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三农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三农改革在深化,三农事业在无声巨变。在三农事业发展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浩荡潮流中,农业、农村、农民的命运几何?前路怎样?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巨大: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医生、第一书记、农业补贴、乡村教师、农村改革……一系列关键词,把最难忘的时光刻在年轮深处。
1月5日,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拿到了涨薪后的工资10800元。这位坚守讲台40年的乡村教师,曾经每月的工资只有150元,从2015年元月起,该县把村雇幼儿教师待遇上调至每人每月900元。
宋玉兰激动地说,“40年来我头一回这么高兴!生病的儿子买药有钱了,今年过年走亲戚也不愁了。”
乡村教师迎来“最无争议的涨薪”。一张小小工资单,见证着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也折射着山西省经济和民生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梳理这一年来的政策变迁路径,基本逻辑是围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而进行。其中包括具体政策落地和完善,有试点启动,也有规划未来农业改革方向、做顶层设计的政策方案。
万名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涣散村”
“这个小伙子老实、肯干,有韧性,到村任职以来,帮着修机井、忙增收、传技术、送文化、扶贫助学,一直就这么忙着。”1月10日,浑源县吴城村党支部书记王迎才对记者这样评价“第一书记”赵轶几个月来的工作。
从“坐机关”到“走田坎”,当书记就得办实事,从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选派到村任职的赵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吴城村村民王生世回忆说:“赵书记刚到村,为了帮村民修机井,自己开车拉着我们上大同、跑资金、找技术、买零件,拖了半年多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大家都夸赵书记好。”
去年8月,山西省选派机关优秀干部9395名,到全省269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79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将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工作职责,重点落实好“六个一”的帮扶任务。
和赵轶一样,去年省、市、县三级共选派168名机关干部到浑源县的软弱涣散村和精准扶贫村任职“第一书记”,他们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核心任务,把建强村级组织作为第一使命,把推动精准脱贫作为第一责任,吃住在村、工作到户,街头巷尾解难题,广开言路访民生,牢记宗旨抓党建,一心扑在扶贫解困上。截至目前,168名“第一书记”共走访农户14300余户,慰问困难群众420户,办实事好事500余件,落实扶贫项目32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90多万元,为农村基层党建和扶贫攻坚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第一书记在岗履职情况,促进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县在“精、严、实”上下功夫、做文章、求成效,全面考核市县两级选派的第一书记。
临汾市把选派第一书记和精准扶贫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912名优秀干部,到全市296个软弱涣散村和662个备案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实现精准扶贫。
土地改革中首宗集体建设用地成功入市
去年12月1日,泽州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了首宗地块入市,正式向用地单位——科沃商贸有限公司颁发了建设用地批准书。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交易,标志着泽州县入市试点工作由“建制度”阶段全面转入“试制度”阶段,对山西省农村土地试点改革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此次成功入市的地块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金村,地块面积为23.5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入市途径为就地入市,入市方式为土地租赁,租赁期限20年,每年租金为11.75万元。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交易,实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打破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流转”的局面。
2014年年底,根据中央精神,决定在全国选取33个县(市)行政区域进行试点。经省委、省政府推荐并取得国土部同意后,泽州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确保试点改革取得成功,山西省成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泽州成立了县级领导小组。试点改革过程中,泽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中央要求,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先后编制完成了试点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相关配套制度,下放了扩权强县的国土资源管理权限,理顺了城中村改造方案和城乡规划审批权,协调了市各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建立了覆盖全县统一的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控制体系。
据介绍,下一步,泽州县将进一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地块的入市工作,通过实践对有关制度的成色进行检测和试验,继而根据实践中汲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制度,最终形成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政策实施效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建议,圆满完成国家确定的试点任务。
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速
去年年初,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名单公布,祁县作为山西省唯一入选县名列其中。
主要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点等14项改革试验任务。
祁县作为我省唯一入选县,早在2009年,西六支村440户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2100亩,组建了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既是土地的主人,也是合作社的股民,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使生产效益倍增。而这样的“土地入股”形式,在我省属于首次。
祁县还是闻名全国的“三晋养牛第一县”。多年来,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现代畜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龙头带动和科技支撑,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全县畜牧业呈现出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县还制定出了“十三五”畜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肉牛年饲养量稳定在20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11.9万头;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日产鲜奶500吨;肉类总产达到6.4万吨,禽蛋总产达到6万吨。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化养殖场率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以上,畜牧养殖全面升级上档、提质、增效,建立完善的可追溯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强“三晋养牛第一线”品牌。
眼下,全省农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迅速,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以来,我省各类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到目前全省已发展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特色型等各种家庭农场8600多家,可谓“长势喜人”。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务农致富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