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个保险业的生态大致可分为传统转型者、新入局挑战者两股力量,而从0到1中间,有众多的“1.5”们。当然,围绕两股力量的分支、观点的分歧、未来的发展、产品的变化等无数,也不断的推动着互联网保险乃至整个保险生态的剧变。
风风火火的股权众筹正走向巨头入局、平台前后端核心能力及闭环生态圈共建的发展阶段,监管细则的不断明晰、公募试点在即、退出方式创新成为2015年股权众筹的三大关键词,而2016年,生态圈打造、集中度提升以及细分化发展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路上,股权众筹行业亦暴露出优质项目难寻、退出方式时点难界定等痛点,业界一边担心着“劣币驱逐良币”,一边担心着巨头进来小平台无立足之地,纠结重重、前途漫漫,但可喜的是股权众筹已经趟出了一条明晰的路,虽然这条路上仍旧荆棘漫漫,但上下求索不受限制。
12月25日,证监会例行发布会再次明确要积极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证监会称,这项工作也是要循序渐进,明年试点一定要启动,但是不会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监管进退“平衡木”
股权众筹迎来监管是一柄“双刃剑”,这是彼时某股权众筹平台解读中的一句。事实上,在是否要监管、如何监管这一问题上,证监会一直试图寻找既不禁锢发展、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平衡木”。
互联网金融过去一年以飞驰的速度向前发展,与之相应的是股权众筹亦红红火火,但监管规则一直没有出台。去年年中,几家平台创始人在和记者交流时说,“一开始监管层非常关注股权众筹,认为该有相应的监管细则,但是实际上股权众筹的发展还非常的初级,非常担心会限制住整个行业的发展。”
彼时证监会曾表态,正在抓紧制定公开募集的股权众筹规则。2014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台《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股权众筹行业迎来首个行业规则。
2015年7月18日,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8月7日表态称,“中国证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的监管规则,积极推进试点各项准备工作”。
8月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致函各地方政府规范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决定近期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中介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之后,股权众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募和私募之分由此而来。12月27日,在中国股权众筹高峰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P2P更需要从事后、事中监管,从底线思维、负面清单来监管,但我认为股权众筹跟P2P监管不太一样,虽然它们都是信息中介的服务,但是风险不同,所以采取的管控方法、监管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就12月25日证监会的最新表态,36氪副总裁、股权投资负责人欧阳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试点的落地指的是公募,而目前大家做的都是私募,公募如何做、是否有效率都是有待验证的事,试点是积极事件,路总要有人走。”
P2P之后,有人将2015年命名为股权众筹行业主流化“元年”。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到公募、私募将迎来分层,行业分化明显,地方政策跟上建设股权众筹基础设施,整个股权众筹行业的2015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而2016年的变革将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股权众筹大事记
2014年底 《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股权众筹行业迎来首个行业规则
2015年7月18日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股权众筹融资将以大众、公开、小额为基本特点,并将股权众筹融资业务划归证监会进行监管。
2015年8月7日 《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 规定“股权众筹”特指“公募股权众筹”,而现有“私募股权众筹”将用“私募股权融资”代替,并规定单个项目可参与的投资者上限为200人。
2015年8月10日 《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 “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2015年5月至11月 上海、广东、山东、安徽、北京、山西、天津等纷纷出台地方相关监管意见,推进股权众筹发展。
公募试点先“趟水”
公募试点一说被认为是行业分化的标志。从最开始异常活跃又被认为是股权众筹代表的大家投、天使汇、原始会等平台,到现在的京东、蚂蚁、36氪、云投汇、智金汇等,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行业格局天翻地覆。
从最早的一提起股权众筹只有大家投,到“忽如一夜春风来”,三家试点公募股权众筹机构搅动一池春水,时间并不长。2015年年中,股权众筹公募试点的消息袭来,除了获得“公募”的许可证外,京东、平安、阿里三家众筹平台已经在对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消息亦闹得满城风雨。
巨头们入局后的股权众筹行业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一位股权众筹业内人士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主流化、地域性集中和生态圈理念将是股权众筹行业发展的三个趋势。”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至2015年上半年众筹行业筹资规模急剧扩大;2014年,产品众筹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的成交额超过之前历年总和的5倍,接近20亿元;2015年上半年,众筹行业的成交额又超过2014年的两倍,全年有望达到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股权众筹平台的社群化、系统化、生态化趋势开始愈发明显,部分撮合型平台将向管理型平台转型。就公募股权众筹将落地试点,业内普遍认为一是公募股权众筹试点有为私募打开更多通道的可能,二是公募股权众筹确实很难操作。
对比分析三家有望试点公募股权众筹的平台,模式各不相同。京东金融官网显示,京东目前涉足的众筹领域包括产品众筹、私募股权(创投板和消费板)、权益众筹、轻众筹、众筹社区等。
京东私募股权众筹平台“东家”于2015年3月31日的上线被业界认为是可能为公募股权众筹试点铺路。近日有数据显示,京东股权众筹平台总融资额已经突破7亿元大关,上线项目突破70个,“东家”也成为千万级别项目聚集最多的私募股权众筹平台。
不止于此,京东金融打造的众创生态圈亦成为股权众筹发展的一大趋势。据了解,京东众创生态圈的系列产品包括:“雏鹰计划”、“赴筹者联盟”、“产品+”、“众创+”、京东众创学院等。
而蚂蚁达客和平安众+的脚步稍慢,但亦具后发优势。平安集团旗下的众筹交易平台“平安众+”的产品类型包括:非公开股权融资产品、公司债众筹产品、特色金融众筹产品和非金融众筹产品等四类。蚂蚁达客也让业界期待重重,在蚂蚁达客上线之前,蚂蚁金服还宣布正式战略投资了36氪。
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云投汇CEO董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的热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平台间的差异化,平台间是有差异化的,差异化体现在一方面是本身,另一方面是不同的基金对项目有不同的偏好,会更为细分。”
而线下线上更好的结合、优质项目的找寻和筛选、信息披露、退出等均将成为平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退出痛点待解决
股权众筹从发展至今,既突破了很多障碍,亦存很多发展障碍。在投融资沟通、信息披露、尽职调研、路演宣传、决策管理等诸多环节设计不同的系统模块,如何更有效的对接投融资双方、如何更好的设置退出机制成为2016年股权众筹的最大看点。
“痛点的不断解决、让2016年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充满期待”,这是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的一致共识。
据董刚分析:“退出角度确实也是全行业的难点,我们跟二级市场相比,核心的差异就在于流动性,流动性导致了必然很高的风险定价,时间成本换取风险的回报,这是风投的基本逻辑。”
针对股权众筹的痛点,智投汇CEO杨溢告诉记者:“难点在于非标,每家平台各有特点,特点就在于股权投资的是非标的产品,而且投资领域、项目、投后管理和发展都是很难标准化的事情。如何把非标的事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募投管退的流程能够更高效、更完善的形成闭环,这是难点。”
同时,她还分析:“因为监管机制还没有出来,退出确实是难点,因为股权众筹周期长是特点,周期长如何来解流动性的问题这是行业中又一个难点。核心是项目的质量,当然体制机制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主要是跟领投机构共进共退,原则上领投机构相对来说是专业的,他可以判断这个项目是在什么时候退出能够利益最大化,领投加跟投是绑定的利益共同体,现阶段还是共进共退。”
针对为何生态圈已经办成一种趋势,京北金融总裁罗明雄表示:“必须要形成小的生态圈以后才能够找到更多的好项目,构建专业投资能力,找到更多高净值客户,建立信任和做好投后管理服务。优质项目少、估值定价难、退出周期长、操作成本高是目前股权众筹普遍面临的痛点。”
他进一步表示:“股权众筹是时间比较长的事情,只要活下去就有机会,P2P通过七八年的发展变成了良币逐劣币的过程,不希望看到这个行业先从劣币趋势良币再到良币驱逐劣币。”
在和一些投资者和平台的沟通中,记者还发现,由于大的平台在筛选项目和风控上会更加严格,确实会存在一些项目可能会因此更偏向于小的平台,当然很多项目在选择平台时还更加重视平台所提供的附加服务和品牌露出等。
虽然痛点频露,但行业亦在探寻发展之路。比如在退出机制的创新上,近日36氪提出了“下轮氪退”,该机制规定,选择采用“下轮氪退”机制的融资项目在正式交割完成后,该企业在两年内的随后两次正式融资,本轮股东均有选择退出的权利;如最终交割后的2年内,融资公司未发生任何一次正式融资,则退出期延长至最后交割后的3年内。
36氪副总裁,股权投资负责人欧阳浩告诉本报:“跟投人在“下轮氪退”退出时有三个出让比例的选择,不出让其持有的股份、出让其持有的50%的股份、出让其持有的100%的股份。而不做选择的,则默认为不出让其持有的股份。两次下轮融资间自主选择是不是退或者是退一半,对投资人并不强制要求,完全是自主选择,相比原来奉行的领投、跟投共同进退,给投资人更多自主的选择权,而且有明确的预期——正常看创投企业两到三年内,降低风险,降低不确定性,相当于放大跟投人的权利。”