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郑州出差,当地企业家朋友都在谈论一家公司的“爆雷”事件,神情惊诧而惋惜。
仔细了解才知道,原来是辅仁药业账面资金凭空消失17亿,公司面临退市甚至破产,而这家公司的老板朱文臣,2013年还以85亿元身价蝉联河南首富。从巅峰到衰落,只用了短短五年多。
今年上市公司爆雷事件频发,其中很多还是被市场追捧的“白马股”,去年业绩还好好的,说不行就不行,一点预兆都没有。
其实并不是没有预兆,只是企业出问题的早期阶段,从财务报表上不易察觉,甚至还会给人蒸蒸日上的假象,等问题积累到开始爆发时,已经回天无力。这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却隐藏很深,但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律,就能轻易避免。
今天很想和大家讨论这些简单的规律,尤其是做企业的朋友们,要认真对待。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擅长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盛衰规律。他写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是用大数据研究企业为何成功,而之后写的《再造卓越》,却是用大数据研究成功的企业是怎么衰落的。
吉姆·柯林斯从2万家公司中筛选了60家卓越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生命周期加起来长达6000年。他又从中筛选出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公司,包括美国银行、惠普、摩托罗拉、默克等我们熟知的世界500强企业。
吉姆·柯林斯把这些企业的衰败划分为5个阶段,而这5个阶段可以用今天流行的一个网络热字表示,就是“作”(对,no zuo no die的那个“作”),我们来看看成功的企业是怎么作死的。
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某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老板开始变得傲慢自负、信心爆棚,公司内部的“自夸”替代了“自省”,忽略成功的外部、客观因素,总是乐于谈论“我们之所以成功,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贪天功为己功,这是灾祸的苗头。
第二阶段:盲目扩张
牛皮吹多了,自己都感动——“我们这么厉害,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要用更大的成功不断证明自己。领导者对“成功光环”的胃口越来越大,恨不得立刻发起对世界500强的冲击!往往这时候,各种并购、投资的好机会也送上门来,企业忍不住要盲目扩张。
第三阶段:漠视危机
盲目扩张导致业绩预警,企业开始拆东墙补西墙,但企业的惯性和外部表现,让老板对此视而不见,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不至于那么糟糕,熬过这段就好了”。对坏消息将信将疑,对好消息夸大其词,把模棱两可的数据解读成好消息,团队内部的质疑声成了“政治不正确”,老板听不到也听不进真话。
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
漠视危机的恶果终于积累成了现实的不利局面,公司出问题的情况人尽皆知。这时,老板通常会做出激烈挣扎,希望一举扳回败局,比如:采用激进却未经证实的策略、进行暴风雨式的变革、推出革命性产品、尝试改变格局的收购…...这些努力看起来还不错,但最终效果都不理想。
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灭亡
经过苦苦的挣扎,企业处境已经急转直下。挣扎中消耗过多力量和资源,让企业的财力枯竭、元气大伤,领导者终于放弃努力,任凭“爆雷”发生。有些企业被低价重组,有些苟延残喘被人遗忘,还有些直接关门大吉。
这就是企业no zuo no die、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吉姆·柯林斯的研究表明,企业衰落通常会一步不落地走过这五个阶段,有些公司会在几年内很快经历,有些则会拖上很久。
吉姆·柯林斯也提到了少数企业在第四阶段猛然反省,扭转败局、获得重生的例子,比如苹果、IBM、3M等公司,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而帮助他们重回正轨的,恰恰是企业领导者可以回归冷静,尊重事实、尊重规律。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讲的就是盛衰转换之道,读完之后我不禁感慨,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