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保证了德国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打响了“德国制造”的国际品牌。德国的汽车、精密仪器、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享誉世界,德国产品成为质优价高的代名词,使得德国长期保持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德国产品为德国赢得了赞誉和尊重。
1
德国“工匠精神”源自民族性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有其历史与文化渊源,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不可忽视。
一是德国人的哲学思维。德国人思辨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这种爱刨根究底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其行为方式。
二是德国科技发达。它曾是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中心,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创造发明影响了世界进程。
三是德国自中世纪以来手工业就很发达。直到1983年手工业还占到GDP的11%。德国人动手能力强,很多人喜欢动手制作手工产品、自己盖房子。正是这种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崇尚科学、乐于动手的社会氛围和民族特性,成为“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
2
一丝不苟,超越老师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原来领先世界,后来为什么落后呢?
德国人为了学习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在中国长期驻扎学习,把中国瓷器的制造技艺以及不足都了解得非常透彻。人们常说,心中有数,这个数,是否可以用各种指标来量化?其实,过去没有数量指标控制的产品今天都可以用数据来控制。
例如,烧饼、面包、米饭等,通过温度、时间、热量、密封度等数量化指标的控制,产品制造就可以走向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和智能化,而且可以保障每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在智能时代,这些数据就可能转化为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密智能控制。这就是德国“工匠精神”贯穿始终的精益严谨作风和技术上的一丝不苟。
与此同时,工匠的职责分工非常细致,每个工种都达到很高水平,实现了质量和数量同时提高,使德国的瓷器制造水平从落后于中国转变为领先于中国。
3
客户是永恒的上帝
兰州黄河铁桥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桥”,由德国泰来商行在1907年4月至1909年8月建造,该企业承诺,桥梁完工之日起,保固80年,其间有损,泰来商行负责赔修。80年甚至100年的事情都为客户想到了,这样待客户是永恒上帝的“工匠精神”令人感叹、敬佩与值得学习。
4
严谨的职业教育体制
“工匠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不是靠思想教育教出来的,而是内生激励机制重构激发出来的。最重要的措施在于改革教育制度,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体制,为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提供摇篮。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舍得投入,就业前途广阔,教师与技工身份、待遇公平优厚,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