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市的多只科技主题ETF接连上演了规模迅速翻番的景象,后续还有多只产品正在发行过程中。在新基金发行显著回暖的态势下,科技类ETF正在成为多家基金公司争相布局的香饽饽。
为什么聪明钱紧盯ETF?
今年三季度的科技股上涨带旺了一大波科技ETF。
“网红ETF”——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8月16日上市以来最高涨幅近20%,份额增长超过300%;
国泰半导体50ETF8月以来涨幅超过20%,规模也增长了200%以上。
现在很多投资者喜欢观察北上资金的流向以判断聪明资金的投资动向。
其实,观察市场还有一个好的指标:规模较大的ETF的份额变化。机构投资者投资ETF的行为往往对个人投资者有很多启示。
为什么要看这个指标呢?因为ETF份额大额变动的背后往往是大笔资金的申购或者赎回,这不是普通散户所能做的事情。
很多ETF份额大额变动的背后往往是保险、券商、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所以,仔细的投资者应该会发现大额的ETF申购赎回和北上资金的流向往往比散户投资者投资行为要领先一两步。
那聪明钱为什么会紧盯着ETF呢?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表现分化显著,差异化的行业ETF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标准、便利的底层投资及配置工具,而且成本低、交易灵活、操作透明、分散风险并能叠加多种策略。
ETF--基金公司必争之地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平均每周就有一只ETF上市,超过去年全年13家基金管理人31只上市股票ETF的总数量;
今年以来上市交易的总份额也高达880.81亿元,超去年全年上市交易总份额520%。
ETF产品更加丰富,不仅是宽基ETF,细分行业ETF产品、红利ETF产品、Smart Beta策略ETF产品也成为基金公司争相布局的领地。
今年新成立的ETF产品中,不仅有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还有军工龙头ETF、沪深300红利ETF、日经225ETF等产品。
从边缘品种,到集体狂欢,ETF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年10月下旬至今,ETF这把火已然越烧越旺。
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来,每周都有新的ETF出现,且新品不断,分化越来越细,诸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色金属期货ETF、饲料豆粕期货ETF、人工智能主题ETF、5G通讯主题ETF等产品层出不穷。
各类新型ETF爆发的背后,是公募对于ETF市场抢夺的加剧。而随着公募发力ETF积极性的提升,围绕这一业务领域的竞争也随之加剧,越来越多ETF产品开始选择低费率模式,管理费从常见的0.5%降至0.15%不等,费率大战一触即发。
费率大战愈发激烈
ETF产品的竞争行为无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海外成熟市场里的基金业巨头如先锋、贝莱德等都已开始下调旗下ETF管理费,国内公募ETF同样无法置身事外。
目前ETF费率大战主要体现在管理费方面。从年初平安创业板ETF将“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降至行业最低的0.2%开始,ETF降费通道已经开启,费率战一触即发。随后,易方达、银华、富国、广发等基金公司相继跟进,加入ETF降费大战。
头部基金公司在ETF布局方面已经很成熟,占据了很大市场。第二梯队的公司想要迎头赶上,就开始降费率。
但中小基金公司反而没怎么跟着降费率,因为他们产品规模小,成本高,降费率给他们的带来的效应没那么突出。
在9月12日,深交所公告称,为降低市场成本,促进基金市场发展,经研究决定,自公告日起,深交所暂免收取ETF上市初费、流动性服务商为上市基金提供流动性服务产生的交易单元流量费;自2020年1月1日起,深交所暂免收取ETF上市月费。
虽然低费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该ETF吸引更多投资者,形成“首发+低费率——规模领先——交易活跃——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良性循环,但不少业内人士对愈发激烈的费率大战还是心有戚戚焉。
“费率战确实已经成为ETF领域面临的典型问题。”上述华东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坦言。
他表示,一般一只ETF产品一年的维护支出高达千万元人民币,包括管理的投研支出、运营成本、做市商成本、交易成本等。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除非产品规模能做大,不然把费率降到很低就是做亏本生意,不是一件好事。从ETF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太过于着眼降费率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低费率的ETF是行业趋势,但资管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最终ETF比拼的还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
公募究竟该如何突围?
截至9月17日,今年ETF产品总规模已增长1407.11亿元,较之今年年初的规模增长了40.44%。
ETF能做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含天时地利等种种复杂原因,但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才以及团队的实力。
就比如宽基指数,虽然目前已经有大型基金公司抢占了市场份额,但是宽基指数仍然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如果业绩和跟踪误差等更具优势,仍可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强调竞争博弈或者领先落后,还不如看到ETF整体的蛋糕比较小。ETF产品的全覆盖、多样性和特色化等很多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本质上大家都还在布局和开荒。
今年科创板的推出,是资本市场的盛事,那么对于ETF产品来说,似乎是打新科创板的一个好工具。
对于想投资于科创板市场又不会挑选个股的投资者,除了买科创板基金之外,可以关注科创板指数ETF,通过配置科创板指数来分享科创板整体的成长性。
那么科创板新股上市,规模较小的权益产品以更好的打新收益率脱颖而出,而相比其他权益基金,ETF产品运作透明、成本低廉,还不需要投资者缴纳额外的赎回费。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多位ETF基金经理时,都获得了一致的回复——所管理的ETF产品会尽全力参与科创板打新,以期增厚ETF产品的回报率,所以会在合同规定的跟踪范围误差内,尽可能为持有人获取超额收益。
具体来看,77只参与科创板打新的ETF产品中,国泰基金旗下3只ETF产品打新科创板“战果”最佳:国泰中证军工ETF、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和国泰上证180金融ETF分别中签25只、25只和24只科创板新股。
今年以来截至9月17日,排除年内成立的次新ETF产品,193只ETF产品在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24.49%,回报率最高的南方中证500信息技术ETF在此期间的回报率甚至高达72.03%,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19.42%的增长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金单位净值的大幅增长对ETF规模快速扩张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