财、博大宽厚、乐施好善、自强不息的为人之道的情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需要心智双修。人的心智修养,要达到智、仁、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学校教育要同时重视智育、情育、意育。智育——专业知识,达到“智者不惑”。情育——养成普遍人格,了悟人生大道,达到“仁者不忧”。意育——磨炼意志,保持勇气,达到“勇者不惧”。《礼记》说“圣人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节、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治七情,修十义,社会和谐。这是晋商家庭教育和商号教育的主要内容。
晋商当年的心智素养主要是:
(一)儒贾相通观
商士同性,贾儒相通,行贾习儒。榆次北常“十大玉”、南常“十大昌”。均是“世兼儒贾为业”。榆次常家十世常怀愉80寿序讲到:“其深藏若虚也,有良贸风;其亿及屡中也,有端木风。持义如崇山,杖信如介石,虽古之陶朱不让焉。”常家12—13世,有4贡、5举、1进士;14—16世有4位留学生、10位大学生。
(二)义利相济观
义利相通相济,利在义中,诚信戒欺,重视商誉。日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住宅大厅屏风上书四联:首联为“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二联为“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三联为“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重应见喜如己出见恶如己病”;末联是“恭为德首慎为行基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三)谋略竞争观
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蓝海战略。王海峰由兰州转赴天津,开发长芦盐成功。始亦以居货走四方,而中负隐隐与众不类。青沧者故太公管仲之盐荚之区,陶朱公据以累致干金者也。国家亦有榷务存焉,法弊利雍。诸贾过,不以正目视之。公独曰:此可居也。遂相地制宜,审时观变,究览鹾政,……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四)修身正己观
修身正己是使人具备担当治国平天下重任的基本素质的必经之路。榆次《常氏家乘》记载:“居艰辛,弗避暑,数十年如一日,居恒薄于自奉,无事不戒其奢华,用人尤以诚信待之……由是生意日隆,岁入倍常,事业之隆,肇基于此”。
(五)科技应用观
晋商很重视对数学、地理、交通等科学知识的研究应用。汾阳商人王文素,经商于河北饶阳,边商边研习珠算,著有《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胜过明代钱塘吴敬《九章算比类大全》、安徽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珠算大师。明末清初,晋商创新发展了“龙门帐”记帐法,促进记帐方法向复式记帐过渡,发展了记帐原理,为现代商业会计奠定了基础。商人张四教,“尤精《九章算术》,凡方田粟布勾股商分等……皆按籍妙解……治业滋久,诸于东方鹾科原委,分布、调度具有操纵,末年业用大裕”。
(六)经世致用观
晋商学习研究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尚空谈,活学活用,在语言学、文学、地理学、历史学、地方志、戏剧、武术、书画艺术等多方面做出贡献。
《交易须知》、《商人要录》、《湖海必须》等等晋商著述,渗透着晋商的商业伦理、处世哲学及其心智素养,它直接关系到商号的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晋商的企业制度在中国商业革命中一路领先,引领了16—19世纪中国的商业革命与金融革命。19世纪60年代,杭州胡雪岩、慈溪严信厚、南京李经楚、洞庭席志前以及云南、湖南、南昌、上海、新疆等商人曾经十分重视学习晋商的经验。胡雪岩就按照晋商的办法在杭州、上海开办票号,经营异地款项汇兑与存贷业务。
从晋商用人制度,我们看到了晋商的商业伦理与处世哲学,看到了当年晋商要求掌柜与员工,都要有很高的心智素养。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商业和商人呢?中国自古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是贱商抑商。商人不能进入主流社会。其实,古今中外无商不富,无商不城。
2000多年了,商人始终是四民之末,不能登上政治舞台。山西是中国重商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明末清初,产生了商人进入主流社会的呼吁。商人能否进入主流社会,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傅山、戴廷轼、阎尔梅、阎若琚、王士祯、屈大钧等聚会祁县丹枫阁。呼吁商人的政治地位。傅山说:“生人之有为也,本以富生人。富生人,而治人者乃有为”。“市井贱夫可以平治天下”。
清中期后,一批研究地理学的学者如祁隽藻、张穆、徐继畬等,不仅研究西北、蒙古地理商路,而且研究世界地理。徐继畬说:“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海之内,遍设埔头,固由其善于操舟,亦因国计全在于此,不得不尽心而为之也。”[1]
曾任山西巡抚的洋务派人物张之洞、曾国荃、胡聘之以及戊戌变法中被杀头的“六君子”山西日杨深秀等,都是商人精神进入主流社会的推动者。
1500-1750年欧洲商业革命250年导致欧洲工业化;同时发生的中国商业革命350年后才出现了一线工业化的曙光。为什么?
光绪年一次乡试中,试题是西商富华商困的原因。一位举子写道:“良由商学无专门,商律无专条,商会无专责,而中西商情悬绝”。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神权得以清算,人权得以张扬,科学与民主成为时尚,使欧洲的商业精神、重商主义与市民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导致工业化在欧洲崛起。中国的皇权始终没有得到清算,戊戌变法没有能够像明治维新那样获得成功,中国商人精神始终未成为社会主流。重商思想虽然较早地出现在山西,但并没有进入主流社会。中国商人精神始终未能登上政治舞台。其实,晋商文化、晋商伦理、晋商精神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资本。和谐社会,需要新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的绝大部分人必须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是建立理性社会的基础。理性社会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是非观念,不把个人好恶放在第一位。
一个理性社会的形成,要靠一些思想家引导,传递给公共知识分子,再通过媒体走向大众。孔子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500年,其核心是仁爱和中庸。他认为人类应有的一种人伦关系,立身处世的标准应当是忠义、诚信、礼节、德政,以此建立一种稳固、和谐的人伦关系,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人相爱,爱人利物;公正合理,讲究恩谊;社会有序,道德规范;聪明智慧;诚实不欺,言而有信。但是,自从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间,孔孟之道被认为束缚了中国人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历经多次政治运动,传统的儒家文化基本被人们遗弃。似乎孔夫子已经出国了,儒家思想成了南韩、新加坡、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地区人们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1999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的《巴黎宣言》称:“21世纪人类要生活得更好,需要回到2500以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孔学。孔学是关于人类生命存在、生存价值和群体关怀的人文学说。其精髓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即如何解决时代的矛盾冲突,为解决这种矛盾冲突提供一种理论的指导原则或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孔子为解决当时社会冲突,提出了两个理论原则:一是仁,二是和。仁的功能和价值,不仅是调整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制度改革、社会观念转变的外在方法、工具和钥匙,而且是和谐三者的内在原则和规范。和既是解决冲突的方法,亦是促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在当前理想迷失,伦理道德失落以及精神家园崩溃的时候,必须学习国学经典,以国学规范人我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昔日晋商的商业伦理与处世哲学以及他们的心智素养所反映的中和之道,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的重要社会资本。只要政府确立天地之间人为贵,以民为本,实惠于民,“利民而不费”,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只要企业家确立独富贵君子为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大富大红大德,相济于业,于国于家两相宜,就能够建立起我们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取向、企业精神、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那么,仁爱、正义、礼让、理智、诚信的氛围,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就是可以看得见的目标。时代要求尽快树立中国商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代中国商业文明。这需要从企业家的摇篮——商科大学学子们的心智素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