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委、区政府举办了首届村(社区)歌大赛。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该区各村近万名村民自己写歌谱曲、登台赛歌,用一首首带着泥土香的村歌致敬新时代,抒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炽热情感。
在村歌创作过程中,来自盐湖全区农村、社区的文艺爱好者深入挖掘每个村的优秀文化资源、历史底蕴以及优势产业、精神特质,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数易其稿,创作出了《我家在池南》《幸福东孙坞》《故乡是白庄》《家在盐湖二十里东》《美丽社区我的家》等29首地方特色浓郁的村歌和社区之歌。“好村歌传承好村风,好村歌彰显好民风。每一首村歌,都是一个故事,唱出该村村民世世代代永不停歇的奋斗与追求。”盐湖区委书记李哲介绍。
席张乡王马村原本在中条山北贫瘠的山坡上,交通不便,灾害频发,老百姓生活贫苦。在党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指引下,王马村进行了整村搬迁,村民们走出大山、搬出穷窝。该村村歌《腾飞的王马》词作者苏辉感慨:“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所以歌曲开头就描述了村里的新面貌,‘根植在中条黄花峪下,放眼硝湖风景如画,依山傍水宜居福地,这就是我的新家、美丽的王马’。”
上王乡牛庄是革命老区,早在1935年就成立了党小组,1938年建立牛庄党支部,村里为国捐躯的烈士达18人,1943年7月,中条山地委在牛庄成立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村歌《爱我牛庄》就重现了这段历史:“稷麓烽火在这里燃烧,解放之歌在群山回荡,青沟红岭把奇迹创造……”
“德孝传家作风优良,改革创新勇于担当。雷家坡,坡上坡下新气象,昂首阔步奔走在小康大道上……”龙居镇雷家坡村是全国文明村,村里孝老敬老、移风易俗已蔚然成风,连续十多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传承德孝文化。雷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姚永计说:“我们村的村歌《美丽乡村雷家坡》主要突出了‘文明建设’,村民唱后感觉非常自豪,唱出了我们村的精气神。”
村歌创作出来了。每个村的村民团结协作,努力把歌唱得更好,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农村新风貌。
泓芝驿镇王过村是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眼下正是浇地施肥、梨树套袋的大忙时节。村民早上和傍晚忙地里的活,中午一起练歌。做水果生意的王彬和卫红莲夫妻俩腾出自家作为收货场地的彩钢棚,让排练队伍全面“进驻”。“咱村是有名的‘梨乡’,大伙儿都憋着劲,要把咱的‘梨乡之歌’唱出运城、唱响全国。”王彬说。
金井乡西王村村民王习康在城里开了家规模不小的婚庆公司,得知要参加村歌比赛后,拿出了公司所有能用上的设备,投入村歌排练。“我这是从‘走私事’变成了‘走村事’,从挣钱变成倒贴钱,但是打心眼里高兴。”王习康说。
王范乡姚张村70余位村民,每天下午放下地里的农活,开着三轮,一起准时赶到镇政府的排练场地上练歌,“三轮大军”一度成了镇上最独特的风景线。
“本来一家人要去北京旅游,老爸一听说有村歌比赛,说啥也要参与。”东郭镇白庄村仵红波说,为了圆父亲的心愿,他只好把买好的机票都退掉。
唱不尽的村歌,说不完的故事。经过一个月的辛苦排练,有24支队伍参加预赛,每支队伍人数在120人以上,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仅5岁。龙居镇镇长仝宁担任着雷家坡合唱队的领唱,他说,村民也许没有专业的艺术素养,但每个人都用最朴实的行动参与其中。村歌,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子的历史与发展,更是全村人的“同心曲”。
7月30日,村歌赛的决赛在盐湖会堂举行,来自该区农村的10支合唱队、近1500名农民上台演唱。场内观众尽情喝彩,掌声如雷鸣;网上30万网友通过多家直播平台实时观看网络直播,当晚点击量突破100万。市民张蕴然说,有的村民在台上显得有些拘谨,但每个队伍都将村歌唱得感人至深、气势如虹,感受到了每个乡村的内涵与灵气。
经过比赛,盐湖区东城办河东东街社区、车盘办柳马村、南城办西姚村等11个村、社区分获特别奖和一、二等奖。五曹村此次获得三等奖,村民任双友认为,比赛的真正意义在于过程的精彩和大家的欢乐,只要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
村歌比赛不算大赛事,却给每个村带来了不小的改变。过去,在许多人眼里,陶村镇西纽村是一个“问题村”。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人心涣散,矛盾频发,管理困难,镇上的干部一提到要包联这个村就直挠头。但村歌比赛让村民每天聚在一起唱歌、排练,原来的成见与矛盾逐渐消失了,村民对村子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雷家坡村在大赛结束后将会唱村歌作为“五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标准之一。西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栋花认为,村歌比赛不仅将村民、乡土文化人才调动起来,更是将镇村干部、新乡贤等一大批人吸纳进来,为全村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人才储备。
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眼仰望城市的琳琅,而要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才能创造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农村文化。李哲说:“通过写村歌、唱村歌,让村民从台下走到台上,更好地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忠诚热爱,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乡村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