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红辈出的时代,在无数正能量事件面前,总有“平民英雄”因闪光的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对于包头这座以“文明”著称的城市来说,每一位鹿城儿女都是这样的草根榜样。他们可以是企业家、教师,也可以是工人、白领、学生。他们因普通而不凡,因不凡而平易近人,是城市的“封面”。即日起,包头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包头日报社主办,中国中铁·诺德国际花园独家冠名的2019“寻时代榜样 做城市封面”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封面人物”,弘扬榜样的精神。
在美丽的赛汗塔拉,每天都有一群可爱的梅花鹿,散步在晨曦中或夕阳里,呦呦鹿鸣让城中草原更加如诗如画。
鹿群环绕处,有一个独特的蒙古包毡房部落——圣鹿园,在原汁原味的蒙古包里,一杯一箸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着蒙元文化。
董事长侯连军不善言谈,每天却在用行动放好每只鹿,烹好每餐饭,让所有宾客醉情在草原。
吃的是食物,品的是文化
草原太远,路途太长,有朋远方来,看草原,赛汗塔拉必是首选。万亩草原风吹草动,57座蒙古包散落在蓝天绿草之间。侯连军就在这里,经营着他的圣鹿园。
走进原始又现代部落风情的蒙古包,饭至胃里,酒至酣时,卷起蒙古包的围苫,芳草的清香扑鼻而来,打开摇曳的门帘,草原风光铺陈眼前,在热情的蒙古歌舞声中,酒不醉人人自醉。
作为第一批主打蒙餐的餐饮企业,圣鹿园1998年开业以来,吸引了无数的区内外客人。侯连生最早做工程,特别喜欢吃手扒肉,也许因着这一点渊源,2006年,他接手了圣鹿园。现任总经理耿仁财秉承着他的初心,从食材的选料到烹制,从餐具的风格到室内的装饰,都混然天成、原汁原味。他说:“不是吃个手扒肉就是吃到了蒙餐,真正的蒙餐是在与周围情境和谐融合下的一种餐饮文化。作为一个主打蒙餐的企业,传递传承餐饮文化是企业的社会职责。”
为了这份传承,多年来,他们不断摸索探寻,把传统蒙餐从精放型改成精细型,把简单的餐具更换成精致配套的餐具,还推陈出新,推出了结合西餐形式的位餐。在环境设施方面,从五六人的小包到几十人的中包,再到五百个人的大包,逐步提档升级。从食材方面,建了自己的养殖基地,精挑细选,并严格按照蒙餐的制作标准烤制,保证客人吃到最纯正的蒙餐。同时,为推广蒙元文化,就餐时服务人员还会给客人普及一些蒙元文化。正因如此,这里成为不到草原领略草原、不入牧区吃到蒙餐的不二选择,高峰时日接待量在500多人。
▲侯连军(左一)不善言谈,每天坚持放好每只鹿,烹好每餐饭,让所有宾客醉情在草原。
听呦呦鹿鸣,闯漫漫商路
由于特色鲜明,质量过硬,近日,圣鹿园还被内蒙古烹饪协地指定为“内蒙古饭店蒙餐培训基地”,据了解,获此殊荣者包头仅此一家。总经理耿仁财接过了这一重任,他说,培训基地主要是对蒙餐从业者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从起步开始,对爱好烹饪的学员手把手传授蒙餐制作工艺。”
鹿城,怎能缺少呦呦鹿鸣。而赏鹿,当选城中草原。
每天上午9时30分、下午4时30分,几十只梅花鹿依着圣鹿园的蒙古包部落,悠闲地踱步在草原,游客们争相喂食或与之合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致,定格在无数人的镜头里。
占地100亩的圣鹿园内,共有梅花鹿600多只,供游客参观。这里还获评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和婚庆行业协会指定草坪婚礼基地。
在包头山西商会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侯连军第二次当选常务副会长。虽然不善言谈,但作为一名晋商,他心中装着商会。据介绍,包头山西商会目前有会员300多家,分散在我市各行业各个领域。这些企业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商会的带领下,勇于承担社会职责,在汶川地震、扶贫攻坚及我市固阳洪灾抢险一线,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