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太重集团的生产车间,一定会被各种超大型的机械设备所震撼:几十米高的重型生产设备,伴随着各种切割和摩擦声,让你真正领略大国重器的生产过程。
“你看,这个是德国的,这个是美国的,这个是捷克的……”
在太原重工齿轮传动分公司一生产车间,张红兵熟练地介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这个年仅34岁的山西小伙,早已对车间内300多套机械设备的生产、维修原理耳熟能详。
前不久,张红兵刚刚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面对满满一柜子的荣誉证书,张红兵坦然一笑:“我这辈子就是为了守护好太重的机械设备。”
▲张红兵在车间内检查设备
掌握300多套设备
维修技术的“全能王”
张红兵是太重集团太原重工齿轮传动分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主要负责车间内齿轮生产加工设备的机电维修工作。
2008年,刚刚毕业的张红兵,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太重。一进厂,带他的老师傅就跟他说:“太重的未来在你们的身上”,张红兵一下子觉得身上的责任重了。
从学徒开始,为了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张红兵把在学校没有吃透的电气专业课本,全带到了单位。平时维修没时间看,就利用吃饭、睡觉前学习,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
▲张红兵的自学教材
除了电气专业,他还利用零碎时间自学了机械、液压、数控、机器人、网络、程序、自动控制、智能制造、专业英语等几十种专业理论,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工作十余年,张红兵不仅熟练掌握车间内300多套设备的生产、维修原理,还自愿为单位翻译了50多本进口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并整理成册,方便大家使用。
2019年8月,张红兵被选派为太原市“晋阳工匠”代表,赴新疆开展对口援助教学培训工作。
▲张红兵(左一)作为“晋阳工匠”支援新疆企业的技术培训
工作十余年
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张工,这个机床问题该怎么解决?”
“张工,这套设备的转速怎么调?”
采访过程中,张红兵的电话平均不到十分钟就会响一次。他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事儿太多了。”
自从踏入维修行业,张红兵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张红兵参赛照
“别人不是白班就是夜班,我白班夜班经常连轴上。去年参加了一个技能大赛,大赛前一天,睡得正香,一通电话打来,说机床坏了,得修。屋外正下着大雨,我披着雨衣骑着电动车往单位赶,在火车站附近电动车坏了,推着电动车在雨中跑了一个多小时。到单位修好设备,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七点,8点还要参加实操比赛……”
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他和家人,经常是过着太阳和月亮的生活,有时连着好多天见不着孩子。
▲首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张红兵作为选手代表发言
钻研创新
为单位减少数百万元经济损失
今年3月,以张红兵的名字命名的“张红兵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墙上“创新 传承 攻关 交流”八个大字赫然醒目。
创新意识是卓越太重的灵魂所在,是太重做强做大的动力源泉,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张红兵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工作以来,他也一直在践行着不断创新的理念。
桥式起重机故障诊断盒的发明、8米龙门铣床液压系统的改造项目、西门子840D系统PCU50的维修……由张红兵主导参与的企业重大修理改造项目,多次被太重集团表彰并被用运到实际工作中。
▲张红兵发明的多功能高精准控制综合试验台
此外,他还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多功能高精准控制综合试验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及时判断设备故障(只需轻轻一插,10秒内即可检测出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故障),还能用于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张红兵看来,很多的重大技术攻关,就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完成的。
车间内,有一台中美建交时从美国购买的插齿机,在加工过程中突然没有了自动计数功能,这直接影响着单位内齿圈工件的加工。张红兵通过分析和排查,最终把问题锁定在一个进口传感器上,但这种传感器已停产。
难道因为一个零件,这套设备就废了吗?张红兵通过对电路系统的分析,重新设计功能原理图,更改电路,最终用国产元件成功恢复了应有功能,为太重集团减少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为新人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参赛十一年
从未让人失望
在张红兵的创新工作室,有一个柜子里放了满满一柜子的获奖证书和奖杯,这是他工作十一年来努力和成就的见证。
早在上大学时,张红兵就已开始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了,且每次他都不会让大家失望。
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西省选拔赛第一名;
2015年太重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第一名;
2016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7年山西省第二届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大赛职工组第一名;
2019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
还有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种荣誉称号……
▲张红兵的部分荣誉证书
对于一个年仅34岁的年轻人来说,能获得如此多荣誉和成绩,实属不易。
有人说,张红兵是“比赛型”选手,就适合参加各种比赛。张红兵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比赛型”选手。所有这些名誉和成就的背后,都浸透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汗水与艰辛。
在张红兵看来,参加各种比赛,不是为了拿一个证书给自己“贴金”,而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比赛,真正把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不论何时,张红兵始终坚持学习
如今,张红兵已成为全国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和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应用的裁判员,但他依然不敢懈怠,每天坚持学习,同时做好对新人的“传帮带”工作。
张红兵说,机械设备就像不会说话的孩子,哪里疼,哪里痛,无法用言语表达。“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护这些孩子们一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