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世界上有样东西,老板、高管、员工都害怕。
是什么呢?这东西不是别的,就是开会。
各种大会、小会、上市会、产品研讨会、营销会议,还有晨会、晚总结会、周会、月会、季会、年会等等。
有不少的老板跟高管就跟我吐槽,哎呀,这会真的是开不完,总是大把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
但事实上,有些会真的有必要开吗?
02
我就见过不少高管一到开会,能把整个部门的人叫起来一起开,然后一个一个汇报工作。
一边记下来一边按照自己的看法,直接给基层员工安排工作,像是这个东西,可以这样这样做,那个东西,赶紧取消掉等等。
这种做法,诚然会显得高管很是尽责,但说句不好听的,就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来,这种部门会议如无必要,是犯不着把整个部门的人叫上来一起开的。
因为特别浪费时间,时间一浪费,工作就延后,工作一延后,员工就得加班加点,最终苦了员工拖了效率。
二来,有些工作也不需要领导人亲自来指挥怎么做。
这种工作指派的角色,应该交由中层管理来做,更何况就算你是高管,也不一定能比基层员工更懂他的工作应该怎么做。
三来,有些高管开会,为的是彰显自己的领导地位。
好像如果不让下属开会、指派工作就不能够体现自己领导的地位,一旦形成风气,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种现象,我们叫它做管理过度。
可怕的是,管理过度不只是高管才会有。
03
很多老板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让公司更规范,就设置了一些职能部门。
委派了一些高管去协作自己做管理,好让公司运作得更顺畅一些。
可惜的是,很多老板是只知道授权授利,却忘了授责。
这会导致,部分高管、部门,会在权力欲望的支配下,原来是跟一线部门同级别的职能部门,在感觉上渐渐成为了别人的上级。
各种五花八门的严格制度,弄得人心惶惶。
我就曾经见过一家创业公司,明明就坐在一起,吼一嗓子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走各种流程。
然后上报给主管,然后主管再跨部门协调,最后由CEO来做决定,还特地设了个检查司,严格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制定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制度:
比如上厕所计时、员工不准伸懒腰影响他人工作情绪等等。
这些动作,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或许管用。
但用在一切求快的创业期企业,以及内部重造的转型期企业身上,就会导致管理太琐碎,反而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就像马云说的: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业绩亏损是迟早的事,企业离关门也不远了!
那么,作为老板的你,如果发现底下的高层、职能部门出现管理过度的现象,应该怎样纠正他们的错误呢?
04
首先,管理一定要遵循权责利心法。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好权力、责任和利益分配。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种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我看到很多的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也就是俗称的“严已律人宽以待己”。
这种做法就是在自找死路,不但堵死自己未来,还要把企业的未来给带上。
要知道,正确的管理,是需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让被管理者分享到管理所获得的结果。
05
其次,企业无论大小,必须要把主要思路放在管理为经营服务上。
很多老牌企业会发生亏损、走向衰败,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不行了,反倒是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甚至高过它们的经营水平。
在阿里巴巴取得成功的头几年,马云常常被一些企业邀请给员工做企业领导力或者企业战略的讲座,结果马云大多时候是拒绝的。
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讲座会对邀请企业产生反作用。
企业通过这种讲座方式培训员工,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企业是事实上的“管理过度”,所以他拒绝了。
06
最后,管理必须对绩效负责。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
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的呀。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等等。
只不过,在企业的经营里,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很多人只是关注自己付出了多少,但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对企业产生了绩效。
奇特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结果,往往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老白兔”得到重用,“明星”员工愤然出走。
实际上,企业老板一定要做到正确对待能力和态度的关系。
过多关注态度,会导致组织中能干的人干死,不能干的人活得很好。
让态度好的人得到肯定,会导致大家都关心态度,而不愿意真正地用能力说话。
但态度再好能力不够,依然产生不了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说到底,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一个企业,好的高管、职能部门不一定能留住人才、让企业能一飞冲天。
但只要出现管理过度,就一定会赶走员工,影响企业的未来,这必须引起老板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