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是说,在社会或者一个社会单元当中,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要让这个身份发挥出价值,我们就得认同这个身份。
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后,对于学校来说,这个人的身份就从在校生变成了校友。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强大是因为校友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的释放实际上来源于校友对于校友身份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又可以进一步追溯至学生时代中,学校这个组织是怎样与学生进行互动的。
因此,回到组织管理上,组织可以帮助人确认身份并发挥身份的价值。组织一定不是只发一张学生证或者工作证就可以了,反过来说,个人也不是有了这个身份凭证就自动认同这个身份,中间还有很多社会化的工作要做。
具体来说,至少有三点:
一、价值观和工作目标的清晰化
组织首先要与成员做价值观的交流,当然前提是组织自己的价值观非常清晰;其次,组织要就工作目标或学习目标与成员做准确的交流。这个工作的结果是让身份清晰化,让身份的含义更加明朗,将身份从一个单纯的身份凭证转化为一个饱满的人物角色。如果缺失了这一步,人们不但不会认同身份,反而会迷失身份。
二、要支持身份获得成功
一个人的身份确认和认同需要经过结果的强化。一个企业或者一所学校给成员明确了身份的意义和目标之后,如果这种意义和目标得不到实现,认同就会被弱化,尤其是在个体已经非常努力的情况下。
因此,要继续看企业和学校对个体身份的实现提供了哪些支持,尤其是在个体努力之下仍然欠缺的部分,组织的资源如果在这里可以到位的话,就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只有身份得到了验证,身份和人才会化为一体。
三、要让人的身份发生变化
在组织管理当中,这种变化意味着升级和转型。企业里的升级意味着职级的提升或者从基层、中层再到高层的提升,转型则意味着身份的转化,如从员工到合伙人,从经理人到企业家。
学校里的升级意味着知识的升级,而不仅是年级的升级,转型则意味着从学习者变为行动者。如果企业和学校不能帮助人们实现这样的身份转化,那么不仅会失去成员的身份认同,还会失去很多让各种身份创造真实意义的机会。
当然,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个人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组织,因为身份认同其实是双方的事情。个人有必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有必要为了这样的身份而不懈努力,更有必要主动让自己发生改变,从而创造更大的身份意义。
社会实际上是由个人及大大小小的社会单元构成的体系,组织作为其中的一员,同样应该发挥主动性,不断拓展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身份价值。这样一来,结果一定是一个充满秩序、彼此尊重和正向前进的社会。
最后,应该回到一个人对于身份和尊重的需要上来,这种需要人人都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要用勤奋赢得身份,要用勤劳的双手来获得尊重。外界最多只能赋予我们身份,但如果身份离开了行动,或者说有身份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身份,对不起组织对我们的认可和支持,对不起社会给予我们的接纳和肯定。
因此,社会当中有无数的身份,只有积极行动,践行好自己身份,才能赢得尊重,这才是对身份的真正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