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节来临之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国教师群体的最新数据:“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但是,中国的教师管理要进一步提升,需要与发达国家在横向比较中找到差异和优势。无论中、美、英的老师们,都挣多少钱?还是中外教师工资差异的背后的管理差别,都值得比较和观察。
1
中、美、英的老师,各挣多少钱?
中国
中国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特优津贴、山区补贴等组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决定。根据2018年12月发布的《2019年义务教育教师标准》:教师岗位工资为每月1675元至6665元人民币,薪级工资为每月288元至7989元人民币。
原则上,老师还有逐年增长的教龄工资;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的绩效工资;遵循多劳多得原则,按照授课时长发放的课时工资;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领取国务院、市政府或者县政府特优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予补贴。
但事实上,这些补贴和奖金的数额有限,而且也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才能真正落实。2018年8月份,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在岗中小学教师平均年收入”显示:我国中小教师平均年收入是8.2万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后,老师们实际拿到的工资仅有每年5.7万元人民币。而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美国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K-12(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教师的平均工资为5.878万美元,收入在前10%的教师平均收入为9.159万美元。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工资标准由学区与工会谈判共同设定;私立学校则完全自治,自行设定雇佣标准和薪酬。虽然教师工资在美国社会中并不属于高收入,但教师享有更多的福利政策。例如:教学补助金、带薪休假学期、包含牙科、眼科在内的医疗保险。
与中国相似,美国教师工资的地域差异也严重。据《经济学人》报道:2018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肯塔基州、俄克拉何马州、科罗拉多州和亚利桑那州,先后有教师罢工抗议收入减少。因为通货膨胀,这些地区教师的工资,甚至达不到10年前的水平。阿拉巴马州教育协会主任Amy Marlowe表示:“虽然老师们接受小幅加薪,但她认为这不足以振奋教师士气。毕竟,他们已经整整10年没有提高工资。”
尽管如此,由英国非盈利教育组织瓦尔基环球集团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全球教师地位指数》显示:美国人对教育系统的信心正在增强。美国受访者给教育系统打出6.7分(总分为10分),相比2013年的5.9分显着增加。超过:1/3的美国人会鼓励他们的孩子成为一名教师,而在2013年只有1/4的美国受访者鼓励他们的孩子加入教师行业。
英国
自2003年起,英国教育部每年发布一次《学校教师工资和条件法》,详细地列出学校各级各类教师的工资标准,所有教师的基础工资都根据规定的等级标准计算。2019年,教师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各地可以获得每年2.29万磅的基础工资,在苏格兰是2.24万镑,而在内伦敦地区则高达每年2.86万磅。此外,还会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发放与等级相应的奖金和补贴。
在英国,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授课老师,工资都与教学成绩挂钩。因此,在英国涨不涨工资,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教学结果的评断。
但是教师工资与绩效挂钩的政策一经实施,马上就遭到英国全国教师工会的一系列罢工抗议。而且,教师薪资的上涨幅度抵不过通货膨胀,导致教师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益降低。
日前,BBC报道:英国政府最近提议将英格兰地区的教师工资起薪提高6000镑。英国教育部表示:“预计到2022-2023年,新教师的工资将升至每年3万英镑”,教师将成为劳动力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岗位之一。
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国教师工资政策各不相同,但各国确定教师工资的最大因素都是工作地点。当经济条件允许时加大教育投入,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当然,在较富裕地区,学校往往期待老师更有经验,教学效果更好,教师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英国不同地区的教师工资
2
教师管理,各国有各国的痛点
在现代教育发展了百年之后,各国纷纷将“单一工资”转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制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典型的工资制度,绩效背后是激励生产、追求速度。
美国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已有30年的历史,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英国从2013年起开始将工资与绩效挂钩。
但是,相似的绩效工资制度,在不同国家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中国,为打破“大锅饭”的状态,政府自上而下快速推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拨款保障实施;美国本着“共同适应”的原则,通过政党、政府、教育专家与基金会等团体,与学校董事会、教师工会、校长、教师多方共同讨论后,确定教育政策,然后在联邦各地,逐步进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英国与美国相似,由政府根据专家报告建议制定政策,通过公众辩论不断修订,再由各地方教育局监督学校董事会制定具体战略,循序渐进执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但无论是速成还是缓和,与新的管理方式相伴而生的都是新问题,各国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也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
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从美国大学辞职归国任教后,就吐槽过中国教育管理过于“行政化”。小到复印教学资料、打扫办公室卫生,大到课程设置、研究经费,中美差异不一而足。在美国,老师开设新课,只需跟系主任报备即可。但在中国,需要不在一线授课的教务处审核。在美国服务老师的教务处,到了中国成为了决定课程设置的权力部门。美国高校规定,教师每隔三年有一学期的带薪学术假。但在中国,带薪长假执行起来,面临着诸如无法领取教学补贴、完不成绩效考核等现实问题。白彤东的经历,真实的反映了我国教师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
美国教育也有“行政化”,但由于在大学里校领导无权干涉学术、教授实行终身制、研究项目与科研经费高度自主,所以“官员校长”广布在中小学中。美国K-12阶段,学校领导由学区内居民民主选举产生。但在选举中胜出的往往不是教育专家,而是擅长演讲和表演的政客。他们更追求名利和政治资本,把教学质量排在第二位。学校中真正的教育专家,往往只有建议权而少有决定权,这就导致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堪忧。而且,在富人聚集的学区,教育资源不断集中,就造成了富娃成精英,穷娃难翻身的局面。
英国教师管理制度,同样引起了老师们的不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David Marsden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谈道:“机械地为考试而教学是有风险的,绩效工资可能给教师带来更多压力,甚至导致作弊盛行。”
在英国,任何制度执行前后,老师们都可以进行申诉和拒绝,甚至可以通过罢工要求政府改变政策,但这种机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利益。2018年,英国高校教师不满养老金改革,4万名教师进行罢工,导致全英国几十万学生无课可上。
3
尊重感,中国教师稳居全球第一
中西方教育各有优势,但其中最大的差别不在管理方法,而在尊重感。英国非盈利教育组织瓦尔基环球集团基金会展开的《2018年全球教师地位指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教师地位排名中遥遥领先,81%的受访者认同尊师重教理念,稳居全球榜首,而国际平均水平仅为3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很多中国人对于教师的定位。在中国,老师是权威受人尊敬,享有体面的社会地位。但在英美,老师们需要不断努力维持他们的“体面”,除非是在大学担任教授,否则教师就仅仅是一份职业,而不存在中国社会中的职业光环。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与父母鼓励孩子进入该职业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使教师工资没有处于社会上层,也毫不影响父母鼓励孩子从事教育工作。而这决定着谁将会是未来的老师。
尊重,是老师们兢兢业业工作的动力,这也是教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